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與君同 第122頁

《與君同》 第122頁

“您覺得孤過于寬心了?”隋棠換了另一株草藥,描摹它的樣子,記錄特,“孤只是覺得憂也無用,且若過憂過患,郁氣堵心,孤自個的子都得熬壞,不值當。有這功夫,孤還不如多閱醫書,多尋草藥,看看能否治好他的病。”

他的病,按照前世說法,原也不算病,當算命。

但隋棠不信命,凡是事在人為。

“醫藥上,臣同殿下一起努力。臣只是想起當日藺相同您和離,乃因時局所迫,因范氏而類您。”董真環顧四下,“殿下不怕嗎?”

隋棠抬眸看

“臣沒有旁的意思,就是偶爾深夜想起殿下,總覺您前路漫漫又坎坷,但見你時有瞧不出你半點憂患,臣好奇。”

隋棠記錄完,擱筆方道,“孤確實不怕,因為已經有人在怕了。如果他們不怕,就不會急著去搶軍功,鬧出三月藺黍那樁事來。可見藺相安排給承明的這步棋走得極好。孤文有姜令君,武承明老師,自然不怕。”

有一沒說。

實乃在心中,相比前世,已經好過太多。

尚有命,有人的能力,有被人需要的價值,有夫有子……而他,亦不似當初的自己半分時日不留匆促離去,讓人抱憾終生。他給的時間很多,多到可以努力長,長到反過來照顧他庇護他。

漆黑深夜,他發病之際,也說,“恐不能陪你到老……”

人生難得圓滿,總沒有什麼好事都被占到。

靠在他懷中,被濃重藥味包裹,卻是話語朗朗,“前世,若沛兒還在,你可會壽數長久些?”

“會,有他在,我總要擔起為父的責任,不然也不敢去見你。”

“一樣的。”越蹭越,“要是不能到老,我也會好好過這一生,來日同你講你征伐過的萬里山河上,開出的花又多紅,長出的樹有多高,我們的沛兒有多好,我因你重生托舉的人生在后來看遍多繁華,是多麼有趣,我講給你聽,也是一樣的!”

Advertisement

……

“殿下!”董真見眼眶泛紅,許久不說話,不由低聲喚

“而且很快,孤還會再多一助力。”隋棠回神向董真,悄聲道,“還同你有關。”

“和臣有關?”

隋棠起回房取來一張方子,又將這會記錄的兩方竹簡一同給

董真閱過,待再拿過竹簡,神已經大變,整個又驚又喜,“這、這是殿下配出來的?我去給我老師看,有了這方子,三軍可以隨時啟程,就無懼南地蟲蟻……”

“殿下當真厲害,以后整個醫署自唯你是瞻!”董真轉出屋外,經窗臺尤自激,匆匆奔去尋林群,差點和散值回來的藺稷撞個滿懷。

“藺相恕罪,且讓殿下與您說好消息……”

何事如此興?”藺稷踏屋中,如今他每隔三日去一回鸛流湖大帳,半日即歸。

隋棠起挽他胳膊坐來窗下,一邊讓蘭心去抱沛兒,“我把治療南地蟲蟻的方子整理好,給了。”

“沒謙虛吧?”藺稷打量

那張方子是前世林群在隋棠的基礎上,研制出來的一

份完整有效的藥劑,功勞自當各半。

隋棠搖首,“三郎藏了這麼久不給醫署,不就是為了讓妾摘這個果子嗎?”

“醫署以后也歸你了。”

控制了醫署,讓醫們對敬佩德服,生出同一舌頭,以后他的病幾何,便只會由第一個知曉。

藺稷見沛兒過來,張手去抱他,眼中多有不舍。夫妻二人已經商量,待這個夏日過去,天氣涼爽些,便讓隋棠帶著沛兒回益州丞相府去。

畢竟這里在南伐第一線,隨時可能遭遇南地的刺殺;往西距離亦只有三百里路程,隨著南伐愈演愈烈,捷報頻傳,難保天子狗急跳墻,再行刺殺之舉。

Advertisement

雖然東谷軍的人手足夠保護隋棠和沛兒,但是他們在這,總需要藺稷分心,且這多來藥、膳食不全,沛兒尚在襁褓,不利生長。

……

“說好的,秋末冬時節,你且回來修養。”楓葉瑟瑟,霞燒西天,隋棠抱著孩子在城郊道同藺稷告別。

“你不說我也得回來,我恨不得現在就隨你們一道走。”藺稷親了親沛兒小手,又過隋棠面頰,“等我回去,他應該會開口說話。”

