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媚妾為后 第180頁

《媚妾為后》 第180頁

只是這涉及太多復雜過往,也不便多說了。

此時寧三郎向自己父親:“阿爹覺得此事該如何置?難道我等就吃了這啞虧,憋著不?”

寧三郎此話一出,房舍中一下子安靜下來。

寧蔭槐瞇起眼,過窗戶,他看著外面的

他當然明白,自己千百寵的兒是了大委屈的,不過此時他的反應卻格外平淡。

在大暉任何人看來,一個子先侍子,再侍父,這都是不可思議的,會引以為恥。

但是寧蔭槐自小讀萬卷書,又曾經游歷海外諸國,所以就這件事來說,他并不在意。

比起流落煙花巷,比如遇到強梁流匪寇之中,兒如今的遭遇也還算能接,不就是三個男人嗎?

所以寧蔭槐冷靜而忍地接了這一切。

人生于世自然會世俗風氣影響,寧蔭槐有此想法,也是因為此地風氣。

萬牛山一帶舊俗,子居家補,侍奉老,男子則外出漁獵行商。男子歸家將賺取財付妻室,由妻子掌理家計,他們世代如此,經年累月下來,竟多有些母系之風。

甚至有些男子回到家中,知道家中娘子已經懷上孕,或者已經生了一胎,大多也就認了,左右是掛在自己名下的子嗣,又有什麼可或者不可?

只要娘子在家安心兒,并贍養老人,倒也不必如此苛求。

所謂窮義夫,富節婦,那些富足權貴之家才有余資講究什麼貞,并衍生出許多大道理來,若是人都要窮死了,誰還講究這個?

所以風俗傳統也和當地的經濟民生有關,這樣的日子延續了數百年,大家也就習慣了。

其實就寧蔭槐所想,皇都附近的州府,最重儒家之說,尚貞潔烈,越是遠離皇都,這些束縛越為松散,各地自有各地風俗民

Advertisement

如今聽得兒這番經歷,他更多關注于兒的心思。

比如流轉于這三個男人間,有沒有遭什麼大罪過,有沒有被太多迫,以后是什麼打算?

至于報復,心里自然也想報復的,可是他也明白,這三個男人,一個是東海陸家的嫡子,掌控東海水師,投靠海寇后,儼然東海一霸,一個是當今的儲君,另外一個更是九五至尊的帝王。

這些人隨便出一手指頭,都能把他們一家子直接碾碎。

面對這樣的人家,又何談報復?

他們父子四人沖過去,不過是白白葬送命,最后反而惹得兒越發無依無靠。

所以在這麼一番思量之后,他沉著臉,很是平淡地掃過幾個兒子,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們把這個事記在心里,但是現如今最要的還是要照顧好阿嫵,安的心思,陪著自過去的傷痛中走出,要讓過著錦玉食的好日子。”

他略想了想:“至于以后要不要嫁人,看的心思吧。”

寧大郎聽得,自然贊同,寧二郎皺眉,不過也沒說什麼,寧三郎心中不甘,攥著拳頭,勉強忍耐下了。

旁邊的葉寒道:“寧叔,我和阿嫵自小一起長大,又曾經有過婚約,這三年分離,我心里對一直念念不忘,如今我們重新相聚,若是阿嫵愿意,我自當迎娶,以后也會對呵護一生。”

寧大郎聽這話,猶豫了下。

寧二郎道:“你我兄弟,我自是信你,不過——”

他略想了想:“阿嫵招惹的那幾個男人并不是好相與的,我怕牽連了你。”

寧蔭槐:“二郎說的是,此事不必急在一時,可從長計議。”

葉寒聽這話,卻是單膝跪下,擲地有聲地道:“我和阿嫵經歷九死一生,如今若有機會,我們便是做一日夫妻也都愿意,又談何連累?況且皇帝既愿意放我們離開,想必也是默許了,他若出爾反爾,我和阿嫵已經親,或許還能阻他一二。”

Advertisement

對此,寧蔭槐依然沒松口:“阿寒,我知道你對阿嫵的心意,不過阿嫵剛剛回來,我們也不急于讓出嫁,凡事慢慢來吧。”

葉寒低下頭,咬牙道:“阿叔,好,我明白了。”

待到葉寒先去歇息,父子四人又是一番商議。

父子四人都認為,阿嫵嫁不嫁人倒也沒什麼要,一家子好好做買賣,自然能養著兒,只是要小心,可不能了阿嫵心里的痛楚。

其實葉寒自然是極好,父子四人都信得過,他也對阿嫵好,可也得看阿嫵心里是不是有什麼牽掛,之后再做定奪。

這麼說著,寧三郎道:“既如此,也沒什麼可說的,左右我也是不打算親的,以后我就好好養著妹妹,妹妹一輩子不嫁人,也萬萬不會什麼委屈。”

