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武帝淡淡一笑,并未回答。
嚴錫正的態度他已經試探出來了,他的,就讓老丞相繼續猜去吧。
第115章
小公主兩度整理又潤過的游記手稿, 且有解玉、帝王兩位讀書人先后審讀為其把關,幾位翰林院大學士拿到手里后自然挑不出別字、錯字等問題, 而小公主的行文已屬一流,他們再擅自改的話反而損了小公主獨有的靈氣。
所以,確認無誤,大學士們將這份游記手稿抄錄一份再與小公主的真跡同時給了興武帝。
興武帝留下兒的手稿等著還給兒,再派人將國子監祭酒以及國子監專管刻印典籍的書庫到了書房。
這兩位員平時被皇上召見的次數不多,收到口諭不免都有些張與激,張是因為不知道皇上的用意,激是可能有了表現的機會。
人來了,興武帝拿出翰林院抄寫的那份手稿,提出他的要求:“朕要麟兒的這套游記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天下, 你們說,該如何做。”
祭酒大人也六十多歲了,是個德高重、學識淵博的清流文臣, 引經據典、教書育人他都擅長, 賣書……
國子監雖然管著刻書的差事, 可國子監刻書以經史子集為主,這種書刻出來是為了給各地坊、私坊提供正確無誤的復刻版本,免得天下學子們讀錯書,至于國子監的書送到書坊能給朝廷賺多銀子, 朝廷沒給他們定的目標, 國子監一群讀書人,自然也不會將心思放在刻書的進項上,甚至因為國子監的書刻印出來是給皇帝、文武員以及地方坊看的,每一本的紙墨用料、排版都是上乘,造價高賣價就跟著高, 高到有時候員們都嫌貴,普通文人百姓寧可去民間私坊買質地差的,也不想買國子監的出書。
老祭酒一下子被興武帝問愣了,真是的,他還以為皇上要問監生們的學問、有沒有可用之材,對如何賣書完全沒準備啊。
書庫到底直接領著刻書、賣書乃至核算本、定價等差事,見祭酒大人被皇上問傻了,皇上犀利的視線又投向了他,書庫頓時顧不得照顧上封的面了,略加思索片刻,答道:“這套游記以皇上南巡為名,又是公主所著,微臣斷定此書一旦出現在坊,定會引起臣民買書的熱,皇上本不用擔心游記在民間傳閱的速度,而是要考慮國子監的刻印速度能否滿足臣民們的需求,以及該給這套游記定什麼樣的價位,太貴普通百姓可能承擔不起,低了又委屈了公主。”
孔圣人名氣夠大吧,但普通百姓對讀孔圣人沒興趣,反倒是聽說本朝公主寫了一本本朝皇帝南巡的事,認不認字的百姓都會好奇書里講了什麼。
興武帝會打仗會治國,賣書的門道涉獵卻有限,一下子也沉默了。
這時,被屬提醒的祭酒大人準備好了,開口道:“皇上,朝廷刻書為的是傳承名家典籍或推行農書、醫書等實用書造福百姓,不以盈利為目的,民間大大小小的私坊卻只圖一個利字,誰的書士子百姓追捧他們就賣誰的書,盜印盜賣屢不鮮。那麼臣敢斷言,公主的書一旦在坊熱賣了,那些私坊肯定也會想方設法地賣,正規的私坊會懇求與朝廷同賣分利,不正規的便會印賣,所賣書的質地更是難以掌控。”
興武帝心里有數了,道:“國子監與各地坊要印書賣書,同時允許民間私坊從坊領取刻本印書賣書,所得二利予朝廷。國子監、各地坊印經史子集用什麼紙張排版,印麟兒的這套便用什麼紙張排版,私坊由他們自己決定用料,但需保證一字不差。最后,無論坊還是私坊,每冊書的盈利不得超過總本的兩倍,同時勒令凡是與印書相關的紙市、墨市等用材坊肆不得漲價牟利,凡囤積居奇等利用朕與公主謀利者一律嚴懲。”
“再有,坊要為當地衙門以及各學、私塾、里正之家分別提供五套麟兒的游記,只許百姓學子借閱,借書者可抄錄,限期三日歸還。若有員、先生、學子、里正利用借書的職權或手抄的游記轉賣牟利,同樣嚴懲,懲罰你們擬定,擬好了給朕過目。”
他要為麟兒揚名,但如果因為此事引起民間價便是他的罪過了,還會壞了麟兒的名聲。
國子監的兩位員徹底明白了皇上的意思,領旨而去。
慶那邊,因為父皇要為出書,休沐日特意出宮,帶著張肅逛了逛京城賣書的坊與私坊,發現書坊里“紅書”與“冷書”的不同境后,再想到與父皇的名氣能引起的買書“盛況”,慶竟然被驚出了一冷汗,忙不迭回宮請父皇三思去了。
小兒反應得這麼快,興武帝心更好了,這說明他的麟兒既有傲人的天資也有足夠的遠見與敏銳,沒被一時的才名與喜悅沖昏頭腦,且寧可損失自己的名利也要以民生為重。
當然,他也是見過國子監的兩位員后才考慮更多的,如果讓兒全權負責此事,相信兒亦能思慮周全。
所以說再英明神武的帝王也需要賢臣輔佐,靠一個人,哪能事無巨細面面俱到?
