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
崇禎右手虛抬,待群臣起之后,也不廢話,直接道:“諸位卿,朕離京八個月,一些急的事務閣和軍機沒法理的,都六百里加急送給朕的,
能理的閣和軍機該理的都理了,不著急的且沒有理的朕會在半個月給出批復,耐心等候就是。
今天的朝會,朕先談幾件重要的事。”
說到這里,崇禎看向了禮部尚書劉宗周:“劉卿,說說三級學校的況。”
“是!”
劉宗周立刻出班:“回陛下,三級學校從去年七月開始在整個大明鋪開,以各地查抄的富商士紳、勛貴皇室府邸、貢院為基礎,
加以整改,大明、遼東、朝鮮、中南半島,共計有社學兩千七百二十四座、郡學兩百四十七座,大學有兩座,以南北國子監為基礎,各有一座。
部分府、州縣會有兩座以上的社學、郡學,以沿海布政司為主,因為這些地方稍微富有,讀書人比計較多,
尤其是運河兩側的幾座大城,諸如通州、濟寧、淮安、揚州、蘇州、杭州等做府城,基本每個縣城的社學都有兩到三座,郡學也都是兩座以上。
相對應的,諸如甘肅、云南、貴州、廣西等地的社學、郡學等基本縣、府各一座,郡學還招不滿,共計耗銀一百八十萬兩。
社學每座三百到四百人,郡學每座五百人,共計可容納學生一百二十萬人左右。
另外,大部分社學、郡學都留有余地,只要給足兩個月的功夫,就能再增加兩到三的容納數量。”
“社學招生九十八萬,其中原本生是三十二萬人,新學學生也是六十六萬,占了我們統計的七。
郡學招生十七萬七千人,都是原本的秀才,占了統計的秀才的六半。
大學招生六千人,南北各三千,占了統計人數的三。
秀才中老衰的除去四萬七千人、進各衛所三千余人,其余皆進社學擔任講師,平均每座社學十六人。
因為社學是啟蒙,所學課程門類不多,每個班三十人。
舉人中年老衰的三千五百人,不愿意繼續讀書而進軍中衛所的兩千四百人,余者八千人進郡學,平均每座郡學三十二人。
郡學中會涉及到簡單的建筑、水利、財賦等等普及,每個班是二十人。
大學都是專業的課程,每班依舊是三十人,但存在著個別學科招不滿,個別學科人數超多。
諸如算學、工程、律學、學、水利、工業等六科人數較多,經學、史學、子學等學科人數相對一些,兩者之間的比例大概是六比四。”
聽著劉宗周的稟報,崇禎眉頭輕皺了一下。
招生人數這一點上與去年預定上是相差無幾的,尤其是社學新生學上,雖然朝廷宣傳的很好,可依舊是很多人在觀。
這其中有序畢業后從胥吏干起的猶豫不定,也有朝廷如今大力推商事上的考量,例如進一個工坊或者商號,當個學徒。
;三年社學后能不能升到郡學繼續學習,只有十分之一的概率,更別提郡學晉升到大學只有三十分之一的概率了。
而只有郡學畢業才能在社學和衛學中謀取一些營生,可那也是小概率事件,因為畢業人數太多了,供遠大于求。
三年社學、三年郡學,六年的時間去當個學徒,學個一技之長,或許比郡學畢業了生活的更好。
可問題是,不去讀書,或者說不讀個兩三年,也本不知道自己是否是讀書的那塊料,或許很多孩子被家長的淺視給耽誤了。
另一個皺眉的原因是理工科和文科之間的比例問題。
學子們為什麼會選擇理工科的算學、工程、律學、學、水利、工業等學科,因為這些學科畢業之后,特別優秀的會進工業研究院、水務水利部、火研究院等。
再不濟也能在州府的六班胥吏中選擇一門,學以致用,肯定會比文科學生強,因為六班中,只有禮部一個文科的六班。
經學,主要學習六藝、十三經;
史學,主要學習,正史編纂,如二十四史,典章制度,諸如《通典》《文獻通考》等等;
子學,主要是儒家(孔孟)、道家(老莊)、墨家(兼)、法家(韓非)等的哲學。
前兩者畢業之后大概率會為文史人員,負責王朝的歷史記載,以及在布政司、州府縣擔任纂修,負責省志、府志、縣志等等的編寫等等。
除此之外,還可能三科的講師、清議名士(學評論家、文學批評家),以及書院山長與私學大師。
出路不比理工科,現在的況是似乎被他廢掉孔家、廢除科舉制、大力發展商事等政策給誤導了。
適齡孩學沒有達到預期算不是好事兒的好事,不至于一下涌進百萬適齡孩,減輕了社學的負擔。
至于說會不會因此埋沒了人才也無所謂,百萬以上的學生,按照概率算也不差那幾個。
等到以后讀書人越來越多的時候,找個商鋪伙計的活兒都需要社學、郡學畢業的時候,家長們就會砸鍋賣鐵的也要送孩子學。
后者的理工科和文學的事兒,崇禎想了想后,出聲道:“劉卿,朕廢除科舉制度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發揮所長,
我們不僅要大力發展科學技及相關的學科,文科也不能放棄,華夏五千年歷史,在文學上那是一座瑰麗的寶庫,不能因為科技而荒廢。
科學技要發展,文化傳承也要,兩條并行,這一點你們要明確下來,目前看學生們似乎是有些偏了,或許是跟畢業以后的工作有關系!”
聽著皇帝的話,不止是劉宗周,皇極殿的眾員皆是在心中松了口氣,包括軍機的眾人也都是如此。
他們雖然贊同皇帝的科舉改革,但他們都是從科舉走出來的,自然還是想保留住華夏的華的,而皇帝果然沒有讓他們失。
“陛下所言極是,這一點禮部在統計之后也做了探討,目前有兩種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