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為什麼進攻宋朝?
眾人被皇帝突如其來的話題給問的有些懵,剛剛還在商議著集工坊的事,怎麼突然轉到毫不關聯的宋金之爭上面來了?
兵部尚書侯恂思索了幾息,回應道:“直接原因是海上之盟的背叛,宋金聯合滅遼,但宋朝在燕京之戰中失敗,金朝獨自覆滅了遼國。
戰后,金朝認為宋朝軍事孱弱,且未履行盟約,然后就萌生了侵宋之心。”
畢自嚴也接過話題:“另一個方面的直接原因是游牧民族與農耕王朝的矛盾,金朝的生存資源不足維持貴族利益,
其次則是擔心宋朝會聯合殘遼勢力和北方漢人反抗,試圖以侵襲解除危機。”
“兩位卿分析的不錯!”
崇禎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角掛著一戲謔的看向了禮部尚書:“劉尚書,背一遍柳永的《海·東南形勝》吧!”
“啊……”
劉宗周愣了一下,但看著皇帝正的神,立刻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異日圖將好景,歸去池夸。”
背完后,劉宗周似乎想起了什麼,試探的問道:“陛下,民間傳聞,說是金國君主完亮讀了柳永的《海》,對江南富庶之地心生向往,
繼而起了投鞭渡江之志,發了侵宋的戰爭,您不會是想說這個吧?”
“對!”
崇禎點了點頭:“金國侵宋朝是綜合了領土擴張、資源掠奪和戰略需求,如稅收、糧食、手工業等等。
但說到底還是因為南宋太富有,而軍備松弛,才給了金朝可乘之機。
所以,海貿之所以賺銀子,不單單因為大明貨的和稀賺銀子,而是因為我們背后有一個強大的朝廷為后盾。
沒有朝廷的強大武力震懾,就算是朝廷開了海令,商人們去東非,一定會被西班牙等海外三國給劫掠掉,貨丟人亡。”
說到這里,崇禎看向群臣,輕笑道:“是不是覺得朕問的問題和現在所講的與集工坊沒有什麼關系?”
群臣臉微紅,心中有些愧。
不是他們沒有發現什麼關聯,而是有所領悟,但又模模糊糊,仿佛霧里看花,似乎明白了什麼但卻沒有抓住,這種覺很難。
“袁卿,崇禎元年,朕西北巡視,在西安鐘樓之上,問了你、李若漣、洪承疇、堵胤錫等人一個問題,你還記得嗎?”
群臣瞬間將目看向了袁可立,袁可立眼中神閃爍了幾息:“陛下,若是臣沒有記錯,
當時陛下看著城墻下聽著還地于民策略的百姓們有而發的問臣等,到底是國強民富還是民富國強,當時臣等都沒有回答上來。”
說完這話后,袁可立陷了沉思之中,他似乎明白了皇帝為何要講金朝進攻南宋的問題了,但又摻雜著的迷茫。
不僅是他們,皇極殿中的群臣大多數都是眉頭皺。
民富國強和國強民富這兩個詞皇帝在多個場合都講過,但皇帝只是略有提及并沒有詳細闡述,他們也沒有放在心上。
;且兩個詞順序只是調換了一下,口頭上來看并沒有什麼深意,現在看來這兩個詞所表達的意義完全不同。
見眾人的神,崇禎知曉如今的知識系和認知可能大家伙都沒有對這兩者進行區分,所以他也懶得找人提問了,直接開口解釋。
“這個兩個詞雖然是順序上調換了一下,但所表達的含義有著本質的區別。”
“朕不僅問袁卿他們同時也在自己思考著,今天朕就說說朕的理解。
“國強民富是國家集中資源,主導經濟發展,分配福利于民,這是自上而下的,國家權利塑造社會經濟。
商鞅說過,利出一孔,國無敵者。
而民富國強則是民眾財富積累,推經濟活力,國家實力增強,這是自下而上的,社會制約國家的權利。
管仲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食足而知榮辱。
按照朕這個想法,諸位卿覺得歷史上有沒有哪個朝代或者時期是符合這個條件的?咱們是探討,算是經筵,有什麼想法但說無妨。”
對于皇帝的這個想法,群臣也來了興趣,三三兩兩的議論著。
他們似乎明白了民富等于國強,而集工坊就是民富?
好一會兒后,畢自嚴出聲了:“陛下,臣以為西漢文景之治算的上是國強民富,首先說說國強的表現。
國庫積蓄:《史記·平準書》記載‘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存糧‘陳陳相因’至腐敗。
社會穩定,犯罪極發生,史書記載‘刑罰罕用’。
軍事威懾,邊境和平。
民富方面,文景兩帝國采取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減輕刑罰、節儉治國等策略,讓民間迅速的恢復元氣。
《漢書·食貨志》記載:稅率將至三十稅一,甚至一度免稅十二年,糧價跌至粟至十余錢,市井出現眾庶街巷有馬的景象。”
“陛下,臣以為唐開元盛世也可以算是國強民富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綜合國力表現在兩方面,一是人口,從開元十四年到天寶十三年,人口從七百萬戶攀升至九百萬戶,總人口約為五千萬,
二是諸國來朝,長安西市匯聚世界各地商賈,波斯、大食商人次產超百萬貫常見。
民生方面,均田制下百姓授田率超八以上,杜甫這首《憶昔二首》‘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實。’就是真實的寫照。
手工業的工匠們日工錢折算下來三至五升,遠超歷代。”
“陛下,臣以為北宋仁宗時期可以算的上是民富國強,民富方面,年鑄錢五百零六萬,是唐的二十倍,子開始出現。
城鎮均比計較繁華,汴京城朝一百五十萬人,民間文化興盛,甚至出現了‘瓦舍’等市民娛樂場所,清明上河圖就是證明。
另外開設了‘福田院’收容乞丐,每日發放救濟糧。
國強方面:國庫年一億六千萬貫,遠超歷代。活字印刷、火藥武、指南針等廣泛應用。”
紹者,一曰繼;二曰導。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旋即,皇九子趙構在萬眾期待中於商丘登基,繼承宋統,改元建炎。 然而,三個月內,李綱罷相,陳東被殺,岳飛被驅逐出軍,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抗金佈置被全面裁撤……經過這麼多努力之後,滿朝文武終於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擁護趙官家南下淮甸轉揚州的輝煌抗金路線。 不過剛一啟程,在亳州明道宮參拜了道祖之後,這位趙官家便一頭栽入了聞名天下的九龍井中,起來後就不認得自己心腹是誰了! 朕要抗金!可朕的心腹都在何處? ! 這是一個來自於九百年後靈魂的真誠吶喊,他在無可奈何繼承了大宋的名號後,更要將這個朝廷與天下導向一條新路。 故稱紹宋。
輕鬆 權謀 戰爭 熱血 朱慈烺說:普天之下,凡損我大明之利益,傷我大明之百姓,犯我大明之國威者,縱跨四海,越九州,必滅之! 他要戰,那便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