興武帝笑著跟兒說了他的應對之策,慶思索之后,又提出了一些自己的防備之法,父倆興致上來竟然討論了快一個時辰,快把國子監該做的事都給做完了。
.
二月十五,國子監按照皇上的吩咐,先給書房送了五十套嶄新嶄新又貴氣的《南巡游記》。
單看這套書過于貴氣了,一看就是用于大家族珍藏傳承的,但只要把國子監印刻的其他經史子集拿出來,就會發現凡是國子監出書都是一樣華貴典雅的裝版與名貴的宣紙用料。
國子監祭酒帶著小吏們魚貫而抬書進來時,興武帝正在與兩位丞相議事,讓何元敬負責驗收,君臣繼續忙,等二相要告退了,興武帝才指著擺得整整齊齊的五十套《南巡游記》道:“本來朕要派人給你們賜書的,既然你們在,就把賜你們的兩套帶走吧。”
一套八冊,國子監出的,這麼一套造價便得三兩銀子,放到坊售賣至十兩,所以興武帝的“賜”乃是名符其實的一份恩寵。
二相立即謝恩,分別抱了一套書走了。
回到中書省,小們不敢擅自詢問二相得了什麼好東西,待二相進了公房,外間當差的侍郎等人就敢問了,問答聲便傳到了坐在里面的太子秦弘耳中。
秦弘笑了。
妹妹謙虛,沒有提前跟他們炫耀要出書的事,父皇也沒有提,但翰林院那邊早有夸贊妹妹的言論傳了出來,大姐聽說后還特意進宮詢問他此事來著,好奇妹妹寫了什麼。秦弘不知道,只大姐耐心等著,書印好了父皇定會分別賜他們一套。
稍頃,回答完問題的兩位丞相抱著書進了他們與太子共用的公房。
嚴錫正向太子解釋了皇上為何單單先賞了他們二人書。
秦弘理解,先去洗了一次手,再提議借嚴錫正的書看看,畢竟是妹妹所作,秦弘還是很期待一觀的。
嚴錫正當然肯借了。
秦弘隨手拿了擺在最上面的《山篇》上冊,看得正津津有味,書房來人傳皇上的口諭了,請太子殿下過去。
秦弘知道父皇要給他賜書了,將手里的書還給嚴錫正,笑著出了門。
嚴錫正端坐不,只目送太子出門,簾子落下后,他腦海里還殘留著太子為小公主愉悅的笑臉。
嚴錫正只覺得五味雜陳。
心狠手辣罔顧手足之的太子會讓他們這些大臣也畏懼膽寒,可仁太子這樣,連潛藏的危機都看不到,這也不是明君之相啊。這是太子運氣好,遇到了一個寵而不爭的寵妃麗妃與同樣敬重他的小公主,不然只需要麗妃或小公主稍稍出力,儲君之位就該落到三殿下頭上了。
太子若有魄力,或是麗妃、小公主流出半分禍心,嚴錫正定會像第一次勸諫皇上那般剛正諫言,既勸諫皇上也提醒太子,奈何太子實在是太讓他失了,無論是魄力還是。
秦弘可不知道背后左相看他的眼神,來到書房不久,就發現妹妹、二弟、三弟、王叔、秦梁乃至大姐都被父皇來了,離得遠的應該是提前收到的父皇口諭,才會與他們四兄妹前后腳抵達書房。
興武帝讓小兒站到自己邊,指著那些書道:“麟兒寫的南巡游記,咱們老秦家第一個文曲星,你們一人拿一套,回去好好讀讀。”
何元敬負責取書、分書,先發給太子與雍王,再是大公主、敬王、咸王以及世子秦梁。
八卷書不算輕也不算重,幾人都得雙手抱著。
秦仁為妹妹高興啊,深深地吸了一大口書卷香。
雍王調侃小侄:“都寫得什麼啊,這麼多本?”
