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現代言情 非分之想 第155頁

《非分之想》 第155頁

姜時念失笑:“我一個小主持人,可擔不起沈老板這麼高價的。”

“是嗎,”沈延非意味深長地淡淡抬眉,語速放緩,“姜老師一個小主持人,既然白天擔不起我這個,晚上怎麼又擔得起幾小時的——”

他最后一個字被姜時念急切捂住,捂了不算,又夠上去發力地咬了咬,給他上留個牙印,讓他暫時不能出門,才算滿意。

實際的拍攝果然跟姜時念預測相同,進度拉滿,從中午集合出發起,全組一直火力全開到深夜才算結束,隔天清早又要出發。

姜時念回酒店時已經筋疲力竭,沈延非抱洗了澡,不用哄已經睡著,迷糊著他,隨便,學長老公三哥,什麼稱呼都往外哼,招得人額角青筋直跳。

之后三天,拍攝節奏持續拉得張,比預計更急,姜時念找導演問了才知道,除了原定計劃要趕之外,這個周末,在北城一中有一檔政府批示的特別節目要錄,主題是全市的教育宣傳,一中作為全市公私立高中里當之無愧的榜首,花的筆墨自然最大。

上面領導發話,臺里必定重視,況且本節目也很有價值,只是拍攝任務分給了他們組,時間些。

姜時念聽到北城一中心就了,蠢蠢地想自己請纓接這期節目,還沒等下決心給臺里打電話,臺長就先一步找到,讓撥一撥檔期,盡量出空。

“時念,你合適是一方面,主要還因為你是一中畢業的學生,當這個主持更有說服力,你那邊有問題嗎?”

“沒問題,”姜時念果斷答應,“等從香港回去,我馬上準備。”

Advertisement

《去旅行》第二期錄制到末尾,倒數第二天的上午,沈延非一如既往靠在車門邊,隔著紛人群注視姜時念,等到錄制間隙,他才拉過手腕攥了攥,告訴有個合作案下午要落定,他需要回去,不能再等了。

一句不能再等了讓姜時念怔住,他下午就要忙,竟然到現在還隔人海靜靜看

一時說不出什麼哄人的聽話,只是著急地催他快走,不要誤機,小脾氣上來,非要親眼盯著他的車開出去,才肯繼續錄。

沈延非低笑的尾音里出無奈,看大庭廣眾,那麼多眼睛都往這邊著,知道不好意思,也就收斂,在臉上了幾下,轉開門上車。

等車啟,漸漸駛離姜時念邊,隔著車窗看到他模糊側影,才忽然醒悟過來一般,心臟著,下意識步追上去,敲響他玻璃。

卷著塵土,戛然停下,車窗降低,沈延非還沒有問出口,姜時念已經俯下,當著周圍數不清的人,閉眼輕輕在他微斂的淡上。

不讓他有反應的機會,等自顧自親完,就作利落地跑回組里,滿臉鎮定,全當無事發生,只有熱辣的耳在提醒著,是越來越底線淪喪了,當眾做了很出格的事。

只覺得漲破骨的甜。

等回到北城,想找一個安靜正式的時刻,面對面認真問他,是不是從高中就注意甚至喜歡,如果是,不止那一夜,賠給他所有十五六歲的姜穗穗。

節目組在香港的拍攝又持續兩天,到最后一天上午才算徹底告終,嘉賓團在香港機場分道揚鑣,姜時念隨組里一起回到北城,直奔臺里差,因為隔天就是一中那檔節目的正式錄制,所以當天下午沒法休息,需要盡快到一中實地悉流程。

Advertisement

一中臨近百年校慶,活在即,校園里出的流量很大,不請來的外援會不定時校幫忙布置會場,各路也不見,北城電視臺攝制組車到的時候,并沒有引起太大注意。

周五下午,高一高二很多學生都在社團活,氣氛相對放松,加上今天不周圍大學生過來以幫校慶為名做實踐活,就顯得比平常更松弛些。

姜時念下車前,天下小雨,撐傘踩進薄薄水洼,傘沿起落間,恍惚看見一道眼的清瘦影,在不遠雕塑群邊閃過。

頓了幾秒才想起是誰。

……沈灼?

那個從在沈家初次見面,就一直對莫名敵意的弟弟,心理上是敬而遠之的,主要是看出沈延非對這個弟弟還算家里唯一信任,弟弟卻背后變臉,這種事總歸容易讓他費神,不想提,也不想招惹。

既然沈灼看不順眼,見就好了。

至于他會出現的理由,姜時念隨即也想通,沈灼正在青大就讀,跟一中離得不遠,多半也是來做實踐任務的,不巧上了電視臺的車。

姜時念隨著攝制組一起往錄制場地走,不時回頭,沒再見到沈灼的影,不自覺想起上次沈延非護著跳車傷,沈灼在醫院走廊里復雜盯著的眼神,恨不得把從沈家掃地出門。

他對的仇視,不像無緣無故的。

一眾學校領導已經迎出來,姜時念沒時間再多想,收整心神,上前依次問好,通拍攝細節。

學校預期的幾個地點,包括教學樓,場,禮堂,圖書館和社團活樓,都踩在姜時念心里的愿上,說了大致的拍攝方向,校領導一致認可地點頭。

Advertisement

攝制組今天主要任務是取空鏡,加悉環境,跟姜時念作為主持人的側重點不同,不需要綁在一起。

剛好單獨行,撐著傘一路走過場,在看臺邊注視很多長的男生冒小雨打籃球,眼睛失神,過他們看另一個人,指骨著,怕一波波漲高到嚨的緒會不住。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yanqing/b/bjNuV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