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三百八十六章 到達

《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三百八十六章 到達

崇禎十四年,二月初四日,下牛。

西南十數裡,有一山黃家灣,西去不遠,便是秀雅清麗的隆中山,相傳那裡就是三國名相諸葛亮的居之所。

此時黃家灣群山中,正靜悄悄潛伏著近千人的舜鄉軍戰士。

他們穿著甲胄,披著鬥篷,個個靜坐帳篷邊不,只有時輕聲閑聊幾句什麼。眾人邊所有馬匹,也上了嚼子,除非喂馬料的時候,否則那些嚼子都不從馬上取下來。

這些人便是屬於溫方亮的乙部將士,二月初二日起,他們便冒著嚴寒,奉定國將軍王鬥的命令,悄悄從漢水上遊渡過,悄無聲息地潛伏在了這片山林之

臨行前,王鬥也將此行目的告知了隨征各將,如一聲驚雷,眾人都驚得呆了。

“獻賊應巧取襄,我師正好來個將計就計,全殲賊軍,取其首級,立不世之功。

雖然各將從定國將軍對襄的重視程度,預可能會發生什麼大事,但事如此之大,眾人還是不敢相信。

張獻忠真的會來嗎?他不是在四川嗎?楊閣部勞師眾,十萬大軍從湖廣直追到四川去,難道獻賊己經逃出四川,又跑回湖廣來了,還想以應輕取襄重鎮?若事是真的,自己大軍在這,不是剛好甕中捉鱉嗎?

而且,抓住或殺死獻賊,這功勞也太大了!

張獻忠是什麼人,此時比李自還招人痛恨,屢降屢叛,還掘了太祖高皇帝的墳墓,朝廷恨之骨,取其首級為後快。在朝廷旨意中,羅汝才許降,張獻忠不許降。李自許降,張獻忠不許降,可見天子對獻賊的痛恨。

若將軍說的是真的……古有襄孔明出世,神機妙算,借來東風,將軍怕比孔明更為高明。

Advertisement

畢竟傳聞孔明借東風,要設法壇,最後做法反噬,還吐了一升的。將軍未卜先知,妙算驚人,卻沒見什麼做派,也沒吐一滴的……孰優孰劣,一眼便知。

王鬥布置後,雖眾將還是有點不敢相信,不過長久來對王鬥的信服,還有舜鄉軍將士的順從,是深骨髓的,便一一領命而去。

同時眾人心中興難言,伏殺獻賊,救援襄王,立不世之功,加之之捷,舜鄉軍想不天下聞名都不可能了。

溫方亮率領乙部將士,潛伏在這黃家灣山林中也有數日,他看起來玩世不恭,其實為人極為明,決斷,富有耐心。在部下幾個把總略略心急的時候,他還是神不變,似乎漫不經心的立在一山坡上,手持千裡鏡往山下張

離山下不遠,便是宜城通往襄道,不論什麼人馬通過,都逃不了山上眾人苒觀察。

乙部幾個把總,千總部眾此時都聚在溫方亮的旁,眾人皆是凝神往山下觀看,卻什麼靜也沒有,偶爾一些行人商賈路過,卻與獻賊大隊無關。

一個把總終於忍不住道:“溫千總,您說,獻賊真的會來嗎?”

溫方亮擺擺手,臉上有一高深莫測的神,這是從王鬥上學來的,他說道:“放心吧,將軍說獻賊會來,那他們就會來,跟隨將軍這麼久,你們還不知道將軍的廟算?就等著立大功吧!”

忽然眾人神一凝,卻是山下有了靜,只見南面的道上,煙塵滾滾的奔來了一些哨騎,一看他們的舉止裝備,就知道他們是己部溫達興麾下的夜不收軍士。

溫方亮的心劇烈地跳幾下:“來了!”

果然,乙部的哨騎很快與一伍夜不收接上號,將他們帶到了溫方亮的面前。

Advertisement

在該伍伍長的告知中,果然有大隊流賊,快馬加鞭,一路朝襄奔來。有一賊,銳環繞,高瘦長,黃臉長須,騎著健馬,定是張獻忠那大賊無疑。

此時張獻忠的相貌特征也全軍盡知,長黃臉長須,舜鄉軍將士,人人記住。

溫方亮大笑:“妙啊,獻賊果然來了!”

眾將皆是歎服,果然,又被將軍料中了,對王鬥的高瞻遠矚,科事如神,眾人都有五投地之

與此同時,眾人又更增對王鬥的敬畏,此種種,非“星宿神人”不可解說,王鬥上越發籠罩著一層神彩。對神力量,未知的事務,人們總是懷著畏懼的。

溫方亮定了定神,仔細詢問:“他們人數有多,裝甲軍備如何?”

夜不收伍長答道:“獻賊約有兩千,個個快馬,沒打旗號。他們的裝備,皆氈帽袖,持著長槍腰刀,賊老營皆有弓箭,沒有別的火輜重。”

溫方亮最後問道:“獻賊大軍,何時會到襄?”

