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與君同 第112頁

《與君同》 第112頁

“起來。朕在署閱卷累了,出來散散步,不必掌燈了。”藺稷退后兩步,返朝院門走去。走了兩步又停下,“前些日子司寢說要重置寢殿,重置了嗎?”

司寢論的這樁事,乃布置帝王寢殿。是關天子,殿中一一件原都由太仆令占卦布置,不好隨意擱置件,擾龍氣風水。

所以缺件會讓補足,多余的件則收去存好。

“還不曾。”崔芳回道,“主要是殿下的……”

“讓重置吧,件該收收,該補補,朕近來軍務繁瑣,你全權負責不必再來過問,只需告知朕何時可住即可。”

“臣領命。”

藺稷理軍務一貫快速,又是商討了這般許久的,于是僅十余日后,中央署的值守也結束了。

日子進九月,藺稷不再留宿署,搬回寢殿居住。

回來這日是傍晚時分,似真珠月似弓。

他轉寢,經過那架落地屏風,看見墻邊多出一株半丈高的珊瑚景觀,旁的再無其他。

“原本這——”崔芳上來解釋,被他抬首阻止。

好看的珊瑚,讓屋中鮮亮不。”他件,面上浮起溫和笑意,眼中也出兩分興致,瞧了好一會,方進寢。

當是一連二十來日論政督察,藺稷確實累了,這日回來寢殿,一覺睡到天亮。

之后早朝,勤政殿,午后歇晌,論政,歸來寢殿。

日子同往昔一般,恢復得規律而平靜。只是在屏風口看見那架珊瑚景觀,他偶爾會停下多看一會。

他很喜歡這座珊瑚,覺得放在這剛剛好,好在哪里他也說不清楚。但就是覺得,這就該放它,放了旁的都不合適,惹他心煩又心驚。

Advertisement

他偶爾也會想起隋棠,基本都是在太醫令請脈,論及沛兒子的時候。

心道,“你不必憂心,宮中匯集天下名醫,照顧個早產的孩子,總不在話下。不似你當初那般,中著天下無解的毒。”

想了想又道,“崔芳服侍你日久,我也派去照顧他了。”

隋棠自是安心的,藺稷自重歸寢殿,便再也沒有夢見過

他飲食如常,起臥如舊。

他們互不相擾。

……

出征前夕,藺稷去章臺殿辭別太后,抱起襁褓中的嬰孩。

七個多月的孩子,盡管瘦弱,但還是有些張開了。觀之眉眼,海目星眸,口有珠,同藺稷一般無二,沒有半點母親的影子。

“你可真會長!” 藺稷顛在臂彎與他說話,眉宇間笑意和煦,“就該這樣長,長得全部都像阿翁,不許像旁人。”

楊氏聞言看他,左右不敢久視君,卻也忍不住相互眼風掃過。

這日藺稷離開時,見董真來給太后請平安脈。如今董真拜六百秩太醫令,除了統領宮中醫奉,原也給林群做助手,南宮中天子的脈案卷宗也管。

藺稷許久不見了,這會看到莫名多看了一會。

“孤聞董大夫還不曾婚配,不知上可有婚約?”太后念著藺稷方才的話,又見他如今神,當下會錯意,同董真這般開口。

“董太醫以后就在章臺殿專侍太后和小皇子,不必兩宮來回跑了。”藺稷頓了頓,“還有南伐,你也莫去了,安心待在這。”

