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天唐錦繡 第二千零九十一章 以人為本

《天唐錦繡》 第二千零九十一章 以人為本

;

  第5157章 以人為本

  唐軍數千輕騎並不近戰,而是火槍、弓箭試之後迅即遠遁,離大食軍隊的攻擊範圍之外,而後裝填彈丸之後呼嘯而至,再度打擊、又復遠離……周而復始。

  奧夫趕派了一隊騎兵前去反擊,即便不能擊退唐軍,也希能夠爭取更多集結時間,否則城南的大食軍隊混無序、群龍無首,本不能組織有效的防陣型,連反攻都做不到,那就只能等著一敗塗地了。

  然而數千騎兵追擊,唐軍依靠火槍、弓箭且戰且退,等到大食騎兵止步,唐軍便又殺回來……

  其弓箭之能較之大食軍隊更為優良,威力大、程遠,火槍之程更在弓箭之上,敵進我退、敵退我進,始終游離於大食軍隊程之外,使得大食軍隊只能被挨打,毫無還手之力。  s𝕋o5𝟝.c𝑜𝓶 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不到一個時辰,數千騎兵損失殆盡,唐軍復又回來,依舊遵照之前的戰,不斷在大食軍隊外圍擾、襲擊,一點一點蠶食大食軍隊的有生力量。

  葉齊德站在大旗之下觀察戰局,見唐軍如此無賴,頓時又驚又怒:「唐人無恥之極!」

  仗著武更為優良便欺負人?!

  奧夫面凝重,道:「這是『帕提亞戰』啊!」

  葉齊德一臉茫然:「何謂『帕提亞戰』?」

  奧夫深深看了葉齊德一眼,對其不學無極度無語,解釋道:「在薩珊波斯之前,波斯高原上存在一個『帕提亞帝國』,東方人稱其為『安息帝國』,其國曾經以『帕提亞戰』傲視群倫、所向無敵……」

  *****

Advertisement

  碎葉城

  署之中,房俊一邊煮茶,一邊給祿東贊解釋:「所謂『帕提亞戰』其實並不複雜,其核心便是高速機與遠程攻擊,待敵方陣型混之後發重騎兵突襲破陣。」;

  這種戰簡單實用,安息帝國賴以橫掃歐亞。

  後來蒙古騎兵將之優化升級並且發揚大,完了征服歐亞的壯舉……

  祿東贊學識淵博、見多識廣,略一思索,便明白這個「帕提亞戰」之髓。

  嘆息道:「這種戰的核心在於高速機與遠程攻擊,你打得到敵人、敵人卻打不到你,只能被挨打,長此以往不僅兵力損耗巨大,對於軍心士氣之打擊更為致命……但普天之下,也唯有大唐能夠施行此等戰。」

  大唐一統寰宇、威凌天下,其後非但並非躺在功勞簿上耽於樂,反而舉國上下趁此大好局勢力發展,不僅國政如火如荼,軍事裝備之研發更是投巨大。

  其中不僅僅是火,馬種之改良更是進步神速。

  如今大唐軍中戰馬皆是改進之後的良種,耐力更好、適應環境的能力更強、速度更快……;

  而大唐的弓箭製造技藝獨步天下,其反曲弓技無人可以效仿,威力更大、程更遠。

  更別說還有程更遠的火槍……

  唐軍若是施行「帕提亞戰」,則天下無雙、莫可抵

  心底,祿東贊無比慶幸自己被房俊虜獲,自己的幾個兒子所做出的決定更是極其正確,畢竟與滅族相比,區區屈辱又算的了什麼?

  房俊將水壺從火爐上取下,沸水注茶壺,而後執壺斟茶,將一杯茶水推到祿東贊面前,自己拈起一杯輕輕呷了一口。

Advertisement

  「以唐軍目前之裝備水平,能夠將此等戰之優勢發揮至最大,大食軍隊本拿不出應對之策,只能被挨打。但這個戰也有缺點,那便是一旦推進太快,後勤補給便很難跟上。」

  祿東贊握著茶杯,聞言微微蹙眉、略有不解:「一旦大食軍隊戰敗,勢必向南逃亡,不僅整個七河流域盡在大唐掌握,即便是河中地區也在唐軍威懾之下,安西軍區區數萬兵馬,怎能有後勤補給之憂慮……」;

  說到此,他猛然一頓,瞪大眼睛不可思議的看著房俊:「你要憑藉『帕提亞戰』,一路追著大食軍隊打下去?」

  房俊慢悠悠的喝著茶水,淡然道:「大食野心、慾壑難填,幾次三番興兵犯境,若不能對其施以報復,我大唐天威何在?這一戰固然不能覆滅其國,但也必須要讓穆阿維葉嘗一嘗被人侵國境、屠戮國民是何等!」

  雖然大食軍隊即便大敗,其潰兵殘餘也有十餘萬,遠超過安西軍的兵力。

  但既然蒙古騎兵能夠憑藉其升級改良之後的「帕提亞戰」征服歐亞,沒理由安西軍不能追著潰敗的大食軍隊打吧?

