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158章 向後撤退
火槍擊、弓箭拋、撤退……周而復始。
戰鬥持續至酉時,可散城南混的大食軍隊緩緩集結,城也不斷有潰兵逃出,聚集了七八萬人馬,余者要麼戰死、要麼潰敗、要麼一鬨而散,不知去向。
大食軍隊也數次組織起數千人規模的反攻隊伍,試圖對外圍施的唐軍予以殲滅或者驅離,卻屢屢失敗。
唐軍憑藉戰馬的機、武的超遠程,只在外圍遊走,並不接戰,一擊即中,迅即遠遁。
眼瞅著麾下部隊被不斷蠶食,葉齊德、奧夫、馬斯拉瑪等將領憂心如焚,卻又束手無策。
「大帥,趕撤退吧!」
「不部族已經跑掉了,持續下去,咱們也剩不下多人了!」
;
周圍將領圍攏過來,各個神倉惶、六神無主。
不僅僅是被薛仁貴這等「帕提亞戰」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大家更為擔心一旦唐軍徹底攻陷可散城,將火炮運到城中或者繞過城池,再對聚集一的己方炮轟,那該如何抵擋?
到時候還是得退,最起碼要退到唐軍火炮程之外,才有反擊之機會。
葉齊德不敢做這個決定,詢問左右:「兩位將軍以為如何?」
二十萬大軍氣勢洶洶進犯碎葉,結果一兵一卒尚未抵達碎葉城下,便遭遇迎頭暴擊、損兵折將,此刻若是再下令撤退……他不能也不敢背負這個責任。
必須找人幫著分擔一下。
奧夫明白葉齊德的心思,但此刻已經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再晚一些等到唐軍火炮推過來,當真就要全軍覆滅了。;
「那就撤吧!」
「撤往何?」
「康國!」
馬斯拉瑪疑道:「為何撤往康國?應該直接向安國方向撤退才對!」
康國與安國皆為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不過由可散城向南撤退至康國要向東繞行數百里,而安國則在可散城與波斯高原的直線距離之上,所以去往康國等於繞路。
奧夫沒好氣道:「難道咱們當真一路撤回大馬士革嗎?康國乃河中地區重鎮,城高牆厚、資源充沛,且有數萬人馬駐守,可以迅速補充兵力、輜重,還可以調集南邊吐火羅的突厥人參戰!你要知道,咱們的糧秣已經被燒了,去往康國還能沿著藥殺水走一段路,沿途集鎮不可以搶掠糧秣。若是撤往安國則要直接穿越沙漠……沒幾個人能活著走到安國!」
馬斯拉瑪閉口不言。;
他對奧夫的僥倖心理不以為然,即便抵達康國得到兵源與糧秣的補給,就能憑藉城池擋住唐軍了?
恆羅斯城也一樣城高牆厚,可是再高、再厚的城牆也無法抵唐軍的火藥,再大的城池在唐軍火炮之下也得變一片火海!
最後還是得向安國方向撤退,一樣也得穿越沙漠。
唯有撤回至波斯高原,才能憑藉高原地利擋住唐軍的騎兵、火炮……
但他不敢再說,他已經背負了戰敗之罪,若是再加上一個「主張撤退」的罪名,回去大馬士革之後怕是要被哈里發一刀給砍了。
他看向葉齊德。
葉齊德也知道可以詢問奧夫與馬斯拉瑪的建議,事後委過於這兩人,但命令還是得自己下。
略作思考,拍板道:「那就撤向康國,依託康居之城池組織反擊,即便不能反敗為勝,能夠阻止唐軍的攻勢也好。」;
另外兩人都點點頭,深以為然。
此戰之敗,已定局,夢想著反敗為勝並不現實。
可畢竟作為主將輔佐葉齊德,戰敗的責任是逃不掉的,恆羅斯城得而復失、導致阿米爾被唐軍俘獲,可散城失陷,馬斯拉瑪難辭其咎,再加上葉齊德不可推卸的領導責任……一樁樁、一件件,都如同大山一樣在他們上,唯有止住頹勢,回去大馬士革之後才有辯解之機會。
否則兵敗如山一路逃亡回到大馬士革,即便哈里發再是不忍,也只能將他們幾個砍了祭旗……
馬斯拉瑪忽然想起一事:「阿米爾被唐軍俘獲,咱們還未派人前去贖回,此番撤向康國,那阿米爾怎麼辦?」
葉齊德頭疼。
此等戰況之下,即將撤向後方,如何還能顧得上阿米爾?
;
但阿米爾乃是哈里發的堅定支持者,即便恆羅斯之戰大敗、其部族實力大損,卻也不能棄之不顧。
有些時候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若是連阿米爾都不管了,讓其他追隨哈里發的部族怎麼看、怎麼想?
了額頭,葉齊德道:「暫時撤退吧,留下一個通漢話之人與唐人談一談。」
馬斯拉瑪又問:「開出什麼樣的條件呢?」
葉齊德為難。
阿米爾不僅是此行主將之一,更是哈里發極為信任倚重的大將,否則之前也得不到征服波斯的機會,在大馬士革更是權柄赫赫、聲不低,唐軍不可能對阿米爾一無所知,所以即便唐軍準許將其贖回,也肯定要開出一個天價。
但是,部族損失慘重、幾近於全軍覆滅的阿米爾,還值得花費一個天價將其贖回嗎?;
象徵意義再大,這筆錢卻是要他掏出來的,因為即便活著回去大馬士革,阿米爾也要接戰敗之懲罰,加上其部族損失慘重,怎可能拿出這筆錢還給他?
