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扶鸞 第145頁

《扶鸞》 第145頁

“欸。”周泯迅速退了下去。

程慕寧神自然,看不出半點扭之態,行過常禮道:“勞世子久等。”

裴鄴點頭,“府上沒有外人,公主無需多禮。”

再看裴邵,面上看著也很從容,但眉間的舒展藏不住,不像是剛挨過鞭子的人,倒是像在草場剛跑過馬,整個人神清氣爽,坐下說:“大哥是不是想談千秋宴的刺殺案?”

到底是親兄弟,裴鄴方才路上沒來得及問,但他惦記著這事,他點下頭說:“一切事端從千秋宴開始,但眼下案子都已了結,就這樁不明不白。其實你我都知道許敬卿不可能真的暗害圣上,我原本以為是你設計推了許敬卿一把,但今日聽衛嶙說他還在宮中暗查此事,便知背后另有其人,可有眉目?”

裴邵道:“我有猜測,但目前還不好說。”

程慕寧盯了眼桌上的油燜大蝦,這是廚娘新研究的菜式,很合程慕寧的胃口,但銀竹不在,沒有人給剝殼,于是沒有筷,只喝著魚湯,說:“與細作有關?”

裴邵道:“你知道?”

這件事沒有確鑿的證據,他還沒來得及與程慕寧詳說。

程慕寧道:“今早我在城門口見了許敬卿一面,他明里暗里似有這個意思。方才我來之前正與沈文芥說話,經他提點,才把這兩件事聯想在一起,但這只是我的猜測。”

“我這次來,也是有件事要提醒你們。”裴鄴說話間忽然一頓,他見裴邵夾了只大蝦在碗里。裴邵打小不吃魚蝦,他嫌麻煩,不愿意廢這勁兒,這會兒見他竟然剝殼剝得利索,不免驚奇。

Advertisement

但很快,就見裴邵把這只蝦放進了公主碗里,程慕寧神自若,還認真看著裴鄴,等著他繼續把話說完,顯然是對此習以為常。

裴鄴不由瞇了瞇眼,咳嗽了聲說:“烏蒙近來政權,斯圖達年紀大了,底下幾個兒子鉚足了勁表現,我得知他們在防線上多增了一倍的兵力,眼下盤弓錯馬,只怕不妙。”

斯圖達就是當年統一了草原各部,從延景帝手中奪走瀛都六州的烏蒙可汗,如今已然年過半百,此人好戰,殘暴,妻妾群,他的兒子眾多,烏蒙不缺可以繼位的王子,但也因此競爭格外殘酷。

想要拿到可汗的位置,必定要有點殊勛茂績,沒什麼是比大周皇帝的人頭更卓越的功勛。

裴鄴知道斯圖達邊還有一位年輕的公主,他看向程慕寧,果然見冷懨懨的。

裴鄴不打算及這個話題,說實在話,本朝送去和親的公主,就沒有能活著回到故土的。他道:“不過對面尚未有明確的作,戰事未發,地方不會貿然呈上軍報。烏蒙也不在朔東抵范圍,此事不宜由我上報,你還是拐個彎把消息傳給馮譽為好,盡早防備。”

這話是對裴邵說的,裴邵著手,看向旁邊走神的程慕寧說:“我明白。”

“另外,許敬卿是圣上迫于力下丟棄的棋子,但沒有了他,圣上首要忌憚的人就是你,我今日這趟進宮,又把他得罪了,之后對你必定更為防范。”裴鄴打量他二人,“恐怕牽連公主。”

程慕寧眼瞼微垂,思緒歸攏道:“不妨事,我能應對。”

Advertisement

原本假裝與裴邵生嫌是因為當時還能在程崢跟前吹一吹耳邊風,與許敬卿爭個高低,可如今諸事皆了,南邊的戰事也已經停了,朝廷迎來短暫的風平浪靜,可越是這個時候,程崢𝒸𝓎越不會允許繼續手朝中政務。

但程慕寧這趟回京,不是來洗心革面的,京前就已經知道,姐弟之間的表面和睦不會長久。

做好了一切準備。

裴鄴點下頭,沒有在此事上多言。他一年進京的次數就這麼一兩趟,此次也是借機來跟戶部討要戰時裝備和資,不能久留,他得爭分奪秒地和裴邵祥談朝廷和朔東的況,畢竟許多事白紙黑字難聊徹。

程慕寧拿著分寸,聽到關鍵便尋機退了出來。

裴鄴向廊下走遠的影,又看了眼裴邵,“可惜了,若是男子就好了,也不至于走到如今兩難的地步。”

裴邵沒有去接他這話。

裴鄴話鋒一轉,語氣也變了,說:“不過我必須要提醒你,還是那句話,裴家人不做悖逆之臣。如若將來你不得已走到那步,為兄長我盼你贏,為大周臣民,我盼你賭的這個人能贏,但我仍舊會請族中長輩出面,將你剔除族譜。所以裴邵,你最好不要走到那步,也是。”

裴鄴說罷,他的酒杯。

清酒不醉人,那點微醺的醉意站在廊下,風一吹就散了。

兩三點秋雨從檐上落下來,迅速連一片雨幕。裴邵疾步回到院子里,見程慕寧站在廊下,盯著那些已經凋得七零八落的紫藤花看。

Advertisement

“不高興?”裴邵吩咐侍拿來斗篷,把程慕寧攏了說,“擔心烏蒙要開戰?”

程慕寧側目看他,“開不開戰,斯圖達死了,草原都要換新可汗,你了解這些部落,作為老可汗的可敦,永昭接下來,要面對什麼?”

裴邵沒有回答。

因為草原的陋習對于子來說分外殘酷。

程慕寧抿了抿線,說:“其實,當年許敬卿想要送去和親的人是我,但不知道圣上是還念著那點同胞的分,還是礙于你,他沒有完全聽從許敬卿的安排,選擇送走了永昭。”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