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帝后每天互毆,看誰先死 第575章 拉下帷幕

《帝后每天互毆,看誰先死》 第575章 拉下帷幕

前朝軍連吃敗仗,以目前的形勢,夏鄴約自己也知道,想要反敗為勝,幾乎沒有可能。

他派出去那麼多殺手,都沒能取了皇帝狗命,而他苦心經營的十萬私軍,也快要消耗殆盡。

老謀士一直在勸他,及時止損,再執迷不悟下去,只會落得個全軍覆沒的結局。

夏鄴心中的不甘和無力到達了極點,滿是茫然:“就這樣半途而廢了嗎?我們所有的努力和謀劃,都付諸流水了嗎?”

老謀士道:“只有留存實力,收起鋒芒,我們興許還能保全命等待下一次時機,否則連下一次機會都沒有。公子尚年輕,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失敗告終再也沒有重來的可能。難道全軍覆沒再無東山再起之日,就是公子想要的結果嗎?”

接連的挫敗終于使得夏鄴冷靜下來,心志也隨之搖了。

他多有些被老謀士勸,不得不細細思量,為接下來做打算。

是啊,他還年輕,要是今時全部折損在這里,那他就徹底失敗了。

只要還活著,就還有機會;哪怕再等個十年二十年,也總比再也沒有機會強。

于是夏鄴問:“我們該怎麼退?事到如今,還有撤退的余地嗎?”

老謀士打開輿圖,指著上面道:“今晚連夜退,兵分三路,往三個方向撤離。”

Advertisement

夏鄴這次決定聽老謀士的,迅速召集軍中將領,商議撤兵之策。

然而,剛商定完,都還沒來得及等夜實施,忽營中又號角響起,擂鼓迅疾,報兵大呼:“敵軍來襲——”

夏鄴驚了一驚,連忙沖了出去,召集兵將們慌應對。

前朝軍到如今這地步,已經損失大半,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也是一盤散沙。后又從永安王那方得知,大雍的皇帝還沒死,使得他們更加無心再戰。

連連敗仗已經徹底消磨了他們軍心和意志。

就算他們拼死打贏了永安王大軍又如何,剩下的這些殘兵敗將又談何復朝功?

等著他們的最終也是難逃一死罷了。

所以還不如趁著眼下當個逃兵算了,興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當老謀士后到戰場,看到一片混之景,難免悲從心起,哀嘆一聲:“大勢去矣!”

夏鄴見這些將士們已經完全不聽自己的了,于是試圖揮劍震懾:“殺!都給我去殺!誰敢跑,殺無赦!”

永安王騎馬于陣前,戰中眼看著夏鄴發瘋似的殺,最終他的老謀士也被永安王的心腹當場殺,而夏鄴被活捉。

其余的原本還在力一戰的前朝余軍見敗局已定、再無轉圜,便不再戰,率殘余部隊拼死殺出一條路退逃而去。

Advertisement

他們按照預先擬定好的方向撤退,卻不知永安王早有準備,早已在前方設下了伏兵。

前朝余軍還以為撤退得及時,然來不及歇口氣,怎想周遭上方突然涌現出重重兵馬,已將他們團團包圍起來。

上方弓箭齊備,只要下面敢輕舉妄,上方一聲令下,便能萬箭齊發將他們統統殺。

至此,前朝軍,也算拉下了帷幕。

裕臨江沿江的災基本上已得到控制,沈奉正在回清云郡的途中,便收到兩軍戰場傳來的消息。

周正凝重稟道:“皇上,前朝軍全軍覆沒,永安王此番大獲全勝。”

沈奉并沒有多意外,道:“朕這皇弟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以前是朕低估了他,沒想到在封地多年,竟也是領兵作戰的一把好手。”

想也知道,永安王這些年定是韜養晦了。

再者,以前前朝余孽在天寶寺行過一次,那次他也算與那前朝首領過手,是個急躁的,如果永安王當真深藏不,那年輕的首領又怎會是永安王的對手。

所以對于這樣的結果,也不奇怪。

周正問:“那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眼下皇上不在朝,要是永安王野心直接率大軍回朝,控制了京都和皇宮,到時候京畿重兵也落了他手中,那可就是對我們大不利了。”

Advertisement

徐來道:“他要是直接回京還算好的,到時候他的野心天下皆知。只要皇上還是安全的,即便他控制了京都和朝野,他那位置也坐不安穩。怕就怕,他不是回京,而是轉頭便率大軍來清云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