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她死遁后,四個夫君找上門了! 第210章 別來無恙

《她死遁后,四個夫君找上門了!》 第210章 別來無恙

葉玉幾乎是踩著心跳的鼓點,穿過庵堂幽深曲折的回廊。冰冷的青石板過薄薄的鞋底傳來寒意,卻不住腔里那顆狂跳不止的心。方才劉景晝那灼人的目、低沉的追問,還有那未出口的答案,此刻像滾燙的烙鐵,的意識上,燙得心神不寧。然而,這片刻的慌與旖旎,在踏前院、瞥見那燈火通明的正廳時,瞬間被一更沉重的、冰冷的現實碾得碎。

燈火煌煌,映得四壁生輝,與庵堂其余角落的清冷幽暗形刺目的對比。空氣里彌漫著一不屬于這里的、濃重的檀香混合著某種名貴熏香的氣味,試圖掩蓋,卻更添幾分刻意與迫。幾個著玄勁裝、腰佩長刀的侍衛,如鐵鑄的雕像般分立門側和廳角,目銳利如鷹,不地掃視著每一個角落,包括剛剛踏的葉玉。他們的存在,無聲地宣告著來客的分量。

廳堂中央,端坐著一位長髯老者。他著深紫暗紋錦袍,頭戴烏紗幞頭,形清癯,面容肅穆,一雙眼睛雖微闔,卻似蘊藏著察秋毫的銳利。他手中捧著一盞青瓷茶盞,指尖在杯沿上輕輕挲,作沉穩得沒有一漣漪,仿佛這深夜庵堂的寂靜,本就是他府邸的日常。此人正是欽差大臣張甫同,居正三品,天子近臣。

崔久垂手侍立一旁,額角似乎有汗意,大氣不敢出。看到葉玉進來,他飛快地遞過一個眼神,里面充滿了擔憂和無聲的警示。

葉玉深吸一口氣,將心中關于劉景晝的種種雜念強行按下,如同將洶涌的水鎖進最深的閘門。直了背脊,步履平穩地走上前,在距離老者約五步遠停下,微微屈膝,行了一個標準的福禮,聲音清朗,聽不出毫慌:“小子葉玉,見過大人。不知大人深夜蒞臨,有何指教?”

Advertisement

張甫同緩緩抬起眼皮。那目并不如何凌厲,卻像冬日里沉靜的深潭,幽冷、深邃,帶著一種能穿皮囊直抵人心的力量,瞬間落在了葉玉上。他并未立刻說話,只是用一種審視的、仿佛在掂量一件品價值的眼神,從上到下,細細地打量著葉玉。那目掃過素凈的,略顯蒼白的臉頰,最終定格在那雙竭力保持平靜、卻難掩深驚疑與倔強的眼眸上。

時間仿佛凝固了。廳只有燭火偶爾開的輕微噼啪聲,以及葉玉自己幾乎要沖破耳的心跳聲。到那目如有實質,刮過的皮,讓指尖冰涼,后背卻沁出一層薄汗。強迫自己迎視著對方,不卑不,但袖中的手,已悄然拳,指甲深深陷進掌心,用疼痛來維持清醒。

良久,張甫同才慢悠悠地放下茶盞,瓷與檀木桌面相,發出一聲清脆卻沉重的輕響,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葉姑娘,”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奇特的穿力,字字清晰,敲打在葉玉繃的神經上,“老夫奉旨而來。深夜叨擾,實屬非得已,還姑娘海涵。”

“奉旨”二字,如同兩記重錘,狠狠砸在葉玉心頭。面上極力維持的鎮定瞬間裂開一道細微的隙,眼睫不控制地輕了一下。果然!是京城!是龍椅上的那位!

“大人言重了。”葉玉穩住聲音,盡量讓語調平緩,“只是不知……圣上遠在京城,有何旨意需在這偏僻庵堂,夤夜傳達于小子一個未亡人?”刻意加重了“未亡人”三字,既是表明份,也是一種試探。

張甫同的角似乎極其輕微地向上牽了一下,那弧度太淺,幾乎難以捕捉,更像是一種嘲諷的余韻。“未亡人?”他重復了一遍,目如針,再次刺向葉玉,“劉景晝,劉將軍,當真……歿了?”

