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家事,裴朗到底是沒聽昭長公主的話,先斬後奏,跟著京衛軍一同前往河南鎮民。
長公主得到消息時,人已離京三日,尋不回來了,氣得在屋砸了幾個花瓶,還狠狠懲治了裴朗院所有瞞不報的下人。
兩個最疼的兒子在外危險重重,裴慎這個滿肚子鬼蜮伎倆的人自然被遷怒。
只是他一直不回府,昭長公主沒地撒氣,除了遷怒下人,便是夜裏在定國公耳邊大吐苦水。
“若不是他暗地裏使手段讓阿識去河南,阿朗也不會跟著去,如今生死未蔔,他在京中倒是高枕無憂了,真是我的好大兒!”
定國公聽著直皺眉:“去河南,二郎自己也是願意的,三郎更是瞞著我們自己求了陛下跑出去的。他們是何等份,只要說句不願,陛下又豈會勉強?你總是一味地責怪大郎,從前可未見你如此……”
“那是因為從前你我沒能看清他的真實面目!”長公主怒火中燒,狠狠錘了把床褥,“從被尋回來那日開始,他那顆心只怕就已經黑了!”
定國公嘆息一聲,“當年若非你在氣頭上,胡打死了那個婢子,那相好又豈會勾結山匪回來報複?”
長公主氣得眼裏直冒火,對裴慎的那點愧疚都在此刻消散殆盡,“本宮堂堂公主之尊,還不能置個卑賤的婢子?照你這麽說,犯事的下人都打罵不得,犯罪的囚犯也懲治不得,既如此,律法何在?規矩何在?尊卑何在?”
定國公被吵得顱嗡嗡作響,只得嘆了口氣:“你如今既知大郎的子,何苦非要同他對著幹?他喜歡綰綰,又是家中長子,若是早早將這門親事定下,他又何必排兩個弟弟?”
長公主冷冷道:“他這樣的人懂什麽是喜歡?不過是同兩個弟弟較量,看我偏袒誰罷了。”
“所以你就偏不讓他如意,這才鬧出後來這許多事端?綰綰那孩子若是早早定給大郎,長樂也不會為了三郎釀大錯。”
“誰阿識和阿朗都喜那孩子……”長公主想起什麽,狠狠推了丈夫一把,“孩子的親事你向來不聞不問,如今倒怪罪起我來了。”
定國公向來是個淡泊的子,在朝中領了個不高不低的閑職,兩耳不聞窗外事,對三子的教育也算不得上心,正因如此,皇帝才更願意當他是一家人。
他若是個有野心的,也同老定國公那般手握重兵,反而會遭忌憚。
一門之中豈能人人出將相,否則便有把持朝政之嫌,這也是定國公一直以來明哲保的原因,只是事與願違,事態發展總與他想要的方向背道而馳。
放任不管的三個兒子,一個連中三元,年紀輕輕便任朝中三品,一個高中探花,前途不可限量,還有一個最喜舞刀弄,非要學他祖父建功立業……
想起皇帝今日早朝過後的提議,定國公倒有些惶恐了。
“近來三皇子呈上的黃河水災治理之法頗得聖心,相信不日就會落到實,陛下大概是想起了這些年對他的忽視,同我與大郎商議,讓大郎去做三皇子的伴讀,說是伴讀,實則算師長,為三皇子授以律法、刑名、國策方面的容,大郎已經應下了。”
“大郎?給三皇子當伴讀?”長公主越聽越糊塗,“就教三皇子一人?那四皇子呢?”
不怪長公主吃驚,三皇子生母出卑微,生子至今,不過才獲封婕妤,而四皇子的母親可是貴妃,僅次于早逝的皇後,是後宮位份最高的人。
而今儲位空懸,朝中衆人幾乎心照不宣地認為,德才兼備的四皇子才是太子的不二人選,至于默默無聞的三皇子,本不在考慮之列。
定國公不提此人,昭長公主幾乎都要忘記三皇子的模樣了。
只記得他母親順婕妤一副低眉順眼的小家子氣,三皇子雖年長四皇子半歲,卻生得清瘦文弱,毫無王孫貴胄的氣場,不僅不得皇帝重,長公主也從未拿正眼瞧過此人。
“四皇子從來不缺良師,”定國公道,“皇子們雖然在一起學習經史子集、詩詞歌賦,可翰林院那幫人都只更關注份尊貴的幾位皇子,四皇子又有母家支持,向來不缺授業解之人。反觀三皇子,從前那名伴讀,你也知道,不過是個翰林學士之子,前年落水染風寒去了,當時陛下也沒提再為他選一名伴讀。近日陛下因黃河水災一事焦頭爛額,三皇子恰好在前了臉,針對治水方案從容不迫侃侃而談,哪還有半點唯唯諾諾的樣子?眼下非但得了大郎這樣的伴讀,等來日治水見效,只怕還要再有封賞。”
長公主愈發不解:“陛下這是何意?阿識先前是四皇子的伴讀,表兄弟比親兄弟還親,如今又讓大郎去教三皇子,好事都到咱們家來,朝中竟無旁人了嗎?”
