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與君同 第114頁

《與君同》 第114頁

無夢的黑夜幽深漫長,他想起了隋棠。

朔康五年八月初三嫁給他。

六年三月他們初相見,五月他出征在外,十月方歸。

七年正月再度出征,五月歸來,七月離開,十月歸家。

至此一直相伴左右,四月爾。

朔康八年二月,離開。

他來來回回,卻一去不回。

他們在一起,一共相了一年零一個月,不到四百日。

但是,他給抓過兔子;落水的時候,他毫不猶豫救再落水,他深思慮去救。他出征在外焦急地等待過的信,想念甚至沉迷他正在議事的書房他也不曾生氣,他還趕走了自己的屬臣給梳頭發,他們還有一個孩子……

藺稷仰躺在榻上,角勾起,眼中燦若星辰。

他很喜歡

他是的。

他心中這樣想,人便已經從榻上起,傳人侍奉筆墨。

彼時乃鴻嘉三年臘月,乃封朱筆開年假的前一日,藺稷擬了這年的最后一道旨意,天明發往尚書臺。

當日,尚書臺未曾審核復命,只說因未見旨意附有“加急”記號,以為是尋常旨意,故而按秩序收整,眼下在審核的是關于二征南地三州和減輕徭役的事。

藺稷也未言,是不急,他還有好長的時間。

只是這日旨意未過,便意味要到來年才會理,因為翌日便開年假了。

轉眼正旦日,天子在德殿宴請百。午后宴散,太后請天子于章臺殿小坐,只說祖孫三代小聚天倫,藺稷欣然而往。

太后在湖心亭的暖閣見他,藺稷穿廊過殿而來,聞得幾聲脆生生的銀鈴笑聲。待轉過假山,正踏上暖閣臺階,見得五六郎在不遠的廊下捉迷藏。

Advertisement

積日雪后,郎們個個披斗篷,唯有其中一個捉人的許是太熱之故,這會正將斗篷下,轉眼又嬉鬧開來。

穿了一聲鵝黃滾金袖沿的三重曲裾深,一條遮眼的白綾纏住眼眸,轉撲抓同伴,笑聲陣陣。

一襲音容就這

般撞藺稷眼眸。

藺稷側首看了眼牽著沛兒過來的太后,沒有迎上去,只在原地等候。

“陛下在此,還要喧嘩?”太后沖著索上來的郎們嗔道,“還不見過陛下?”

諸人跪下請安,黃郎離藺稷最近,盈盈跪拜。

“這是你舅父家的六妹妹楊安,以前見過面的。”

藺稷向沛兒招手,俯一手抱起他,一手扶上太后,“都起來吧。”

一行人在湖新亭坐下,楊安上來奉茶。

“陛下用茶。”

服染泥了,去換一。”藺稷沒有接茶,轉問,“母后尋兒臣,不知可有要事?”

太后以目示意楊安退下更,笑道,“可大可小一樁事,乃你立后一事。你瞧瞧那丫頭如何,知知底的。”

藺稷一邊陪沛兒玩鳩車一邊道,“朕不喜歡,讓出宮擇個好人家。”

太后未曾料到藺稷這般直白,一時臉不太好看,“我聽尚書臺說了,你要追封隋氏為皇后。何苦來著,一個前朝公主,雖說誕育有功,但你看看你懷里這個……”

“就是個病秧子,一年有半年都離不開藥。”太后嘆氣道,“我也瞧出來了,你到底還是對隋氏上心了。說是過了周年祭便立后,但這一晃都拖了快三年了,何苦來哉!”

“母后知我心思,今日還讓表妹作如此扮相,是想告訴我逝者已矣,還是想說有人可替代皇后?”

黃裳簡薄,白綾覆眼,是隋棠初見藺稷時的模樣。

Advertisement

這話落下時,楊安正好回來亭中,伏在階陛重拜天子。

沒有換去裳,只將塵埃拂了,便又潔潔娉婷,姿婀娜。

藺稷目劃過,回首太后依舊話語平和,“朕不僅要追封皇后,還要取消選妃,閉了后廷。”

“你瘋了。”太后聞言大驚,“你乃天子,負社稷傳承,怎能如此任?”

“母后,朕沒有瘋,相反朕非常清醒。”藺稷輕輕拍著沛兒背脊,安他,抬眸看憤而起的太后,“朕今日坐江山,原是靠著一刀一劍,一戰一城打下來的。朕不需要以后廷牽制前朝,朕擇人為后,只有一個要求,朕喜歡。”

“所以之前沒有追封為皇后,正是因為朕不覺得自己。可是這兩年來,朕很確定,我。我,便當給天下殊榮,讓與朕同尊。”

“你還說你沒瘋,死后追封,冠以尊榮,歸到底不過是做給活人看的,除了能讓你自個好點,還有何用?”

