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再是云淡風輕,此時也都驚喜。
孟昭儀一掃年節以來的懶散清愁,眉眼間添了喜。
最后阿嫵終于聽到自己的名字,在兩位的扶持下,聽宣接旨,圣旨言簡意賅,給晉升了。
晉為貴妃。
阿嫵聽到這個詞時,反應了好一會。
要知道自從懷孕后,阿嫵也暗暗揣測過景熙帝的意思,太后和景熙帝都喜歡,那總該給自己賞吧,之前說是讓自己晉升婉儀,那現在是不是可以多升一級?
至于怎麼升,心里沒底,只是有個期待。
可現在,貴妃?
阿嫵知道,后宮妃嬪從一品皇后到八品更,等級森嚴,皇后和皇貴妃后,是貴妃、賢妃、淑妃、莊妃等,德寧公主的生母康妃只是妃位中地位最低的那個了。
九妃之后,才是九嬪,九嬪往后才是昭儀和婕妤等。
沒想到,從原本預計的“婉儀”直接一步登天,為貴妃了!
先不提大暉后宮妃嬪的份位等級,只說在如今景熙帝的后宮,比“貴妃”這個份位高的,也只有皇后了,其他人都在貴妃下面熬著呢!
,一步登天,直接貴妃了。
康妃生了一個公主,熬了十幾年才因為德寧公主晉升為康妃,才剛懷孕,皇嗣還沒,就是貴妃了。
關鍵……才十七歲啊!
阿嫵興得不知道說什麼好,心里只有喜悅,無法抑制的喜悅,以至于笑得合不攏。
而就在一旁其他人等,乍聽到這消息,都以為聽錯了。
貴妃,貴妃,大暉后宮的貴妃不是那麼容易得的,莊妃當年救太后有功,帝王贊譽有加,也只是給了莊妃的份位啊!
至于康妃,去年才晉升為妃,還有生了太子的賢妃,那不是也只得一個賢妃?
總之,不是你生了孩子就一定能得誥命,什麼都是循序漸進,大暉的后宮至今就沒見過貴妃,貴妃長什麼樣,在哪兒??
現在好了,突然一個才進宮沒幾個月的小貴人,直接貴妃了,才十七歲呢,年有為!
一時之間大家心里自然是各有滋味,嫉妒自然是有的,后宮的人誰不想往上爬,不過大家也明白,自己沒那機會。
這麼多年了,皇帝都不后宮了,們去哪兒懷孕去?
況且那小貴人確實生得好看,別說皇帝見了,就是們都覺得好看,們若是男人,也會眼饞,所以……沒法比沒法比。
這麼一想眾人也就平衡了,反正有這麼多姊妹作伴呢。
康妃乍聽到,只以為自己聽錯了,待確認后,頓時臉慘白。
死死盯著阿嫵,手指甲都摳到了掌心里。
知道周圍不人往這邊看,大家必是要看熱鬧,必須掩飾掩飾,不能落人笑柄,可太氣了,太氣了。
生了德寧,這麼多年,苦苦熬著,才熬到一個康妃!
這小妖,肚子剛有靜,孩子還沒生出來呢,結果就直接貴妃!
貴妃,竟比高,也就是說,以后見了這小□□,竟要給人家見禮了。
實在是不明白,怎麼就這樣了?
男人可真是偏心,那麼小一個小娘子,才多大,比自己兒只大一兩歲,結果就寵那樣!
到底氣不過,先去見了皇太后,提及此事,誰知道皇太后并沒太多反應,只說如今阿嫵有著孕,萬事得小心些,貴妃封誥的儀式,還是等胎相穩了再說吧。
康妃一聽,頓時心都涼了,敢皇太后早知道了?
暗自一想,也意識到了,會懷孕不如會趕時候啊!
要知道景熙帝十幾年不曾有子嗣,估計外面文武百都有些猜測,如今突然出來這麼一個小□□,就這麼懷了,可算是為景熙帝正名了,皇太后只怕心里也著樂,所以對于這誥命是毫不吝嗇。
心中暗恨,又去見了皇后,可皇后卻是不疼不的,仿佛連搭理都懶得。
康妃好笑至極,全后宮的人都覺得那小□□理所應當了嗎?