奧夫對葉齊德極其失,開口道:「先談著吧,這種事總是要來回扯皮幾次、談判幾回的,總不能唐人開出什麼條件咱們都一口答應吧?只要咱們表達贖回之態度,唐軍也有意於此,阿米爾便暫時命無憂。」
連贖回阿米爾這樣的大將都要斤斤計較,可見這位帝國接班人是何等吝嗇,跟著這樣一個人,當真能夠順利接掌哈里發之位、立下從龍之功嗎?
他若是通華夏典籍,就當知道有一句話能形容他此刻之心:之不似人君……
此事議定,奧夫道:「大帥先行率領衛隊趕赴康國,我等率領大部隊隨後抵達。」
葉齊德不得先走一步,即便他與大部隊同在一也沒什麼指揮才能,還不如儘快。;
「那我便趕到康國籌集糧秣輜重,等待諸位!」
「大帥請!」
葉齊德看了看兀自纏鬥不休的三支「叛軍」,眼皮子跳了跳,三支「叛軍」居然惡戰一整日,戰鬥力著實出乎預料。再看了看又一次遠程擊得手之後遠遠遁去的唐軍輕騎,心底嘆了口氣,翻上馬,帶著自己為數不多的衛隊先行撤退。
康國北側大山聳峙、烏滸水繞城而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更有康國諸多部落支持,應該能阻擋唐軍吧?
……
葉齊德離去不久,奧夫與馬斯拉瑪商議一番,決定連夜向南撤退,不過當下聚集的部隊仍有七八萬之眾,不可能如同葉齊德那樣輕裝簡從、說走就走,必須劃分職責、有序撤退,否則毫無章法,撤退極有可能演變為潰敗。
所謂兵敗如山倒,一旦潰敗之勢形,這些兵馬恐怕一個也休想活著去往康國……;
馬斯拉瑪已經嚇破了膽,一味主張自己先行率領主力撤退,讓奧夫率領輕騎殿後。
好在大食軍隊騎兵眾多,即便遭連番挫敗,輕騎兵依舊有兩三萬……
奧夫無奈,只得如此。
……
可散城西側,唐軍輕騎陣中。
追逐潰兵迴轉的王孝傑眺著戰場局勢,雖然當下天已經全黑,但是熱氣球上的瞭兵依舊可以據敵軍為數不多的火把觀察出異常狀況,信息傳下來,王孝傑馬上來到薛仁貴邊稟報。
「瞭兵發現敵軍陣中有所異,顯示小敵兵離大部隊向南撤退,現在敵軍主力也開始向南移,唯有咱們面前這些敵軍並未有所行,敵人撤退了!」
薛仁貴聞言,長長吐出一口氣。
所謂的「帕提亞戰」的確使得唐軍占儘先機,敵軍唯有被挨打的份兒,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即便恆羅斯、可散城兩次戰敗,但大食軍隊之數量依舊在十五萬之眾,自己率領輕騎蠶食鯨吞,又能殺得了幾人?;
只需敵軍聚集起來,不計傷亡進行反撲,很快就能奪回可散城。
經過兩連續集擊,八火炮的炮管已經報廢,事先準備好的炮彈更是幾乎告罄……
但敵軍不知詳,已經被火炮神威嚇破了膽,不僅不敢反攻,就連徹底完集結都不敢,將主力收攏之後便匆匆撤退。
只要敵軍開始撤退,那此戰必勝!
經過改良的「帕提亞戰」不行,但是追擊敵人卻能將高機、超遠程擊的優勢擴大化,追在敵人後「放風箏」,無往而不利!
薛仁貴沉聲道:「傳令下去,不必在意火損耗,利用火槍、震天雷之優勢,天亮之前擊潰敵軍殿後之部隊!」
「喏!」
王孝傑領命,調轉馬頭,向各部傳達命令。
薛仁貴看了看烏漆墨黑的天空,搖了搖頭:「若非風向不對,單只是熱氣球飛臨可散城上空便可將敵人一網打盡……可惜了。」
臥底特警楊浩,穿越成了大隋的秦王。流芳後世的大唐秦王李世民,此時還是六七歲的孩子…身處異世,他讓世襲高貴的門閥、掌握生殺的權貴、紛爭天下的豪強,通通低下了頭顱;異族環伺,他大手一揮,畫了一個大圓,從南越到漠北,從東海到西疆,萬族臣服!“這是朕的大隋!也是你們的大隋!”——非係統,輕微後宮、鐵血、打天下。
鄧名穿越平行宇宙來到大明,洞悉歷史的他,如何帶領大明軍隊對抗洶涌而來的百萬敵軍,他能否取得最終的勝利?永曆十二年底,南明最後一個朝廷的最後時刻,滿清席捲天下之勢似乎已經不可阻擋.強大的敵人,孤身一人的穿越者鄧名該何去何從,是漂泊出洋另圖再起,還是背靠大海做殊死一博?
當發現自己雙手沾滿了鮮血,怎麼辦,在線急!當發現自己前身是一個絕對的極品渣人,怎麼辦,還是急!這是一個自我救贖,一個游走在灰色邊緣的人進行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