寧蔭槐看了一眼寧三郎:“你廢話,趕出去再買些新鮮的魚蝦來,挑那些剛剛出海的,等晚間時候烤了給阿嫵吃。”

************

接下來的日子,阿嫵安心著父兄的疼,要吃這個要穿那個,提出各種要求,父親阿兄全都給買,統統買,反正要什麼給什麼。

稍微皺一下眉頭,兄長們就連忙問怎麼了,但凡哪一個讓不痛快,自有其他兄長好一番痛揍,這種日子讓阿嫵舒心暢快,就仿佛自己又回到過去。

唯獨憾的是阿娘已經不在,想起來心里難

如今阿爹和兄長重新為阿娘做了冠冢,還請了道士為阿娘念經做法事,阿嫵想起昔日種種,在阿娘墳前又哭了一場,又被兄長們好一番安

寧蔭槐看著那冠冢,眼圈也是發紅,他便說起來,他百年之后一定要和妻子合葬,要孩子們好好記得:“哪怕有一日死在外面,也要把骨灰帶回來,來見阿娘。”

Advertisement

這話說得難免有些傷,阿嫵見此,不得撒一番,偎依在阿爹懷中,只說要吃什麼什麼,于是大家便忙給去買,倒是岔開了話題,便也不去想了。

偶爾說話間,兄長們也曾經私底下試探過阿嫵,問起那幾個男人的事,其實如今阿嫵也釋懷許多,便和兄長提起一些。

幾次試探,他們也慢慢也拼湊出一個真相,太子無德,但對阿嫵還算呵護,皇帝可惡,但對阿嫵也是疼了,唯獨那陸允鑒,真是可恨,恨不得將他碎尸萬段。

恰這時候兄長幾個打聽到消息,原來鎮安侯府勾結賊寇,于東海稱霸,皇帝派了東海水師剿匪,如今眼看便要開戰了。

這可是大消息,寧家人聽到,義憤填膺,恨不得加其中,要將那鎮安侯府的人通通殺個干凈。

寧蔭槐直接命令幾個兒子不許鬧騰,龍王打架,魚蝦遭殃,皇帝要和陸允鑒打,哪里需要他們去做什麼,他們看著就是了。

寧家兄弟幾個勉強冷靜起來,想想父親說得對,唯獨這寧三郎到底心存恨意,只恨不得沖出去宰了那陸允鑒。

他們捧在手心的妹妹,就這麼被人欺負了,怎麼可能不恨,非要了對方的皮兒喂魚才好!

*************

這幾日阿嫵過得風平浪靜,但是外面鎮子和集市間關于東海剿寇一事卻是傳得沸沸揚揚,大家都在說,不過說得也都是傳了多道的小道消息,并不真切。

阿嫵心里明白,景熙帝一定不會放過陸允鑒,也約猜到了陸允鑒的份,但那是他們之間的事,和無關。

時至今日,其實對陸允鑒的恨意也淡了許多,反正陸允鑒要倒霉的,何必和這個人一般見識?

Advertisement

這一日,正在院落中擺弄著番薯苗。

這番薯苗長勢喜人,已經開始爬秧了,這時寧二郎卻帶著一位好友登門了。

最近寧二郎一心想著謀取造船廠的艦船,他找到一個路子,認識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出手闊綽,見多識廣,看上去也很有些來歷,兩個人引為知己。

對方要登門造訪,寧二郎便想著好生招待對方。

阿嫵知道,便也進屋回避,誰知道就在寧二郎陪著對方走在院中時,阿嫵聽到一個聲音。

整個人瞬間僵住,幾乎不敢置信。

那個聲音怎麼會忘記,溫暖沙啞的聲音,悉到幾乎刻在了的魂魄中。

嚇傻了,連忙從窗欞探頭往外看。

果然是他。

邊竟也沒有帶什麼仆從,著一最樸實不過的青布袍,頭挽方巾,灑,清和貴重,竟仿佛游離四方的文人。

從來沒見過這樣的景熙帝,更不敢想象他怎麼會這樣的穿著出現在自己家里!

第96章 挨揍

阿嫵看著外面的景熙帝, 幾乎不敢相信。

這里不是熙攘繁華的皇都,不是宮殿巍峨的宮廷,這是自己的家鄉, 帶著氣的海風, 陳年的青石板路, 樸素的雕花窗欞,以及簡潔到不能再簡潔的黑磚白墻。

此時的阿嫵回想著往日的種種, 仿若一場夢, 夢中的景熙帝是華麗威嚴的, 像是畫卷中心描繪出的。

可現在,他突然青袍白巾,就這麼出現在自己悉的地方。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