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珍饈嬌娘 第109章 登基大典是相當隆重的……

《珍饈嬌娘》 第109章 登基大典是相當隆重的……

登基大典是相當隆重的。

李錦昶倉促下旨, 按理說應當準備不及。

但隨著旨意下達,欽天監、禮部和宗人府竟有條不紊安排起來,應用之一應俱全, 一看便知早有準備。

就連需要宮朝賀的李宿和姚珍珠,也收到了尚宮局送來的禮服。

李宿從太孫降為穆郡王,姚珍珠從太孫良媛升為郡王側妃, 兩人的大禮服都同以前天壤地別,短短幾日, 尚宮局卻全部都已準備好。

收到禮服後,姚珍珠還試了試, 發現還,尺寸紋不差。

“尚宮局倒是仔細, 也不知是如何趕制出來的。”姚珍珠站在妝鏡前,認真看著鏡中的自己。

穿這樣濃重的

郡王側妃的大禮服為絳紫, 上繡仙鶴飛雲,莊重又雅致。

搭配大禮服的, 是略顯沉重的五翟冠。

在淡泊致遠中,姚珍珠嫌濃妝,此刻素淨著一張臉, 正怔怔看著自己發愣。

周萱娘慈祥地看著,那種覺, 就如同家有初長,欣又不舍。

“娘娘氣韻悠然,穿重的大禮服, 也依舊得住。”

確實如此,別看平日裏姚珍珠總是輕輕淺淺的,可一旦如此裝扮, 眉眼一收,上那讓人無法忽視的勁兒,一下便凜冽起來。

便如同傲雪寒梅,淩然綻放,昂首屹立在冬雪之間。

姚珍珠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可看著鏡中端莊的自己,卻又不自覺點了點頭。

時至今日,終于有了可以坦然站在他邊的底氣。

無論外人如何說,無論旁人如何看,他們就是要一起攜手走下去的人。

會努力做得更好,讓人無指摘。

轉眼便到了四月二十三,這一日是李錦昶給自己安排的登基大典。

Advertisement

未及卯時,李宿和姚珍珠便已穿好禮服,一邊等馬車前來,一邊草草吃兩口糕點。

這樣的日子,基本要站一整日,基本上不能吃也不能喝,即便有宮宴也是草草結束,得靠力熬下來。

李宿見姚珍珠還是有些張,便輕聲道:“你不用太過擔憂,今日應當沒有宮宴,不會待那麽久。”

姚珍珠微微一頓,一開始還不太明白他的意思,片刻之後卻點頭道:“我知道了。”

今日必有大事要發生,所以這登基大典定開不到最後。

姚珍珠莫名松了口氣。

待到兩人從南寂園出發,天還漆黑,一點亮都無。

待到長信宮前,等候在此的朝臣排了三條街,卻雀無聲,無一人多言。

穆郡王的馬車一路向前,直接從南雀門宮,直接往太極殿而去。

登基大典先要在奉先殿祭拜先祖,行祭拜之禮,然後方能來到太極殿,穿全套冕服,朝賀。

馬車停在太極殿外廣場,姚珍珠跟隨李宿下來,兩人皆是全禮服,著氣度毫不差。

迎接的中監等候在太極門外,見了穆郡王的車架,立即上前行禮。

“殿下,姚娘娘,這邊請。”

李宿擡頭看過去,便是之前那個有一面之緣的劉發。

一行人匆匆往奉先殿行去,路上劉發低著頭,待到人些時,才道:“靈心宮那邊手了。”

李宿便道:“知道了。”

劉發便不再多言。

如此一路行了兩刻,才趕到奉先殿前。

他們來的不早不晚,太子的一應妃嬪已經到了,李端及幾個弟弟也都在,只李宴在府中修養,無法出門,故而無法得見今日這般隆重場面。

除了太子一系的人,便只幾個低位妃嬪及年的皇子在。

李宿領著姚珍珠一到場,衆人的目便落在他上。

Advertisement

從太孫之位被廢為穆郡王,又被“打發”去南寂園住,李宿便一直未曾出現在衆人面前。

若是旁人,只怕會頹唐沮喪,寢食難安,但李宿卻瞧著越發拔,滿眼都是英氣。

在他上,人們只能看到蓬的朝氣。

李端同他穿著一樣的郡王禮服,一樣的玄紫,卻生生被他比下去,瞧著分外青單純,一點氣勢都無。

李宿依舊端著出宮前時的和煦,過來先同太子妃見禮,又見過幾個弟弟,然後便站在了李端前。

姚珍珠的位置在另一側,同李端的王妃并肩而立,只不相互言語。

奉先殿前安靜極了,只有宮人的細微腳步聲,才讓人覺得此還有活人。

待到天依稀有了些亮,雲層漸散,黑日將盡,德妃、淑妃等才姍姍來遲。

隨著一衆嬪妃而來的,還有們膝下年長的皇子。

二皇子昭王已經結束了圈,一臉淡漠地跟三皇子敬王踱步而來,除了人瘦了兩圈,瞧著氣尚可。

其餘幾位皇子皆沉默地跟在兩位哥哥後,面上瞧不出悲喜。

九皇子還在詔獄中,自然不會出現,端嬪也未到場。

皇家這點事,大家心知肚明,來了不過點頭見禮,無一人多言。

一刻之後,人便來得差不多了。

只不過貴妃一直沒有出現,也不知是不想來還是李錦昶沒有請。

姚珍珠前面便是諸位娘娘,後則是三品以上的重臣,整個奉先殿前雀無聲,端莊而肅穆。

不過眨眼功夫,天乍亮。

就在這時,一道輕靈的聲音在殿前響起:“跪。”