  不過孤軍深之後,後勤的確難以供應。

  糧秣軍械等等損耗可以「以戰養戰」,但火、藥之供應必然斷絕,這對於長驅直的唐軍來說,是極大的挑戰。;

  但世上任何一支強軍,哪一支未曾經艱苦卓絕之考驗?

  百鍊鋼,唯有經過淬火鍛打、方能為無往而不利之寶劍。

  祿東贊顯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唏噓道:「十餘年前,大唐立國,平滅突厥、橫掃塞外,老夫卻也僅只是讚嘆敬服而已,卻始終覺得吐蕃兵強馬壯、可堪一戰,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可這些年來,大唐之國可謂日新月異,崛起之速度、強大之盛況前所未見,尤其是你們對於權力之銜接無比順暢,期間雖然也有耗,但無論政、軍事之長遠布局卻令人嘆為觀止。」

Advertisement

  他曾經自豪於吐蕃之強大,一統高原之後,吐蕃面對的外敵僅剩下吐谷渾與大唐,可以專心政、布局經略,他與贊普都曾堅信只需二十年休養生息,足以與大唐一爭雌雄。

  尤其是當他聽聞李二陛下駕崩,更一度欣喜若狂!;

  李二陛下文治武功無有短板,襟氣量更是睥睨天下,此等古往今來罕有之一代雄主英年早逝,對於吐蕃來說簡直就是天降福運!

  可誰能想到李承乾即位,在房俊等人輔佐之下迅速完帝國權力之接,幾經兵變卻巋然不,天下各方安安穩穩沒有發哪怕一次叛,將損耗制在最小程度。

  而失去李二陛下這位無敵統帥的大唐軍隊,非但沒有一蹶不振、部傾軋,反而愈發無堅不摧、不可戰勝。

  贊普之自私、狹隘,更導致吐蕃部之分裂。

  曾經有可能比肩大唐之強盛的吐蕃帝國,幾乎在一瞬間陷衰頹……

  即便是祿東贊也不得不承認,吐蕃在軍事之上或許一度還能與大唐一較高下,但是在長遠布局之上,卻遠遠不如。

  此消彼長,高原不可能長久為吐蕃之屏障,終有一日唐軍會攻上高原。;

  「如果此戰順遂,唐軍有攻陷大馬士革之計劃嗎?」

  「並沒有。我們唐人好和平,只願意憑藉雙手創造財富,追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的生活,對於土地的求並不大,之所以在西域駐軍、管轄,更多還是出於戰略層面之考量,儘可能的擴大戰爭緩衝區,使得國免於戰火波及。」

  「以打促談?」

  「戰爭可以得到利益,但談判桌上可以得到更多。」

  聽著這句話,祿東贊再度嘆。

  面前這個掌握大唐權力的人甚至比自己最小的兒子還要年輕,但是其對於國家、對於戰爭之理解,普天之下有人及。

  堪稱一代人傑。

  尤其是其對於海洋之布局,使得海外輸大唐的財富與日俱增,大唐「天下霸主」之地位,或許可以延續百年而不止。;

  「大唐這一戰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面對祿東贊的詢問,房俊並無瞞、開誠布公:「徹底消除大食在河中地區的影響力,確保七河流域以及西域之安全,迫大食取消針對大唐的各種苛捐雜稅,使得兩國之商品可以自由流通,為兩國之國民造福。」

  祿東贊笑起來:「不愧是禮儀之邦,一邊屠戮著大食國民,一邊卻又打著造福大食國民之旗號,高明至極。」

  房俊對其言語之中的譏諷不以為然:「大食國民在其哈里發的暴政之下茍延殘、水深火熱,一旦開放兩國之貿易、允許商品自由流通,首先得益的便是大食國民。華夏文明浩瀚璀璨,曾經誕生了無以計數的學派、學說,但所有的學說歸納起來,其實只有一個宗旨,那便是『以人為本』。貧富差距是戰爭之源,僅僅大唐富裕還不行,要帶天下人全都富裕起來、擁有一個人活下去的基本權利,才能長久消除戰爭。」;

  祿東贊愕然,人怎能無恥到此等地步?

  【我打你其實是為了你好】?

  但細細思之,卻又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口號的確管用。

  大唐所產出的商品通行天下,就意味著大唐商品等同於財富,財富流通之地,所有參與者都會獲取財富。

  而大唐通過商品攫取之財富,是其他各國應收之苛捐雜稅,這些稅賦本應出自於商賈、百姓上,進而充國庫……大唐將這些財富拿走,與普通商賈、百姓無關。

  窮了其他國家,卻富了其他國家的商賈、百姓,怎麼可能不歡迎呢?

  祿東贊甚至想到有朝一日唐軍所至之,那些他國之商賈、百姓有可能打開城門,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戰爭,並不僅僅是沙場爭勝。

  天時、地利、人和,每一樣都能決定戰爭勝敗……

  所謂「人權」等等口號,在這個年代沒幾個人懂、更沒人在意,一句「以人為本」便足以囊括更多的政治意義。

  越是生活在殘酷統治、極限迫之下的人民,就越是嚮往自由,當「以人為本」的口號響起,誰還不是趨之若鶩?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