夜不收伍長盤算一陣,說道:“約在卯時(傍睜5點一7點)……全剄襄近郊!”

這是依張獻忠等人的馬力來算,卻不能與舜鄉軍的夜不收們相比。

舜鄉軍夜不收一人三馬,還盡是銳高頭大馬,在發現張獻忠蹤影后,不過午後就趕回襄,提前通知,而張獻忠等人,卻要晚幾個小時,才能到達襄

該伍夜不收很快離去,回轉前方,繼續監視。

與此同時,埋伏在張公祠西面眾林的高史銀等人,同樣有一伍的夜不收前去告知軍

又有兩伍夜不收,沿著小道,繞過山地,直奔廣德寺附近,專門在此等待的夜不收千總溫達興等人。

在對張獻忠的偵測中,夜不收千總溫達興出了一隊人馬,分為十伍,不停偵探。余下一隊人,則是依王鬥的吩咐,在幾個白天中混,以便在局中護衛王府的安全。

Advertisement

得到消息,溫達興猛地站起來,雙目出銳利的:“獻賊果然來了。”

他說道:“留兩伍人,跟隨我渡河,余下的人,繼續監視。我要將這報,盡快告知將軍。”

在這片漢水的附近,舜鄉軍專門收羅了一些船隻,渡河私用,免得泄報。很快溫達興等人過河,上了北岸。

而王鬥此時,率著中軍部,護衛總,還有李衡的騎兵千總,仍然於樊城西北的山地中。得到報後,便如溫方亮等人一樣,李衡諸人同樣非常驚訝,果然如將軍所言,獻賊來了。

王鬥卻是神平靜,說道:“獻賊來了嗎?好!將士們養蓄銳,待天暗下,我軍便向樊城出發,待得牛夜,控制浮橋,等襄起,獻賊進城,我大軍隨之城,殺他個片甲不留!”

眾將一起哄然領命,甲葉鏘然作響。

當日,卯時,臨近辰時。

此時雖是初春,但仍然天氣酷寒,而且天暗得快,才進卯時不久,四下己是一片昏暗,春寒料峭,道驛路寥無一人。

四下一片寂靜,連蟲鳴鳥聲都沒有,只有遠的村莊似乎傳來一些燈火,暗滅不定,有如鬼火。

忽然這種寂靜被一片響亮的馬蹄聲打,一大的馬隊奔馳再來。

奔到近前,便見馬上騎士,或是戴著氈帽,或是裹著頭巾。他們軍伍或許沒有舜鄉軍那樣嚴整,裝備馬匹也沒有舜鄉軍那麼良,但同樣頗有氣勢,馬上各人,許多人馬,舉間,皆帶著一彪悍嗜

在馬隊的中間,有一個打著披風,戴著氈帽的大漢,他黃臉長須,策著健馬,不時留意周邊聲響靜,神中帶著老兵的謹慎,又有一說不出來的桀驁之意。

此人正是張獻忠,他邊幾個小將,後老營護衛,卻是他的義子李定國,孫可等人。

自荊門出發後,張獻忠領軍日夜趕路,所經宜城等地,鼻於在今日趕到襄城附近。

眼見離隆中山不遠,眾人都是松了口氣,見天暗下,張獻忠傳下命令:“打起火把,注意路面,不要失了馬蹄,折了大軍快馬。”

這些人馬都是銳,雖長途奔馳勞累,但神頭卻沒差多。在張獻忠命令下,個個打起火把,注意腳下,不過人馬的前行速度卻沒有緩慢幾分。

張獻忠頗為滿意,笑罵了一聲:“孩兒們不錯,等打下襄,本帥定會好好犒賞你們。”

大軍一片歡呼,張獻忠舉目著四周,說道:“沒有哨騎,沒有烽火,看來襄城的府沒有毫防備,驢球子的,今晚老子就給他們一個好看!”

孫可道:“父帥,我大軍己到襄近郊,文秀他們,不知有沒有進。”

張獻忠說道:“文秀做事,我還是放心的。傳令大軍,繼續往前,我們趕到峴山去埋伏,那裡離襄城池幾裡,城門一開,我們就衝進去。”

“注意了,過了張公祠,就不能打火把,免得被兵發現。”

峴山在襄城西南數裡,林木眾多,容易潛藏人馬。張獻忠詐降時,曾在襄府的谷城待過一段時間,對襄城的地勢頗為了解,很快便想到一個理想的潛伏所在。

馬隊又繼續向前而去,路過黃家灣、張公祠等地時,李定國有些不安。

他舉目去,黑夜中,山上草木皆類人形,有若齊整部陣,銳將士。他暗暗搖頭,自己每觀史書時,有讀到“草木皆兵”四個字,沒想到自己也有疑神疑鬼的一天。

他不再多想,繼續策馬奔去。(未完待續。

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