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箏簫誤:重生之錯惹清冷太傅 第3卷 第101章 “祝箏”

《箏簫誤:重生之錯惹清冷太傅》 第3卷 第101章 “祝箏”

安逢雪跟著祝箏一起進了馬車,向祝箏道,“姑娘先回聽簫苑嗎?我著人去通知大人。”

祝箏搖頭,臉上顯出幾分急切,“去太傅府,更快些。”

“好。”

“有勞。”

馬車轉向去太傅府,安逢雪坐在祝箏對面,紅撲撲的臉,眼角眉梢雖有忐忑,但角帶著制不住的笑意。

不同于在聽簫苑中見到那種疏離規矩的笑臉,四姑娘像此時這樣,烏黑的眼睛都笑的彎起來,才是真正開懷的時候。

安逢雪不僅知道這些,還知道祝箏怕蛇不怕蟲,吃甜不吃酸,能爬樹會鳧水,抓知了抓蝴蝶卻從不抓魚,因為吃許多魚都會長疹子……

細說起來,祝箏甚至算得上悉的人之一。

而這種淵源,要從安逢雪遇到容衍說起。

安逢雪第一次見到買下的人,比想象中年輕,過于年輕,也許不過十八九歲,即使刻意將自己扮的沉穩老,那張臉卻還是顯出稚

得知他就是當朝太子的親教太傅時,安逢雪眉頭鎖,覺出這個皇朝的岌岌可危。

但沒過多久,就發現不該以貌取人,小看了這位年紀輕輕的“太傅大人。”

像安逢雪這樣的被買下或被救下的孤兒還有許許多多,他們一同接了最好的訓導,崇文的進書院,尚武的進武館。

等學有所,容衍只說了一句,想走的可以走,報仇的報仇,謀生的謀生,他概不過問。但若是都不想,也不知該做些什麼,可以留在他這兒謀份長差。

安逢雪選了留下。

留并非留在太傅府,而是為暗衛,被安進不同的地方。和安逢雪一同學武的幾個人,探雨追霧石拂霜,進宮的進宮,出海的出海,各自都謀定了前程。

Advertisement

容衍并不干涉他們如何做,只要求每隔五日傳回一張邸報,記清所有見聞,用蠟管封好,傳回太傅府。

安逢雪因外貌殊異,個頭矮小,不好安排進宮進府,只好一直呆在太傅府中做些灑掃。

大人書房里掛的一副親寫的字,“謀全局者,必謀一域。”

慢慢知道了是什麼意思,和大人日后的算無策是怎麼來的,一謀一策靠著千百張邸報堆砌而,明里暗里的糾葛,織出了大雍朝上朝下的層層網。

網面前,是無數深夜,是燒燈續晝,是書房窗上映出的孤零零一個長影。

安逢雪在太傅府待了好一陣子,才終于接到自己的差事。

被安排去蹲守祝府。

相比其他人的差事,安逢雪分到的這個府門既不是朝廷肱骨,也沒什麼苗頭,顯得頗有些平平無奇。

于是忍不住多問了一句,容衍只叮囑,“三日一報,事無巨細。”

安逢雪跟了祝府半個月,很快弄明白了派給這個差事的前因后果。

這府上的三小姐祝清頂替了二爺祝隆的名兒,去了四海書院,和大皇子殿下做了同窗同門的舍友。

拙劣又淺顯的把戲,想必大人早知端倪。

探雨告訴,大人對大殿下邊出現的人一向嚴格,要盡快清是哪方勢力的手筆。

這是安逢雪的第一份差事,自是極其重視。

祝府如今雖沒落,但畢竟世出過幾個武將,護衛森嚴,不好潛進去。只好每日蹲守府門前,記下每一個人出府的時候見了誰,做了什麼,尤以祝清為首的幾個小輩的向最為詳細。

爺祝隆日里花天酒地,三小姐祝清像是最普通的閨秀,頂多是休假返家的時候,會把書院里的書帶回來,其他一概循規蹈矩。

Advertisement

至于四小姐……

安逢雪第一次見到祝箏時,大約十歲出頭,正在爬墻出府,把正在想辦法爬墻進府的安逢雪嚇得不輕,一個翻跳進了矮木叢。

祝箏警覺地耳朵,“誰在哪兒?”

安逢雪不敢出聲,祝箏拿了一子杵了杵木叢,果真杵到了人,直接問道,“你是賊嗎?來祝府東西的?”