大殿之前,天潢貴胄,文武百皆跪下朝拜。

隨著這聲音而來的,是著太子冠服的李錦昶。

後跟著一長串的儀仗,端肅威嚴,走一步頓一步,緩緩從中道走過,穿行于朝臣之側。

Advertisement

待他一步步登上階,來到奉先殿前,贊者才又唱:“叩。”

諸人便彎腰行大禮。

再三跪拜之後,贊者才道:“起。”

待到衆人皆已站穩,贊者才道:“奉皇帝之命,封新帝登基。”

衆人便要異口同聲,答:“是。”

待到此時,就是祭拜天地、祖宗,上告蒼天,下答百姓,明言國祚更疊,皇帝換位之大事。

贊者剛要再多言一句,卻恰好聽到階之上,月臺之側,一道明亮的音響起。

“本宮認為不妥。”

說話之人,卻是從來不在殿上喧嘩的德妃娘娘。

德妃娘娘是早年間便跟隨在陛下邊的宮妃了,端莊賢惠,和藹可親,最是得小宮人們喜歡。

誕育三皇子,早早便被立為九嬪,後來又升至四妃之首,在宮中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越是尊貴,其慈和的品行才越被人稱頌。

尤其是近些年來貴妃不常在宮中,宮裏大小事宜皆由掌事,也從來都是輕風細雨,從不厚此薄彼,公平又細致。

在長信宮裏,的口碑一向很好。

衆人也絕想不到,在李錦昶登基大典上,第一個出來反對的居然是

只見德妃娘娘穿大禮服,頭戴七翟冠雙冠,就這麽一步一步來到階之上,站在了李錦昶側。

臉上畫著濃妝,一雙紅醒目,上的威儀氣度盡顯。

德妃瞥了一眼臉驟變的李錦昶,朗聲問:“太子殿下,您覺得您配等金鑾寶座嗎?”

李錦昶心中自是震怒,但當著文武百的面,他卻不能一擊就急。

李錦昶深吸口氣:“德妃娘娘,孤不知您是何意,怎麽偏偏要在登基大典上混淆視聽。”

德妃瞥了他一眼,輕輕勾起紅,笑得燦爛至極。

“太子殿下,您真以為您做什麽都天嗎?兩月前的懸崖之上,您到底做了什麽,想必您自己心裏有數。”

Advertisement

李錦昶的臉終于沉了下來。

“德妃娘娘,休得胡言語。”

德妃揚起袖,輕輕拍了兩下,一隊黃門便著幾名渾是傷的黑男子來到廣場之上。

“殿下總以為自己機關算盡,天,把派出去刺殺皇帝陛下的死士全部滅口,就能永絕後患,殊不知……”

德妃笑得一臉開懷:“殊不知有人一開始就不甘願替你送死,刺殺不直接逃竄,恰好被本宮的人尋到了。”

德妃眉目一轉,直直看向李宿:“穆郡王,諸位大臣可看看,這幾人是否為當時懸崖之上刺王殺駕的此刻?”

懸崖之上的那一場刺殺確實混,刺客們如同水一般一擁而上,來得快,去得也快。

那麽多人,那麽多,若是旁人,一定會記不清楚。

但李宿卻不會。

他的記一向很好,四書五經只消兩日就能背,幾乎算是過目不忘。

再一個,此時等候在階之下的朝臣,也并非都是文臣武將,還有無數前侍衛。

這些人之中,便有當時護送過皇帝陛下的侍衛。

李宿還未開口,便有侍衛下跪行禮:“回稟娘娘,確實有當時的刺客。”

此話一出,便是已經極力控制,朝臣們也不由發出驚訝之聲。

李宿越過人群,遙遙看了一眼李錦昶。

這宮裏面,沒有一個人是真慈悲。

德妃等了這麽多年,敬王恭敬了這麽多年,不可能一直恭敬到最後。

他也過而立之年,又是年長皇子,心裏怎麽可能沒點念想?

德妃聽到那幾名侍衛的話,臉上終于出了笑容。

“太子殿下,刺王殺駕可是大不敬之罪,你刺殺皇帝陛下在前,著急登基在後,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還有什麽話好說?”

到了這時,若是旁人定要慌張,但李錦昶卻漸漸舒展眉頭:“德妃娘娘,您所謂的證據就是這麽幾個不知道哪裏找來的人嗎?”

“這幾個人還不夠嗎?”德妃道,“刺殺皇帝就是造反,若是讓你這樣的人登基為帝,天下又如何安定?”

“本宮以命擔保,所舉之事俱為真相,諸位大臣,你們怎麽看?”

即便在奉先殿前,朝臣們也無法再保持冷靜了。

殿上殿下,自是一片沸騰。

德妃以自己之命舉太子造反,實在驚世駭俗。

然而更驚世駭俗的,居然還在後頭。

只看李錦昶的臉上,居然慢慢出了笑容。

“德妃娘娘,您胡攀扯孤造反,難道您手上就沒有骯髒事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