而當康妃離開后,皇后卻是面無表地看著,視線落在遠虛無的一。
從這小妖懷了皇嗣,便知道事已經完全失控。
景熙帝既寵這小妖,小妖肚子爭氣,懷了,那后面自然是越發獨寵,后宮三千的寵,都到這位上了,什麼晉升,什麼賞賜,還不是手的事。
莫說什麼貴妃,明日來一個皇貴妃又怎麼了?
至于將來如何……
皇后蹙了蹙眉,卻是想起陸允鑒提到的。
所以他一邊對著自己痛下狠手圍剿,一邊勤勉臨幸他的小貴人,竟讓那小貴人的肚子有了靜。
**********
阿嫵也是事后才知道,自己這貴妃怎麼來的,原來當初自己宮,便是以仙姑份,進宮伴君左右,以解災厄。
如今阿嫵突然得孕,景熙帝龍大悅,命欽天監占吉兇,欽天監孫文博便夜觀天象,說仙姑修立福田,識思真淳,為天地之,造福帝王,才使得帝王會玄牝之門,得以孕育帝嗣。
這句話說來晦,直白一點就是,本來景熙帝命中只得一子一,沒后面的孩子了——事實也確實如此,德寧公主已經及笄之年了,景熙帝的后宮再無靜。
可寧貴人不同,寧貴人是修行道姑,是福田,所以得以孕育帝王子嗣,這是大暉福瑞,是皇家造化,寧貴人會為皇家開枝散葉,而且從命理來看,后面還有!
對于這個“后面還有”,誰也沒當真,不過消停了十五年的后宮確實有了靜,要添丁了,文武百自然齊聲道喜,皇親國戚也都為之神一振。
于是這時候,褒獎阿嫵,為這接下來的子嗣謀取一個更好的出,自然是迫在眉睫。
百也都知道皇帝寵阿嫵,自然不余力,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貴妃的份位就這麼出來了。
阿嫵細細品味,依然是不敢置信,驚喜到不能自已。
原本真的只盼一個嬪或者妃啊,畢竟景熙帝一直摳得很,很吝嗇給自己好份位,沒想到這次如此大度。
哼,說起來人家其實是對他自己兒好!
不過不管了,反正孩子也是生的!
這次認真研讀了后宮份位的黃手冊,知道貴妃是命婦的第一等,而親王妃,出嫁長公主等則是外命婦第一等,換句話說,貴妃地位大致和親王正妻以及同輩出嫁公主相當。
阿嫵很快掰著手指頭算了算,后宮這些子,除了皇太后和皇后外,都在之下了,這個不必說。
至于外面,景熙帝幾位皇室兄弟的妃子,諸位王妃,和自己不相上下,但因為自己是命婦,們以后見了自己都要禮讓幾分。
還有德寧公主,雖然是公主,是外命婦一等,但是晚輩!
晚輩,見了自己也得給自己行禮了。
說直白點,貴妃這個份位還是有些特殊,雖然依然是皇妾,但已經不是尋常皇妾了,太子和德寧公主見了自己,都得認作庶母了。
當然還有太子妃,太子妃也得給自己行禮!
阿嫵高興之余,也盼著能盡快封,可太后和景熙帝唯恐太過勞累,免得影響了胎兒,是以封儀延遲,估計有得等了。
不過也不用擔心,其實誥命什麼的不要,關鍵是肚子中的孩子。
這就是金疙瘩,金蛋,要下金蛋了。
接下來兩日,阿嫵都于興之中,日日開懷,心花怒放,一直到這里元宵節,宮中開了,允許燃放煙火,但也只能煙火,且要提前試過,不許過于生猛突兀的。
阿嫵其實是盼著元宵節的,想看熱鬧,好在醫也終于松口,是可以外出走的,于是便有些躍躍試。
景熙帝特意仔細和醫確認過,便答應了,晚間時候帶出去。
于是一整日,阿嫵都東張西,從臺階上看外面。
此時宣德樓前已經矗立起燈山,四周圍了棘盆,里面則是樂棚,外面則用彩緞扎,層層錦繡,燃起巨燈后,燈火相輝映,那可是市井間很難看到的熱鬧。
好想看!