安逢雪見被抓到,頓覺懊惱,沒頭,起來悶悶“嗯”了一聲。

祝箏聽出是個小姑娘的聲音,愣了愣,并未呵斥讓出來送,反而取下頭上的翠玉發簪扔進木叢,小聲道,“別來祝府了,被這兒的護院抓到了,會把你打死的。”

這只翠玉的發簪最后被連著邸報一起,呈給了容衍。

安逢雪沒見過別人的邸報寫什麼樣,也許有著驚心魄的大事可說。

但祝府可沒有這些,所以的邸報里盡是這樣毫無用的訊息,祝清祝隆祝箏吃了什麼,做了什麼,心如何,看多了甚至能清幾個人的脾氣秉

容衍看了也沒什麼特別的代,他的心力已經被細分的太過零碎,無暇顧及。

變故生在慶歷十二年間。

大皇子突然患病失明,接著是廢太子,二皇子被立儲,殿前陳,請求太傅大人繼續教導他,能讓他為皇兄一樣的人。

容衍不置可否,公儀赫律一道圣諭,替容衍答應了。

自此如墜魔窟,二皇子比之大皇子,晴不定,兩面三刀,簡直是麻煩轉世。

是收拾他闖出的爛攤子,已經夠讓容衍分

宮中飄搖,不料安逢雪這邊也出了事。

祝隆死了。

安逢雪回府稟報時,說祝隆死在了大殿下的金香樓,容衍眉頭皺,問了一句“大皇子去過祝府了嗎?”

安逢雪答,“沒有。”

Advertisement

容衍“嗯”了一聲,讓,從三日一報改為一日一報。

如水,三年一晃而過。

這三年大皇子大變,深居簡出,圣上迷上了藥丹之逐漸虧空消弱,二皇子又不堪一用,朝堂上的事幾乎全給了容衍。

大人一忙起來,起居就簡單到可怕,廢寢忘食不是一天兩天。

流風看不下去,大逆不道地抱怨,“我瞧著二殿下本不是治國之才,大人卻這樣勞心勞力,為了什麼?”

容衍以手抵額靠在椅子上小憩,許久才給了流風一個答案。

“為了天下太平……”

流風更口無遮攔道,“可這天下又不是大人的天下,太平了有人記得大人的好嗎?”

容衍沉默了會兒,打發流風出去澆花,沒事說話。

安逢雪捅了個簍子,祝府的邸報大人已經好久沒看了,但也沒將撤回來,不知是忘了還是另有安排。一日跟著祝箏去萍水巷時,見從樹上掉下來,沒忍住現了,和打了照面。

暗衛絕不能被發現,這著實算莫大的紕,安逢雪寫清了前因后果,由大人定奪的過錯。

容衍近日在理襄南的兵變,三天沒好好合過眼了,聽見提祝家的那個小兒,像是忽然記起這樣一個人,終于從公務中抬起頭來。

出于大人囑咐的事無巨細的原則,安逢雪把如何因為摘個青柑而現的始末寫的清清楚楚,同祝箏多討得的一顆青柑果子也隨邸報一并附上。

容衍瀏覽了一遍報上的字,他靜了好一會兒,向窗外樹影,忽然道了一句,“原來已是七月了。”

一枚小小的青柑果擱在桌上,容衍手拿過來,剝開放進了口中一瓣,安逢雪想阻止的時候已見大人皺起了眉。

Advertisement

七月尚早,青柑沒有,酸中帶,還有些微微發苦。

字里行間寫著一個姑娘,帶著笑把這個青柑拋過來,篤定它一定很甜,哄著人陪嘗一口。

而容衍就這樣被一個晚來的騙局騙了,相隔遙遙,還是主之。

品著口中的酸苦,容衍斂著眉,不知道在想什麼,并未停下,還是一瓣一瓣地剝,慢條斯理地吃完了一整個青柑果。

說過的話,被容衍額外留意了下,“同味分甘。”

倒是極好的一個詞。

安逢雪記得自己的過錯,跪在地上自責,“屬下失職,求大人責罰。”

容衍并無追究的念頭,淡聲道,“騙你吃了這個,就當罰過了。”

因借了的名頭,容衍也仔細留意了祝家這個小兒的名字。

他記一向很好,也不是第一次聽見這個名字,但網之中名字那麼多,這個對他來說,并無什麼不同。

容衍啟念了一遍,“祝箏。”

兩個字染上了別樣的味道,又酸又苦,從舌尖滾過,帶著果香氣的回甘,飄散在空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