Advertisement

這句話問得平淡無奇,卻像淬了劇毒的匕首,直刺葉玉最深的。一寒氣從腳底瞬間竄遍全,四肢百骸都仿佛被凍僵。廳燭火的暈在眼中似乎晃了一下,周圍的空氣驟然稀薄。甚至能清晰地聽到自己奔流的聲音在耳中轟鳴。

“大人何出此言?”葉玉的聲音帶上了一不易察覺的沙啞,強迫自己直視張甫同那雙深不見底的眼睛,“將軍為國捐軀,英年早逝,此事……早已稟明朝廷。將軍靈柩……亦由親兵護送,不日將抵京城。大人深夜至此,便是為了確認此事?”試圖將話題引開,語氣中帶上幾分恰到好的悲戚與不解。

張甫同并未被的悲,他微微前傾,那無形的驟然增強。“葉姑娘,”他的聲音得更低,卻更清晰,每一個字都像是冰珠子砸在地上,“老夫奉的是旨。查的,便是劉景晝將軍‘殉國’一事,是否……另有。”

旨”!“”!

葉玉只覺得眼前一黑,一巨大的恐慌瞬間攫住了,幾乎讓站立不穩。藏在袖中的手,指甲已經深深掐里,疼痛讓保持著一清明。劉景晝就在咫尺之遙的后院!這個念頭像驚雷一樣在腦中炸響。若是被發現……那后果不敢想象!不僅劉景晝必死無疑,,崔久,甚至整個庵堂,恐怕都要遭滅頂之災!

“大人!”葉玉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被冒犯的尖銳和悲憤,“將軍為國捐軀,尸骨未寒!您為朝廷欽差,深夜闖清修之地,對一個剛剛失去夫君的弱子口口聲聲質疑‘’,是何道理?難道將軍的忠勇,朝廷的褒揚,都是假的嗎?還是說……有人見不得將軍后哀榮,定要往他忠魂之上潑臟水?”眼眶瞬間紅了,淚水盈然滴,也因為激而微微抖,將一個痛失、又遭無端質疑的悲憤子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這是此刻唯一的武——以人,以悲拒查。

Advertisement

崔久在一旁看得心驚跳,手心全是冷汗,幾乎要忍不住出聲勸阻葉玉的“放肆”。

張甫同靜靜地看著表演,臉上依舊沒什麼表,那雙深潭般的眼睛卻銳利得驚人。他沒有立刻反駁,而是任由葉玉的悲憤在廳中回。直到葉玉的控訴聲落,只剩下抑的泣聲時,他才緩緩開口,語氣平淡得令人心寒:

“葉姑娘,悲痛之,老夫理解。然,國之大事,容不得半分私與……欺瞞。”他刻意在“欺瞞”二字上頓了一下,目如炬,鎖著葉玉臉上最細微的變化。

葉玉的心沉到了谷底。這老狐貍本不為所!他是有備而來!

“將軍殉國的詳,兵部雖有戰報,然……”張甫同慢條斯理地從寬大的袖袍中,取出一個用明黃錦緞包裹的細長件。那明黃刺得葉玉瞳孔猛地一!只見他緩緩揭開錦緞,出一枚玉佩。

那是一枚質地上乘的羊脂白玉佩,雕工極其湛,刻著繁復的螭龍紋樣,在燭下流轉著溫潤斂的澤。玉佩下方,系著半截斷裂的、染著深褐污跡的绦。

“這枚螭龍玉佩,乃賜之,劉將軍從不離。”張甫同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如刀,“它是在距離主戰場二十里外的一山谷林中尋獲。發現時,玉佩完好,绦斷裂,而周圍……”他頓了頓,目如冰錐般刺向葉玉,“有激烈打斗的痕跡,跡斑斑,卻……并無將軍尸骸。”

轟——!

葉玉只覺得腦中一片空白,仿佛被九天驚雷劈中!死死地盯著那枚玉佩,渾冰冷,似乎都停止了流。這正是劉景晝當日遇伏逃落的千算萬算,以為理掉了所有痕跡,卻萬萬沒想到,這枚玉佩竟然落到了朝廷手里!還被當作追查的鐵證!