誰知道一整日,都不見景熙帝人影,阿嫵便派人打探,知道景熙帝忙于接見朝臣,又還要與民同歡,還要各樣禮儀,總之這種要節慶,他可是忙得很,哪兒都不了他這一尊佛。
阿嫵便有些氣鼓鼓的,覺得他說話不算話。
這種日子,他忙得哪顧得上自己,說不得和他的皇后雙宿雙飛,一起駕臨城門上,再接萬民跪拜呢。
便憋屈得很,恨不得和他大鬧一通。
在寢殿中來回踱步,攥著拳頭想,等他回來,就和他鬧!
你欺騙誰不好,你竟然騙一個懷著你金蛋的娘子,這還有沒有天理了!
正在咬牙切齒的時候,突聞外面有管弦之聲,一聽這陣勢就知道是景熙帝的輦車,一時之間燈火璀璨,紗燈把瑯華殿都要照亮了。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她,是二十一世紀的頂尖殺手,她,是被家族拋棄的"野種".當她靈魂附體成爲了昔日"野種"的她,遇到那個神秘莫測相當危險的男人,十指交纏,真心交換.鳳凰涅槃,一朝成鳳,欠她的勢必全部還回來.得她者得天下的預言又是怎麼回事?她的身世到底如何?覆滅冷寧王府,成爲當朝皇后.綰剎宮宮主、藥醫谷谷主、鬼煞殿殿主夫人的身份一一被揭露之時,鳳鳴九天,一統靈玄大陸.待得一切塵埃落定,她只想牽著他的手,白首不相離!馬上閱讀>>
她予他十年相守,真心交付,卻換來他北梁鐵騎,踏破山河,皇城屠戮……
頂級全科大夫穿越女尊帝國,體胖!家窮!七個相公!姚千尋無語問天,原主這是造的什麼孽,醜成啥樣了還往家裏搞這麼多小美男?為了養家,她搖身一變拿出複製係統,水稻大豐收,小豬滿地跑;為了護宅,她伸出砂鍋大的拳頭,一頓不行打兩頓,來挑事的都給她橫著出去!為了奔向幸福生活,她減肥、變美,卻眼瞅著相公們眼神越來越不對……
徐春君開局手握一把爛牌:家道中落、父親流放,嫡母專橫……偏偏主事的二哥被人陷害,家族又遭滅頂之災。為求得生機,她只身進京尋求門路。誠毅侯夫人正為侄子的婚事發愁,這個萬里挑一的敗家子早已名列京城士族“不婚榜”之首,沒有人家愿意與之結親。看到送…
沈清煙生下來就被姨娘扮成男娃,成了伯爵府唯一的庶“子”。 矇在鼓裏的父親盼她光宗耀祖,想盡法子送她進英國公府族塾,望她高中入仕。 姨娘卻讓她藉機攀高枝,盼她嫁入高門大戶。 奈何沈清煙單長了張禍水臉,性情呆笨天真。盡遭同窗戲弄欺負,無人真心與她交好。 起初親近表兄顧明淵是尋求庇護。 她的表兄是英國公嫡子,矜貴俊秀,性情冷漠,年少三元及第,及冠之年位居大理寺少卿,她對表兄又敬又怕,卻仍舔着臉依賴他。 後來她發現她想攀的那根高枝,那位溫厚良善的永安侯世子也和表兄交好,便對表兄癡纏更緊。 可是表兄看她的目光越來越深沉。 終有一日,她才發現,原來表兄對她生了見不得人的邪心。 可沈清煙想借着他的光gou搭世子。 她笨拙的撩撥着表兄,跟他說些意味不明的話,求他給自己牽線。 表兄對她越來越冷淡,任她向好友示好傳情。 就在她以爲她要飛上枝頭時。 她的身世被捅了出來。 她原來不是伯爵府的庶“子”。 她只是個野種。 她被伯爵府掃地出門,人人唾棄,無家可歸。 走投無路時,她又看見了表兄,他站在她身前如清風明月,脣勾一抹笑,朝她伸來手。 她幾乎是迫不及待的將手遞過去,被他抱起來藏進深宅中。 後來她費盡腦子,終於瞞着表兄搭上世子爺,正當她滿心歡喜等着世子爺來迎娶她,卻等來了表兄。 她從沒見過那樣的表兄,他的目光陰厲,手掌撫上她的臉龐,戾氣再也無法剋制。 “你莫忘了,我纔是你的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