太后揚聲,沛兒一個激靈到父親懷中。

藺稷拍了拍他,將他抱著站起來,看了太后半晌,低眉笑了笑道,“當年沛兒還在腹中時,之所求,就是讓沛兒平安康健。甚至為保他安寧,不惜求我將他送人或是當養子收養,千萬別說是親子。可見,本就不在乎地位榮寵。我們今日相爭的這些,于眼中,許皆為浮云。”

“既如此,那你何必非要折騰?”

“阿母——”藺稷沒有回答的話,只低聲道,“我以前是惱過你不顧大局為我接了這樁姻緣,但是如今我一點也不惱了。相反,我特別激您,讓我和殿下婚,生兒育。”

“殿下不在了,也不要。我還在,我還有后半生,我會好好。”

Advertisement

“這是什麼瘋話,都不在了,你還怎麼去?”太后瞠目結舌。

藺稷平靜道,“我,同在不在,生或死,都無關系。”

這一日,藺稷將沛兒抱離章臺殿時,對著跪在階陛上的郎道,“換服,出宮去罷,尋個好人家。”

郎垂首未,眼中凝著幾點倨傲的

太后也不發話,尤自僵著,半晌道,“是你親舅舅的兒,沒有辱沒你。”

藺稷頷首,著懷中稚子,對左右道,“剝了裳,丟去白馬寺,非死不得出。”

他從階陛下,回首對母親道,“朕是天子。”

一瞬間,太后跌坐,郎哭泣。

同日里,尚書臺左中丞楊堂因泄旨意之罪下獄,罷削爵,流放幽州。這罰原是過了,太重。

然無人有閑暇理會這

因為尚書臺出了更大的事,有一道旨意未曾審核便被天子召回,天子于勤政殿直接按了璽印,昭告天下。

旨意不過尚書臺而由天子一錘定音,便意味著尚書臺就此形同虛設。

而那詔書寥寥數句,旨在一句話:追封隋棠為后,立長子為儲君。

蓋因這日出了太多事,原本眾所歸的郎轉眼了緇的僧尼,前程似錦的高被放逐千里,位高權重的執政機構分崩瓦解,一時間群臣瑟瑟,皆靜默無聲。

藺稷從侍監口中聞來外頭的反應時,正在寢殿給沛兒喂藥。

那日,太后說他之所為不過是做給活人看的,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些。

確實如此,他就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些。

“阿翁想好過些,這有什麼錯嗎?”他看著昏迷在榻、喂不進藥的孩子,頹敗的放下藥盞,給他去鼻口的漬。

尤似看到隋棠當年。

確診,沛兒如此孱弱,非早產之故,乃胎中毒。

今歲開始,隨著一場風寒,發作了。

第72章 舊夢窺前世5(浮生)……

兩年后。

鴻嘉六年二月初三, 隋棠五周年祭。

時值沛兒清醒,神大好,藺稷帶他前往祭拜。

因他子太弱, 無法久行山路,故而一路都是乘馬車前行。

五歲的孩子本是規矩坐在車中, 然到底阻擋不住外頭的新鮮,伏在父親上小憩了一個多時辰, 養足神后,便爬起來趴在窗前欣賞外頭的景

“父皇, 翠云峰到了, 過了,過了!”小皇子轉過頭,急急抓上藺稷手腕,“母后的墓地過了!”

五年來, 初時兩年,當他是早產羸弱, 金尊玉貴養在宮中溫室里,從未帶他出來。原是連藺稷也鬼使神差不曾來看過隋棠。

三周年祭的時候,昭告天下封母子二人為后為儲, 孩子被他領回邊親自養,自該帶來給看看。但偏偏就在這一年,捧在掌心不過月余, 醫便告知他胎中帶毒, 時日無多。

于是, 三周年祭,藺稷一個人來的。四周年時,沛兒昏迷在榻, 還是藺稷獨來。

孩子被醫藥吊著,聽父親講外頭的世界,講他的母親。

藺稷講不了隋棠太多的事,因為他自個都不曉得。為此,不惜跑去廣林園尋隋霖,然隋霖比他知道的還要

能講的便是如何接回隋棠,如何讓太醫令鑿掉了半顆牙齒,如何將毒封牙口,還有隋棠如何發現自己中毒但又尋不到解藥,被他騙著繼續留在他邊,后又猜測許是知道了毒藥無解,所以抗旨不遵,于君不忠,于母不孝,想死又舍不得死,因為有了孕,將死之軀在孕育新生命……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