定國公也有些拿不準皇帝的意思,此事看似殊榮,實則未必。
自古奪嫡之爭何等激烈,三皇子如若一直寂寂無名也就罷了,偏偏這回在前嶄頭角,盡管如今還遠遠無法與四皇子抗衡,焉知不是一匹韜養晦的黑馬?
儲位面前,兩位皇子就是生死之敵,此番定國公府相當于站了兩大陣營,裴慎又是個心思莫測的,來日兄弟二人究竟是同舟共濟,還是你死我活,誰也無法預料。
三皇子提出的束水攻沙法很快初見效,通過收河道、修築縷堤,增大水流速度,沖刷河床底部常年淤積的泥沙,從而達到治水治沙的效果。
皇帝問過他是如何想出這樣的法子,三皇子便道其母是河南人,親經歷過黃河水患,一番回憶下來,竟給三皇子提供了一條治水的思路。
這番話也讓皇帝重新回憶起那個被他忽略多年的順婕妤,其實皇帝也不記得當初為何冷落了,大概當年徽選宮的子衆多,而順婕妤又是其中家世、容貌、才華皆不算上乘的一個,興許當時見順可人,便也給了個末等位份,誰料肚子爭氣,誕下皇子,這才升為婕妤,後來的十幾年,順婕妤就被徹底皇帝拋諸腦後。
沒想到被他忽略多年的人,竟無意間在此次黃河水患中立了功勞,皇帝無論如何也要去看一眼。
這一看,竟在順婕妤的晴芳苑一連歇下五日。
皇帝整日在富貴溫鄉裏打轉,難得遇上這般純良敦厚的,幾日下來,發現不僅會唱鄉間小調,會做家鄉小菜,還能從山川風講到民間意趣,比起那些四不勤五谷不分的世家貴不知好了多。
短短數日,順婕妤便被晉為順昭儀,皇帝對順昭儀母子的態度也讓不利益相關者繃了神經。
*
裴慎下職後,經過花園,正好遇上四皇子高廷和另外幾名伴讀,彼此之間見了一禮。
四皇子見他手持書卷,大概猜到幾分,“表兄這是要去雲殿?”
雲殿便是三皇子高岑的住,裴慎頷首。
四皇子微微一頓,言又止道:“以表兄的才學,做我們幾個的老師也綽綽有餘,可父皇已經欽點你去給三哥做伴讀,往後我若有學業上的難題,可否還能請表兄答疑解?”
裴慎也不自謙或推讓,只道:“自然。”
四皇子客氣地拱手:“那就多謝表兄了。”
待裴慎走遠,幾個伴讀才敢嘀咕:“那三皇子也不知給陛下灌了什麽迷魂湯,這尊大佛去教他律法和國策。”
另一人聳聳肩:“我倒不希這位大理寺卿來咱們昆玉殿,聽聞這人鐵面無,極有手段,我爹都躲他躲得遠遠的,這若是來教我讀書,宮裏還有我-息的地方嗎。”
長樂郡主的兄長、平康王世子也在伴讀之列,聽聞這話心裏極是贊同,畢竟他妹妹還在大理寺獄中苦,他低了聲音附和:“就是,他敢教我還不敢學。”
“也不知道陛下怎麽想的,明知裴識與殿下好……”
“打住。”後人竊竊私語半天,四皇子乜他們一眼,“宮中是非地,你們安敢背後非議父皇。”
衆人面面相覷,這才噤了聲。
四皇子面上雖然不顯,可心裏并不舒坦。
盡管他已經有數位伴讀,其中不乏裴識這樣的探花之才,可裴識畢竟尚未氣候,現在又被調往河南,其他伴讀又多是一些游手好閑的世家子弟,除了家族能幫襯他一些,像治水之策這種利國利民且能令父皇對他另眼相看的措施,四皇子本指不上他們。
如今裴慎隔三差五就進雲殿,四皇子雖不覺得這個文弱的三哥能掀起什麽風浪,可心中還是不快。
裴慎這樣的人,若能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儲位何愁不穩?