Advertisement

劉景晝曾輕描淡寫地說過玉佩在混中丟失了,以為是被叛軍或山匪撿走,早已石沉大海!怎麼會……怎麼會出現在欽差手中?還在距離主戰場那麼遠的地方被發現?這老狐貍究竟掌握了多

巨大的恐懼瞬間淹沒了心編織的謊言,在這枚冰冷的玉佩面前,顯得如此不堪一擊!到一陣天旋地轉,幾乎要癱下去。下意識地后退了一步,撞到了后的高腳花幾,一只著枯枝的細頸瓷瓶搖晃了一下,發出輕微的磕聲,在這死寂的廳堂里顯得格外刺耳。

張甫同將的失態盡收眼底,那雙銳利的眼睛微微瞇起,閃過一了然和更深的探究。“葉姑娘,認得此吧?”他的聲音帶著一種篤定的寒意,“玉佩在此,跡斑斑的打斗痕跡在此,唯獨不見將軍尸。你對外宣稱將軍‘尸骨無存’,死于軍之中。可這枚賜玉佩,為何會出現在遠離主戰場、人跡罕至的山谷林?打斗痕跡又是何人所留?將軍他……究竟是殉國,還是……別有所蹤?”他步步,每一個問題都像一把重錘,狠狠砸在葉玉搖搖墜的心理防線上。

冷汗順著葉玉的鬢角落,慘白如紙,哆嗦著,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否認?玉佩就在眼前!承認?那是萬劫不復!的腦中一片混,只剩下劉景晝的臉在晃,還有那句未答的追問在耳邊回響。完了……一切都完了……仿佛看到冰冷的枷鎖已經套上了的脖頸。

就在葉玉心神劇震,幾乎要被這致命一擊垮的瞬間,一個低沉、抑著無邊怒火與凜冽殺意的聲音,突兀地、如同冰層碎裂般,從通往院的那扇虛掩的門扉后響起:

“張大人好手段!尋蹤覓跡的本事,比之獵犬亦不遑多讓!”

這聲音如同平地驚雷,瞬間炸響在死寂的廳堂!

葉玉如遭電擊,猛地扭頭看向聲音來源,眼中充滿了極致的驚恐與絕——他出來了!他怎麼出來了?!

崔久更是駭得魂飛魄散,雙,差點直接跪倒在地。

廳角那些如雕塑般的侍衛,反應最為迅速。幾乎在聲音響起的同一剎那,“鏘啷啷”一片刺耳的金鐵聲響起!數把長刀瞬間出鞘,雪亮的刀鋒在燭下反出森冷的寒芒,齊齊指向門口!殺氣驟然彌漫,將原本就凝重的空氣切割得支離破碎。

張甫同的作也頓住了。他那張一直古井無波的臉上,終于出現了極其細微的變化——不是驚愕,而是一種仿佛獵終于踏陷阱的、了然于的深沉。他緩緩放下手中的玉佩,目越過搖搖墜的葉玉,銳利如鷹隼般投向那扇門。

在數道冰冷刀鋒的鎖定下,在張甫同穿的目注視下,在葉玉驚恐絕的眼神中,那扇門被一只骨節分明、卻蘊含著強大力量的手,徹底推開。

劉景晝高大的影出現在門口。

他不再是葉玉記憶中那個重傷虛弱、需要小心遮掩的“亡魂”。此刻的他,站得筆直如松,即使只穿著庵堂里最普通的深灰布僧袍,也掩不住那從尸山海中淬煉出的、屬于百戰名將的凜冽氣勢和天生的貴胄威儀。他面依舊帶著重傷初愈的蒼白,但那雙眼睛卻亮得驚人,如同燃燒著幽暗火焰的寒星,里面翻涌著刻骨的恨意、滔天的怒火,以及一種破釜沉舟的決絕。他一步步走進廳堂,步伐沉穩有力,每一步都像踏在人的心尖上。他無視那些指向自己的、閃著死亡寒的刀鋒,目如兩柄淬了毒的利劍,死死釘在端坐主位的張甫同上。

“景……晝……”葉玉失聲低喚,聲音破碎得不樣子,想沖過去阻止,想將他推回去,想用擋住他,但巨大的恐懼和眼前森然的刀雙腳如同被釘在原地,彈不得。巨大的絕如同冰冷的水,瞬間將徹底淹沒——他暴了!一切都完了!

張甫同看著一步步走近的劉景晝,臉上那細微的了然終于化開,變了一種極其復雜的表。有審視,有探究,有久別重逢的慨,但更多的,是一種如釋重負般的深沉。他抬起手,對著那些如臨大敵、隨時準備撲殺而上的侍衛做了一個“稍安勿躁”的手勢。侍衛們雖然依舊刀鋒前指,殺氣騰騰,但作卻明顯凝滯下來,警惕地觀察著局勢。

“劉將軍,”張甫同的聲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死寂,他緩緩站起,對著劉景晝的方向,竟然微微欠了欠,行了一個標準的同僚之禮,“一別經年,將軍……別來無恙?”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