慶笑道:“路上見到的山山水水,晚上無所事事,便趁著有所悟把白日的見聞都記了下來。”
秦炳:“豈止晚上啊,白天我看你在馬車里也經常在寫東西,真不嫌馬車顛簸眼睛疼。”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前世,巫儀為了巫族興盛,嫁給臨江王為妻,傾盡全族之力將他送上了皇位。 卻不想她這名義上的丈夫是個卸磨殺驢的,一朝登基,竟是將手中的刀刃對準了巫族。 全族被滅,巫儀自己也落得一個一劍穿心的淒慘下場。 重來一世,巫儀誓要護住巫族,遠離臨江王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卻沒想到她依舊躲不開成為臨江王妃的命運。 既然如此,那她先下手為強,做掉臨江王,成為寡婦也不錯。 只是她沒想到這一世的臨江王竟然換了個人,還是她上一世在東溟海域撿到的小啞巴? --- 扮豬吃老虎男主X睚眥必報女主
#驚,傳聞北齊國中矜貴高冷,不近女色的太子殿下,竟然在廟中被一個小姑娘勾得壞了修行。那小姑娘,竟然是云家蠢笨懦弱,一無是處的草包大小姐!帝釋淵:傳聞屬實!孤的女人柔弱不能自理,嬌氣慫包,你們不許欺負她。被云鏡收拾過的仇家瑟瑟發抖!只求某女下…
末世女王宋棠穿越了,一路火化帶閃電虐死了渣男惡女。誰知半道上栽了跟頭,醒來就被三個崽崽買回家當了他們的后娘,還要拖著這三個套路滿滿的壞種拖油瓶一路逃荒?不怕!空間在手、物資我有!賺錢虐渣兩手抓!壞種崽崽不聽話?她默默攥起拳頭教他們何為以理服人。只是說好的孩他爹半身不遂昏迷不醒呢?他怎麼站起來護崽了?還抓著她的手,將她抵在墻上溫柔挑釁:“欺負孩子算什麼本事,棠棠,有種就來欺負我,我很好欺負。”后來,三個崽崽長大了,一個是杏林國手天下第一神醫、一個是富可敵國大奸商、一個是治國安邦的開朝女帝,聽說后...
鄧如蘊來自鄉下,出身寒微,能嫁給西安府最年輕的將軍,誰不說一句,天上掉了餡餅,她哪來的好命? 鄧如蘊聽着這些話只是笑笑,從不解釋什麼。 她那夫君確實前程廣闊,年紀輕輕,就靠一己之力掌得兵權,他亦英俊神武,打馬自街上路過,沒人不多看兩眼。 鄧如蘊從前也曾在路邊仰望過他,也曾看着他頭戴紅纓、高坐馬上、得勝歸來的晃了眼,也曾,爲他動過一絲少女心絃... ... 如今她嫁給了他,旁人豔羨不已,都說她撞了大運。 只不過,當他在外打了勝仗而歸,從人群裏第一眼尋到她,便眸中放光地大步向她走來時,她卻悄悄退到了人群的最後面。 鄉下來的尋常姑娘,如何真的能給那樣前程廣闊的年輕將軍做妻? 這左不過是一場,連他也不知道的契約而已。 契成之日,他們姻緣結締;契約結束,她會如約和離。 她會留下和離書,從他的人生中離去,自此悄然沒入人海里。 * 那年鄧如蘊兩手空空,一貧如洗,沒法給年邁的外祖母養老,也沒錢給摔斷腿的姨母治病,還被鄉紳家的二世祖虎視眈眈。 這時將軍府的老夫人突然上了門來。老夫人問她願不願意“嫁”到滕家三年,只要事情順利完成,她可以得到滕家的庇佑和一大筆錢。 好似給風雪裏的人送上棉衣,鄧如蘊沒猶豫就應了下來。 她需要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