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開口閉口,鄙夷我華.夏無信仰之前,我倒想問問你,瞿式轂。”
云逍并未在意瞿式轂的反應,聲音依舊平靜,卻帶著一磅礴的氣勢,“你以為,何為信仰?”
“信仰,自然是信奉唯一全能的主……”瞿式轂下意識地回應。
“錯了。”
云逍直接打斷了他,面嘲弄之。
“將自己的靈魂,寄托于一個虛無縹緲的神祇,祈求其拯救與庇護,那不是信仰,那是神上的奴役,是最低級的信仰!”
他看著因憤怒而臉漲紅的瞿式轂,冷笑一聲,開始了他摧枯拉朽般的神攻勢。
“你說我華.夏無信仰?那你可知,何為儒?”
“夫子周游列國,推行仁政,屢屢挫,卻依舊‘知其不可而為之’,這難道不是一種信仰?”
“范文正公,廟堂之高,心憂天下,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宏愿,這難道不是一種信仰?”
“文信國公,兵敗被俘,面對敵酋的威利,從容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終慷慨赴死,這難道不是一種信仰?”
云逍每說一句,聲音便提高一分,氣勢便強盛一分,在這狹小的牢房中,竟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
別說是孫傳庭和劉興祚,就連王承恩這閹人,也不由自主地一陣熱沸騰。
“我華.夏之信仰,是‘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準則!是‘修、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責任與追求!”
“它不需拜偶像,不需定時祈禱,它早已刻了我們這個民族每一個讀書人的骨之中,為了我們為人世的準則,為了我們面對危難時的風骨!”
“這等將自化為道義的信仰,又豈是爾等向神靈搖尾乞憐的走狗,所能比擬的?”
瞿式轂哆嗦著,卻一個字也反駁不出來。
而云逍的論述,卻還未結束。
“你說我華.夏無信仰?那你又可知,何為道?”
“道家‘天人合一’,教導我們敬畏自然,順應規律,尋求心的和諧與安寧,這難道不是一種與天地共存的廣闊信仰?”
“你再看那西來之佛教,傳中土之后,早已與我華.夏文化融為一。一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便足以深人心,為維系底層社會最樸素的道德信仰。”
“它無需繁瑣的儀式,無需十一稅的盤剝,便能勸人向善,這難道不是一種更智慧的信仰?”
云逍站起,踱步到瞿式轂的面前,居高臨下地俯視著他。
“瞿式轂,你忘了你姓什麼,忘了你的在哪里!”
“我且問你,你家中可有祠堂?你清明之時,可曾為你瞿家的列祖列宗,燒過一炷香,叩過一個頭?”
“對我華.夏兒而言,祖宗,便是我們的。祭拜祖先,是讓我們記住從何而來,記住脈的傳承!”
“這,就是我們對‘’的信仰!”
“而比這更重要的,是家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八個字,便是我華.夏民族,最高、最神圣的信仰!”
“正是因為有此信仰,才有那忠報國的武穆王,才有那守睢的張巡,才有我大明無數為國殉節的忠臣烈士!”
“他們殉的,不是某個神,也不是某個皇帝,而是這個國,是這片土地,是這天下的億萬蒼生!”
說到這里,云逍輕蔑地一笑。
“你再看看你!為炎黃子孫,飽讀圣賢之書,卻數典忘祖,奉異邦之邪神,毀中華之道統,引西夷之寇,我華.夏江山!”
“似你這般賣國賣祖的漢,有何面,在此談論信仰二字!你這種牲口,也配談什麼信仰?”
瞿式轂微微抖,難以承不住這誅心之言,將頭撇過去,不再看云逍的眼睛。
孫傳庭、王承恩、劉興祚,早已聽得是熱沸騰,心澎湃,向云逍的眼神,充滿了崇敬與狂熱。
國師的這番話,直接說到他們的心坎上了啊。
孫傳庭站起來,對著云逍深深一揖:“國師此番‘道統之辯’,振聾發聵,當浮一大白!”
“下懇請大人,將此番言論,整理文,刊發于《大明日報》,以正天下視聽,揚我華.夏風骨,振萬民之心!”
王承恩連連點頭附和:“孫大人所言極是!”
“此乃后話。”
云逍擺了擺手,目重新投向地上的瞿式轂。
他知道,要徹底摧毀一個人,靠理論是不夠的。
必須將他賴以生存的現實土壤,也一并從腳下走。
“看來在你心中,你所信奉的教會,其在歐羅大陸的權勢,依然是不可撼的存在,對嗎?”
瞿式轂文聞言嗤笑一聲道:“云逍子,我承認,你在確實有些手段,但你也僅限于此了。”
他起膛,繼續道:“你本不明白,我們所擁有的是何等偉大的力量!”
“哈布斯堡家族的榮,照耀著西班牙與神圣羅馬帝國,我們的無敵艦隊曾橫行四海。”
“我們的西班牙方陣,是陸地上最堅不可摧的壁壘!”
“從里斯本到維也納,從羅馬到布魯塞爾,主的信徒們,在教皇陛下的號召下,團結一心!”
瞿式轂越說越是激,聲音也越來越大。
“而華.夏,數千年來只能在東方,而我們,擁有無邊的世界!我們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有屬于教皇陛下的土地,擁有不計其數的信徒。”
“只要教皇陛下一聲令下,整個歐羅的國王和皇帝都會響應!”
“這種由信仰凝聚起來的、足以征服世界的力量,豈是你們這種井底之蛙所能想象?”
云逍饒有興致地聽完了瞿式轂的這番慷慨陳詞,然后以憐憫的眼神看著他。
“說完了?”云逍點了點頭,“聽起來確實像那麼回事,很厲害的樣子,實則……狗屁不如。”
瞿式轂冷笑,雖然沒有開口反駁,顯然是不服。
云逍笑了笑,問道:“瞿式轂,你有多久沒有回西班牙本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