裴慎了雲殿,三皇子高岑立即屏退殿衆人,朝他重重施了一禮。
“聽聞河南道河臣正對黃河堤壩進行加固加高,先前所提的束水攻沙之法的確有效。今晨上朝,父皇又在百面前誇贊于我……岑本愚頑,實在汗。若非裴大人當初提點,我又如何能夠想出這樣的對策?”
三皇子與裴慎并不相,且在宮中向來不重視,對方又是朝中重臣、昭長公主長子,他雖為皇子,卻也不敢與四皇子那般,大大方方地喚他一聲表兄。
更何況,這回的治河之策,完完全全是裴慎的想法,他在皇帝面前的提議不過是轉達。
他更不知這位向來拒人千裏之外的大理寺卿,為何突然出現在他面前,為他指出這條登梯的明路。
他沉寂多年,心中也有一把火,促著他順勢而為,因而才有了如今母子二人在前朝後宮臉的機會。
裴慎漫不經心地放下書卷,擡眸道:“束水攻沙不過解燃眉之急,黃河泥沙經年累月,蓄清刷黃永無止境,來日還要再計修堤建壩、加固河岸、減淤積之法。不過,只要河臣勤勉不懈,應付今後幾十年當是足夠了。”
三皇子連連頷首:“是。”
裴慎便不再多言,翻開書卷:“今日我們講吏律第一篇,殿下請吧。”
三皇子深吸一口氣,在南窗案桌前坐下。
三皇子心中一直疑裴慎為何會選擇自己,他能力并非出類拔萃,湮沒在一衆皇子之間,自知與四皇子高廷的母家背景不可同日而語,來日如能當個閑散王爺,明哲保就已經很好了。
他知道人人都瞧不上他,尤其四皇子那幾個伴讀,當他的面都不算恭敬,背地裏更是不乏嘲諷奚落,說他孱弱無能,說他母親出連劉貴妃宮裏的婢都不如。
回到母親的晴芳苑,穿的還是連京中貴婦都不如的緞料,妝奩的首飾永遠都是那幾樣,宮中人無不勢利眼,就連每日三兩五錢的香油都要克扣,便是因此熬傷了眼睛。
如是種種,怎能令他心中毫無波瀾?
可他又能拿什麽去爭?
直到裴慎一言驚醒夢中人——
“明哲保就是毫無作為,殿下甘心屈居人下,庸庸碌碌一輩子嗎?”
是啊,有時候他也會想,父皇沒有嫡子,老四再威風,不過與他一樣都是庶出,何況父皇春秋鼎盛,將來還有十年、二十年,他大可在這期間有所作為,如此結局會不會有所不同?
可奪嫡之爭兇險萬分,他又豈能拿自己與母親的命去賭一場幾無勝算的戰爭?捫心自問,他不敢。
裴慎的目的,他百思莫辨。
父皇的心思,他亦是猜不。
既然他已接了裴慎的提點,也的確嘗到了甜頭,往後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四皇子生母劉貴妃寵冠後宮多年,家族勢力又如日中天,還不至于將剛剛冒頭的順昭儀放在眼裏。
只是皇帝連續十餘日未曾踏足瑤華宮,劉貴妃心中有些不快,這日聽聞裴慎又來宮中為三皇子授課,終于忍不住大發雷霆。
她是享有國家津貼在畜牧科技城農科院工作的博士,對農業生產和家畜養殖十分熟練,科研成果享譽全球,而她發現大量的科研資金被貪污,貪污人制造車禍,讓她一名嗚呼.靈魂穿越到古代正在生孩子斷氣的王爺丫鬟身上,完成了生產.他是小王爺秦龔,朝廷的親王,爲人冷酷,難以琢磨,做事果斷,心狠手辣,輔助朝政,一身正義,但唯有一女人,能讓他不按常理,改變一切,隨時隨地牽動他的心.她李久久爲人婢,但命運就像天氣,瞬息萬變,成爲親王妃,男人的寵愛,猶如牛皮糖,兩人總是在一起,就算吵架也甜蜜,做啥事一撒嬌什麼都準許.甜甜蜜蜜,耕種在田野間,種出喜人的高產糧,種出能換滿載而歸的黃金白銀.現代科技,一流的技術,相夫教子的生活的田園生活,過著三口之家的辛福生活.【片段一】官爺兇神惡煞的說道:"小屁孩,叫你孃親來交稅收."'呸.'"這一爬口水就是稅收."官爺所稱的小屁孩拉了一張板凳坐在門口囂張說道:"你見過貝勒爺交稅收的嗎?"後面的頭頭聽著小孩這般囂張,上前一看,立即跪著:"小貝勒爺,都是我們瞎了眼,不是擡舉,我們這就走,回去好好教育."不說著小屁孩是貝勒爺,就說他父親。