在哪都是行醫治病,董真應是。

*

朔康八年十月初三,藺稷駕親征,領兵二十萬鸛流湖。

之后四月,與南地伏于此地的兵甲手,連戰連捷。

轉年三月,風吹水涌,鸛流湖上千帆競發。

Advertisement

三月末,首批八萬兵甲渡水而去,在揚州登錄,連勝兩場,直劉仲符建州都城,可謂兵臨城下。

劉仲符守城頑抗,東谷軍一時

攻之不下。

六月中旬,藺稷留三萬兵甲鎮后,親率其余七萬兵甲,渡江而來增援,要一舉奪下建州城。

然天不顧他,時值季夏盛暑,南地多,蟲蟻劇毒。士兵多為叮咬,染起惡癥,縱是藺稷也不曾幸免,傷口痛,連日起低燒。

起初將士們并沒有太多驚慌,這些隨氣候、地貌改變而可能遇到的問題,在來時,隨軍的醫多有研究,自有方案。

然卻不想,按方抓藥治療,大半個月下去,軍中病疾未有轉好之態,反而從第二十日開始,有士兵毒發去世。

如此三日里,十余人因被蟲蟻叮咬而死,東谷軍開始逐漸陷恐慌。

畢竟蚊蟲上飛虛空,下河泥,無不在,細想比戰場廝殺還要恐怖。

林群一行急的不行,晝夜于帳中探討藥方,多番熬煮草藥配方配藥,試圖緩減。時日流逝,蚊蟲愈多,軍中病疾愈重。

有將士提出退兵之舉。

自有人反對。

費了如此人力財力,就差臨門一腳,說要放棄,實在不甘。但若不撤兵,兵甲戰力已經弱減過半,染病而死的人數越來越多。

如此,病者要求退兵,健者要求再搏一搏。

東谷軍部陷僵持。

藺稷亦是難得焦頭爛額,深思多日還是決定以將士命為主,準備退兵。

然在頒令前夕,林群竟研制出了解藥,請他出營帳觀之。

隨行的有十余將領,行至河灘,亦圍攏了數十兵甲,只見林群舉火把至河畔的蟻道,細看竟然全是麻麻的蟲蟻尸。之后,林群又換了一,招手讓數個藥捧壇而來,按照他劃出的地方潑灑上去,頓時一陣“呲冒”之聲,待白霧散去,竟見得無數蟲蟻飛而墮,紛紛落地。

Advertisement

“這個意思,可是指只要我們在營帳周圍,個人周,涂用這等要水,蟲蟻便再不敢靠近。即可殺蟲,又可防?”藺稷激問道。

林群頷首,“現如今我們可以讓得病的將士們先回鸛流湖醫治,剩余兵甲攜藥繼續攻城,兩不誤。”

“你立大功了。”藺稷拍上他肩膀,“怎麼就研制作出來了。”

“臣不敢居功,還要多虧董真。不,是殿下。”林群笑道,“出發前,董真給了臣一張藥方,說是殿下昔年研制專治地多蟲蟻的,讓臣帶著以防萬一。臣汗,之前都未多想,這不實在無法,死馬當作活馬醫。想殿下早年常居漳河,或有心得,便拿出來試了試。”

“不想竟真有效果。殿下多才,上記蜂房、山羊角、甘蔗渣、松木屑諸味藥,道是碾末,淋以蟻道……臣嘗試之,又略盡修改,竟了。全乃殿下之功。”

“殿下之功!殿下之功!”藺稷連拍林群兩下,話語隨之吐出。

周遭兵甲便隨他同呼:

殿下之功!

這一仗,雖沒有徹底統一南地四州,但降服了劉仲符,平定揚州,攻下了建業。

九月建業城樓上,還在回士兵的歡呼。

殿下之功!

然藺稷卻提不起這樣的興致,山河伏在腳下,他站在萬人中央,聽山呼萬歲,恨此生太長。

恨過往太多話,明明當時出口,能哄人歡喜,人心疾,卻偏偏死咬不肯說。恨如今有些話,明明只要咽下去不開口,便無人會高聲揚起,無人敢提醒。

提醒他,曾留下這樣一劑配方。

【謹治地蟲蟻咬噬,可用蜂房、山羊角、甘蔗渣、松木屑……碾末,淋以蟻道……】

他曾在一方妝奩中的絹布上看過。

妝奩有兩個,另一個中還有絹帛。

一書:朔康七年季夏 ,是日天晴,荷香蓮子甜,有人在我。

二書:此生三恨——

一恨生如浮萍,半世飄零久;

二恨手足聚首,卻做了他手中棋;

三恨雙目失明,從未見過我郎君。

世人道,藺氏三郎,霸道專權,欺主竊國。

但他是第一個待我好的人,我想看一看他。

這不是他的夢,不是他夢里所見,是生時所留,實實在在的存在。

縱是他容侍者藏起僅剩的東西,容侍者換來旁遮掩,容自己把所有侍奉過的人都調離側,容他們的孩子長得只像他沒半分面目……他也再掩蓋不了,的存在。

今日,他的兵甲恩惠,他的山河鞏固。

世人歡呼,反復提醒,來過。

說,有人在,有人對好過。

可是,這個世道上

到底誰珍過你?

誰用心對你好過?

誰又值得你絹布?

第71章 舊夢窺前世5(孩子)……

隋棠若是還活著, 藺稷見此書信,大可前去問一問。

問了,不答, 這事便也過去了。

反正很多時候都只會點頭或者搖頭,他也沒什麼耐心一而再再而三的追問, 他總不愿意浪費時間在無謂的事上。

或是問了,答了, 答了某一個人,某一個人待好過, 是他不認識的, 他便再多問兩句。一答一回,這事也過去了。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