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改嫁:渣男痛哭流涕了 第2卷 盧氏下線2

《重生改嫁:渣男痛哭流涕了》 第2卷 盧氏下線2

這麼多年過去,裴爭實在夠了盧氏的行徑。

是,他作為兒子是不該指責母親,所以他從頭至尾都沒有抱怨過盧氏哪里不對,他只是輕微地覺得無力,就算母親不能夠給予他半點幫助,那也不要整日惹出禍事,讓他來兜底行嗎?

同樣是兒子,為何待兄長那樣偏心?

他不要為盧氏的惹出的婚事兜底,還要為兄長惹出的事,可明明他才是弟弟啊!

裴爭已經夠了這些!

兄長還在的時候,母親倒是全心全意地去管束兄長,這時候,不免又會拿他跟兄長做比較,說他文武不通就罷了,偏生還蠢笨木訥如豬。

那些話極盡惡毒,難以想象用來形容孩子。

可母親就是用了,每當不如意的時候,便會過來罵上他幾句,好似,他是什麼出氣筒一樣。

明明他也是盧氏的孩子,可待遇卻天差地別。

裴鈺是那個天,他是那個地。

就連他們的名字,也出了盧氏的偏心。

一個裴鈺,鈺,寓意為珍貴的寶

而裴爭,這個‘爭’沒有什麼特殊的意思,就是希和人爭搶,凡事都要爭先。

可這些注定令盧氏失了,裴爭沒有半點和人爭奪的心思,他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老實本分,低頭做事的人,從來都學不會那些趨炎附勢。

正因為如此,他的上才會分外欣賞他,也才會冒著得罪晉大長公主,過來提點他緣由。

可這些落到盧氏眼中就是不知變通的蠢笨。

裴爭已經習慣了這些,默默地承,并不爭辯,直到兄長得罪晉大長公主,被發配去了嶺南,母親的目才從兄長上轉移到他上。

可對于裴爭而言,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從頭至尾就不是按照盧氏心中標準長的兒子。

Advertisement

母親若是關注他,只會對他更失

果不其然,最開始母親還對他有一點上心,著他去學那些從前兄長學的知識,也他去做一些他不想做的事,最后興許是覺得他這人朽木不可雕也,慢慢地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這時候裴爭發現,自己竟然松了口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母親在他心中的地位完全變了,從一開始盼能夠多來瞧一瞧他,逐漸變了每日希著,母親不來就好了。

裴爭一開始還有點歉疚,慢慢地就沒有了,興許是因為這麼多年他已經被磨平了期待吧?

聽到母親為他持親事,裴爭第一反應是拒絕,可轉瞬又苦笑,他為人子哪有資格拒絕?

果不其然,母親為他選了的娘家侄

他的表妹盧四娘。

若是說心里話,他定然不想娶母親的娘家人,可既然已經將盧四娘娶回來,那些話也不必再說,更何況盧四娘和盧氏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盧四娘溫善,是個脾氣再好不過的人。

盧氏瞧見了倒是有些無語,有心想說真是什麼鍋配什麼蓋,又怕盧四娘聽到了這句話后,回頭和家里人告狀,嫂嫂到時候寫信來罵

盧氏什麼都沒說,可心里對也有幾分不喜,看著的樣子仿佛就像是看到了那個不爭氣的兒子,頓時氣不打一來來,又忍不住埋怨。

若是裴鈺還在,何至于如此?

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機靈聰敏的人,也不知道怎麼就生出了裴爭那麼一個木訥寡言的孩子。

裴爭娶了盧四娘后,很快有了孩子。

裴爭以為自己終于迎來了眷顧,一切事都按照他想要的方向發展的時候,晴天霹靂來了。

母親又又又又又得罪了晉大長公主!

Advertisement

裴爭閉了閉眼,只覺得果然如此。

這也不知道是今年的多回,這一次晉大長公主沒有再像從前一樣輕飄飄地揭過,而是直接朝著母親的命脈下手,換做他其實也會這麼做,任誰發覺面前有人不停地蹦噠都會嫌煩。

何況那是晉大長公主?

天生就是有底氣,可以為所為。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做呢?

雖然他名義上是侄子,可是鎮國公府的人都清楚,晉大長公主沒拿他們當自家人。

這事說來說去,其實也怨不得晉大長公主。

大長公主生下了堂兄以后,因為堂兄不通,不知哭笑,一度被人認為是一個怪

大長公主是個霸道的人,自己這麼認為可以,但卻不允許旁人來說堂兄的半點不是。

可母親明顯沒有意識到這點。

不僅私下里說,設宴的時候也像是將這事當談資一樣,隨口取笑,引得這一件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后整個長安的人都知道晉大長公主生了個怪,面上雖然不說,私下里卻取笑。

換做裴爭自己,若有人敢如此,他也會惱火,晉大長公主會對鎮國公府寒心,也很正常。

可母親呢,一再取笑侮辱。

以晉大長公主的脾氣,沒有拔劍殺了母親,怕是已經給了祖母,還有范盧氏的面子吧。

可這一次,晉大長公主明顯不想忍下去了。

裴爭真不知道母親一個勁地跟堂嫂做對有什麼好,堂嫂的外甥是皇帝,姐姐是當朝太后,父親是赫赫有名的名士崔譽,母親又出太原王氏,這樣顯赫的世,怎麼敢一再得罪?

就算是長輩,那又如何?

你自己都不拿人家當晚輩,還指人家如何?

裴爭深吸了一口氣,看向盧氏,平聲道:“如果您再一意孤行的話,兒子只能去央求祖母了。”

Advertisement

盧氏還沒有從裴爭竟然敢控訴自己的事里回過神,陡然間聽到婆母鎮國公老夫人的名字,下意識地問了一句:“你找你祖母做什麼?”

裴爭垂首,一字一句道:“兒子央求祖母先給瑜兒改個名,再請祖母準許兒子帶四娘和孩子住到北閣去,從今往后,再也不必給您請安。”

“當然,您老了之后,兒子一樣會奉養您,只是更多的就不可能了,兒子已經給過您很多次機會,可您依舊仗著自己長輩的份耀武揚威,兒子承擔不起,也替您兜不起這個責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