第186章 哪來的錢
送走祝穗歲之後。
白父還是暈乎乎的,天上掉餡餅這樣的事,竟然真砸到了自己的腦袋上。
那存折上的錢,看得他都心驚膽戰的。
不是說白父沒見過這麽多錢,在銀行裏上班的,對錢那是真的不能有半點的興趣,每天過手的都不知道多錢了,只是那都是公家的錢,跟自己可是一點關系都沒有。
而祝穗歲買的國債券,卻是跟他的業績息息相關。
誰能想到,祝穗歲竟然能買這麽多。
白父毫無意外的,促這一筆單子,怕是在四九城的總行,都要出風頭一把了。
就這麽個業績,做典範是肯定的,回頭還要被樹立榜樣,什麽好福利,什麽好事,怕是他姓白的都要沾一沾了。
這完全是祝穗歲給的。
要不是因為自己兒和的這層關系,人家能這麽信任自己麽?
白父想來想去,都覺得祝穗歲勸自己買國債券的事,不是開玩笑的。
要不是真看好這個項目,人家能買這麽多?
陸家這樣的人家,在四九城都是響當當的,人家做的決定,肯定是有原因的。
白父決定等回了家,就開個家庭會議,看看自家能湊出多錢來,自己都是在銀行裏上班的,這樣的好事,總得趕趕趟。
祝穗歲也沒想到,白父竟然這麽能腦補。
不過不管過程如何,這個結果是好的。
買國債券不會錯。
再過幾年就能賺錢,而且沒有什麽風險,只是等待的周期比較長。
不過要計算起來的話,利潤還是很可觀的,就算是對比其他項目來說,也不算是差的選擇。
當然其實這個國債券,讓陸老爺子去買,對他來說,并不是什麽很好的選擇,畢竟他年紀大了,邊有點錢是最好的,可奈何怕被人盯著,所以祝穗歲想了這個辦法,後面要是老爺子自己需要這筆錢,想過了,自己想辦法補上。
到時候這筆錢,就當是自己買的國債券。
反正進可攻、退可守。
辦完了這邊的事,祝穗歲就去找了嚴子卿。
嚴子卿自然知道來是什麽事。
等給人倒了杯茶,才道:“你讓我查的事,有點眉目了。”
這速度還真是夠快的。
祝穗歲就知道這行的事,還得靠著嚴子卿幫忙。
立馬道:“真有這樣的事?”
嚴子卿點了點頭,“那瓷說是用特殊渠道得來的,因為不太能示衆,所以就低價理的,大概有個三十幾個,全都是明化瓷。”
明化?
祝穗歲多知道一些。
之前陸蘭序幫許夏煙找的那些書籍,如今全都到了祝穗歲的手裏。
這兩日翻看時,有心查看關于瓷的相關,正好看到關于明化瓷的記載。
不得不說。
這些書籍,給予了祝穗歲不的幫助,裏面的歷史知識,全都是專業的,非常考究。
用詞都很是嚴謹。
完全不是外面能買到的。
要不是陸蘭序幫忙的話,祝穗歲怕是都看不了這些。
這又不是計算機發達的年代,什麽東西查一查百度就知道了,靠的全都是大量閱覽的書籍知識,而這些書籍,又不是普通人能接到的,所以在這一行,能人才之又。
只有那些歷史研究專家,怕是才會有這樣的書籍。
想到這。
祝穗歲擰起眉頭道:“我要是沒記錯的話,化窯的品率極低,但凡出産後不合格的,依照要求,必須要打碎就地掩埋,不能幹溜出去,所以在這個時期,明化瓷是沒有大批量生産的。”
聞言。
嚴子卿多看了一眼,神中多了幾分贊賞,“你倒是知道的多。”
要不是對這方面有研究,尋常人哪裏會知道。
祝穗歲對這樣的誇獎,非常坦然之。
如今書籍是自己的,看進去的知識,那自然也為了自己的。
不過這時候,不是互誇的時候。
祝穗歲道:“如果是這樣,明化瓷便是彌足珍貴,真要得了一只,怕是都能當傳家寶了,怎麽還能有一批出來?”
只是不知道為什麽,尤蓉會扯上這麽一筆生意。
“這消息十分蔽,要不是你和我說起,我特意去查看,也不知道有這麽一批瓷出來,幕後之人藏得極好,我目前還沒有什麽眉目,只能查到這,只是可惜,沒法看一看那瓷,也無法判斷其真實。”嚴子卿語氣略帶幾分歉意。
雖然,但不是沒可能。
古玩這種事,不到顯真章的時刻,都無法一口認定。
祝穗歲自然不會怪他,能查到這麽多,就已經算是嚴子卿本事了。
想到了一個點,“你說有可能是制假的麽?”
這年頭的古玩雖說都是真的,但也不能完全的排除。
嚴子卿,“有一定的可能,不過在沒看到那批瓷之前,我也沒有辦法判斷,更何況能打著明化瓷的名頭,怕是制假水平得爐火純青。”
他的本事并不在瓷上,這方面他并不算是專家。
說起瓷制假的佼佼者。
祝穗歲想到了個人。
難不這事跟海二爺有關?
沒等祝穗歲想下去,嚴子卿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他道:“我好像聽我爺爺說過,因為雍正十分的喜明化瓷,所以在雍正年間,他便開始瘋狂制假,以窯仿制,這一批瓷,說不準打著明化瓷的噱頭,做的其實是雍正窯。”
這倒是個可能。
這種制假,又和現在的制假不同。
還是有一定價值的。
祝穗歲便問:“你知道那批瓷的價格定在多麽?”
嚴子卿:“六百到一千多不等。”
這個價格,說高不高,說低不低。
要真是明化瓷,祝穗歲都恨不得把全家當都進去,把所有的瓷都給拿了。
可若是雍正時期的,會選擇買幾件中意的,坐等升值。
聽起來,無論是哪種。
這瓷似乎還真是值得手的。
不過尤蓉是哪裏來的這麽多錢?
要吃下全部的話,怕是得好幾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