本書章節缺失,請大家看另一本《盛寵之嫡女醫妃》~ ————————————————————————————————————————————————————————————————————————————————————— 【爽文,雙處,一生一世一雙人,男主身心幹淨,互寵 腹黑,歡迎入坑。】前世,南宮玥是被自己坑死的。她出生名門,身份尊貴,得當世神醫傾囊相授,一身醫術冠絕天下。她傾盡一切,助他從一介皇子登上帝位,換來的卻是一旨滿門抄斬!她被囚冷宮,隱忍籌謀,最終親手覆滅了他的天下。一朝大仇得報,她含笑而終,卻未想,再睜眼,卻回到了九歲那一年。嫡女重生,這一世,她絕不容任何人欺她、辱她、輕她、踐她!年少溺亡的哥哥,瘋癲早逝的母親,這一世,她必要保他們一生幸福安泰。前世的繼母,你不是喜歡勾引有婦之夫嗎?那就給你找個斷袖分桃的男人,讓你勾引個夠!前世的夫君,你不是為了皇位可以不擇手段嗎?這輩子你再怎麼算計也隻會與皇位無緣!親愛的表妹,前世的奪夫滅族之痛,一刀一刀讓你慢慢還回來!偏心的祖母,極品的親戚,既然你們想鬥,那就幹脆鬥個天翻地覆!原以為這一世,她會孤獨終老,沒想到,前世那個弒父殺弟,陰狠毒辣的“殺神”鎮南王卻悄然出現在了她的生命裏。隻是……怎麼畫風好像不太對,說好的冷血陰鬱、心機深沉去哪兒了?——◆——小劇場:一道聖旨下,她成了他的世子妃。“以後本姑娘出門要跟從。”“是!”“本姑娘的命令要服從。”“是!”“本姑娘講錯要盲從。”“是!”“本姑娘花錢要舍得。”“是!”“還有,以後本姑娘生氣要忍得。”“是!以後世子妃您讓往上,吾絕不敢往下!”他羞答答地拋了一個媚眼,比女人還要嬌媚,“那我們就說好了,以後,你上我下?”她洗目,這真的是前世那個弒父殺弟的“殺神”嗎? …
溫宴重生了。 仇人還一個比一個滋潤。 不行,她得重新報個仇! 霍以驍:“怎麼報?” 溫宴:“戲多,嘴甜。” 霍以驍:“戲是挺多,嘴……” 溫宴:“不甜嗎?” 霍以驍:“……甜。” --- 偏執心狠男主×口蜜腹劍女主
他是主宰乾坤的冷酷帝君,恭儉愛民,不耽女色。憑生中只有一次破例,容一個奴婢住進了龍寢。她是商賈富裕之家的千金,克制有禮,內斂羞赧。不料所托非人,慘遭未婚夫背叛并被屠殺滿門。為復仇,她改頭換面,淪為帝君的專屬女婢,極力逢迎。他護她周全,下放權利,傾盡寵愛,唯獨吝賜名分。經年后,當他除去朝中巨鱷江山穩固,當她大仇得報,決然抽身離去,卻被他八抬大轎堵在宮門,明媒正娶之時。才知道,原來她早就寵冠六宮了!
江倦穿書了,穿成一個裝病多年的炮灰,被迫嫁給離王薛放離。然而無人知曉,薛放離沒活過三章,江倦只要熬死他,就會收獲快樂的咸(shou)魚(gua)生活。成婚當日。薛放離:“本王時日無多,委屈你了。”江倦:“不委屈,王爺光風霽月,是我高攀。”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