藺稷近來有些不待見沛兒,這會還剜他一眼。臨要走的這數日里,沛兒咿咿呀呀能出一點聲了,就把他阿母搶了過去。

原也無人能聽懂他說的是甚,約莫母子連心,隋棠道是他說要阿母。

要阿母。

要阿母。

連要了七八日,若非昨日識相,放他阿母回房,藺稷多來同他爭搶一番。

“他現在就會說。”隋棠逗著沛兒,聲“阿翁”。

藺稷懶得理,“別哄我了,趕上車吧。”

“快。”

“阿、阿翁。”孩子母親指引,竟清晰而完整地吐出兩個字來。

藺稷怔在原地,待回神母子二人已經了馬車中。

隋棠眉目溫,與他莞爾,“離別甚苦,我與沛兒尚有彼此,且讓他第一個你,你相思。”

第77章 走了,就千萬別再回來了。……

秋去冬來又一春, 轉眼已是朔康十二年的三月。

章臺殿中,早些年養的一對鸚鵡已經接連老去,前些日子隋霖送來一對新的。

夜時分, 兩只鳥兒在窗前的金籠中靜下,不似白日般歡騰。鸚鵡多來都是站立睡覺, 這兩只亦是如此。這會面朝窗臺,一條抓住棲木, 一條起藏在翅膀下取暖。不知它們習的人,只當還醒著。

Advertisement

隋霖便是如此, 歪頭瞧了一會, 笑道,“乍看這倆,還以為它們通了人,在賞月呢。”

隨他話落, 人便已經轉過屏風,往何太后榻前走來。

“天黑了, 倦鳥歸林。”何太后座靠在榻上,提神與他說話,“這樣晚, 夜深重,陛下何必過來!”

今歲才過不,正值壯年, 又天生一副傾城貌, 本該是風韻尤盛、姿容濃麗時。然這會卸去脂后, 眼角細紋、鬢邊霜白,清晰可見。

天家皇室中鼎鐺玉石、金塊珠礫的日子,并沒有將滋養得容煥發、宛若神;反而是九重深宮中意難圓、天倫不聚的歲月磋磨著心, 催生疾病,讓比常人還要蒼老。

有兩個孩子,長多飄搖,年就藩,不曾照顧過。子實乃借肚腹出來的帝王,更不到教養。

“兒臣前兩日聞皇后提起,您又病了。本該當時便來探的,但實在不開,還母后恕罪。”隋霖去歲行的冠禮,眉眼愈發類似生母,說話溫文有禮,眸里全是溫和笑意,接過掌事的藥,喂給母親。

何太后仿若看見了初宮時的自己。

也是這般姿容姣好、溫順意地侍奉君主。但笑不達眼底,話不含溫,盡是敷衍。敷衍久了,便連自個都當了真。

“陛下政事要,有后妃過來侍疾足矣。”何太后咽下一勺湯藥,手接過,“母后自個來就行。”

隋霖笑笑,靜候太后用完,又給喂了餞去苦,捧來溫水漱口,一通侍奉畢,方重新坐了下來。

“陛下有事?”太后從侍手中接了枚參片抵在舌下含著。

“母后都上榻了,還用參片提神,一會怕是眠困難。”

何太后聞言,慈和地笑了起來,概因太久不笑扯心緒,掩口咳了兩聲,“那既曉得母后已經上榻,陛下如何還來叨擾?”

隋霖笑意僵了僵,“兒臣說了為看母后而來,否則心中不安。”

何太后點點頭,“如此看到了,母后甚安,陛下回吧。”

寢沒有點燭臺,只點了一盞壁燈,并著榻畔案幾上一盞琉璃照燈。線昏黃,母子二人的神浸在其中,看不出彼此真實面貌。

屋中沉寂了片刻,到底隋霖接來話瓣,啟口道,“阿母,我問過醫了,您的病可大可小,歸結底是當年阿姊就藩,您思太甚坐下的病。心病自需心藥醫,您去封書信召回來便是。”

“這事你已經提過了不止一回了 。”何太后垂下眼瞼,搖首道,“不會回來的。”

是在前歲二月藺稷南伐,屯兵鸛流湖之際,隋霖便有此提議。亦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何太后便避在章臺殿,對天子或胞兄的任何提議,都不再發表任何意見。

多來也做不了主。

“阿母未試如何便判定阿姊不會回來?去歲您四十整壽還不曾給您祝禱,您幾番染恙都不曾過問,但是如今您病得厲害,孝字當前,未必那般決絕。再者,前歲有孕之際,您不是還派徐姑姑去看了嗎?您為母待尚且溫慈,為人子豈能如此涼薄? ”隋霖堅持道,“阿母去封書信吧。”

話落,也未容太后反應,只向殿門邊招了招手。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