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三百九十四章 行刑!

《明末邊軍一小兵》 第三百九十四章 行刑!

看著二人,王鬥不由冷笑:“區區一個婦人,也將你們嚇這樣?”

張克儉與王承曾唉聲歎氣,他們倒不是怕一個婦人,而是怕婦人後面的左良玉啊,想起“平賊將軍”的兇惡,皆是心下畏懼。

王鬥搖頭道:“這些兵我是不會放的,他們軍,卻與匪賊無異,不守城池,潰逃在外就不說了,還縱兵劫掠,此等禽之舉,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他說道:“當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到時我會給他們留一個全。那個婦人,你們回去告訴,再敢鬧事,我就將抓起來,介時以兵視之,一起正法!”

張克儉與王承曾張大,還要說什麼,王鬥一擺手:“我意已決,不必多言!”

王鬥的目冷冷過來,曾為楊嗣昌親手提拔,人稱年輕有為,敢於任事的襄知府王承曾滿頭大汗,連聲道:“是,是,就按將軍的意思辦!”

王鬥看著二人,道:“還有,襄府答應我的賞銀呢?直到現在,才到帳十萬兩,還有十萬兩呢?今天落日之前,我要看到銀子一兩不的擺我面前!”

張克儉與王承曾告辭出來,抺了抺額頭冷汗,均覺有虛

隻覺比起左良玉來,這定國將軍更讓人到畏懼,力更重。

他們不敢怠慢,回去後召來那左良玉小妾告知此事,嚇得那婦人不敢再鬧,隻每日躲在府嚎哭,盼著平賊將軍的歸來。

暗中關注此事的人得知,皆是拍手稱快,那婦人仗著左良玉的勢,在襄飛揚跋扈,眾人早對其不滿,只是敢怒而不敢言罷了。此時見了定國將軍的霉頭,均是興災樂禍。

……

初七日。吳爭春、沈士奇、高尋三部乙等軍戰士到來,還有趙瑄的炮軍千總,孫三傑的輜重千總。

Advertisement

王鬥曾傳令給輜重千總孫三傑。讓他率輜重隊將的收獲全部運到汝州,然後所有的糧草運到郟縣,由於知道襄有糧餉,所以輜重千總大部空車而來。

輜重千總與炮軍千總過江不易。所以王鬥讓他們駐扎在樊城。樊城守備早後悔當日沒有隨軍出擊,否則擊殺獻賊的功勞,也有自己一部分。得到命令後,他不敢怠慢,騰出城中最好的軍營給孫三傑及趙瑄部居住。

至於吳爭春、沈士奇、高尋三部。王鬥則讓他們駐扎在襄城東南郊外的軍營。

又有數千舜鄉軍到來,襄樊更為震,這些步軍,雖比定國將軍先前所率騎軍稍遜,不過也是天下難得的強軍。時有襄樊士子看過軍容後歎息,定國將軍連戰大捷,天下知名,決非僥幸。

而吳爭春等人也知道了襄大捷諸事。又是高興。又是羨慕,只可惜如此盛況沒有被自己趕上啊。

初八日,王鬥決意決那些軍,還有抓獲的一些流賊民等,他發出告示,初九日行刑。

初九日上午。襄城東郊教場。

該教場廣大,原四面有牆。然到了此時,除了演武臺一帶。余者三面圍牆皆盡不在,那些磚石,多被周邊鄉民拆去蓋房,此等事,在大明腹地數不勝數,當地府也管不過來。

東郊教場平日清冷,此時卻是人山人海,特別南北兩面,布滿了聞訊而來的襄城百姓們。昨日便聽聞定國將軍要決那些民們,因此不論是襄的民眾,還是四郊的百姓,都在今日一早趕到了教場邊上。

他們聚一堆一堆,中有鄉紳,也有普通百姓。各人的神中,又是激,又是興,皆不住的竊竊私語,互相打聽議論著。不過興歸興,場中有兵,特別是那舜鄉軍在,任誰都不敢大聲的喧嘩一句。

Advertisement

此時,在教場的左邊位置,數千的舜鄉軍戰士正整齊列陣,他們騎兵,步兵,匯一個個整肅的隊列,他們沉默又沉著,然那強軍的迫之勢,還是震懾得四周的軍民百姓說不出話來,特別初見舜鄉軍威容的人,更是一個個吸著冷氣。

在教場的右邊位置,則是當地的兵們,他們也聚了陣列,然隊伍中人人不安,一張,惶恐,畏懼的緒蔓延。

各人曾私下議論,那定國將軍要當眾軍,這是在殺儆猴啊。不過議論歸議論,每當這些兵目投向對面的舜鄉軍陣列時,都有心驚膽戰之,卻是不敢多說。

場中一片抑的氣氛,約到了巳時,轟轟轟,三聲炮響,鼓樂齊鳴,周邊的百姓們水般一陣,人人皆道:“來了,開始了!”

軍樂聲中,教場的儀門上,走出了一隊一隊披亮閃盔甲的甲士,他們持著刀銃,登上了正前方那高高的演武臺,在臺上列隊肅立。

隨之的,全披甲的王鬥,還有服的兵備副使張克儉並排出來,二人後,又是中軍部眾人,襄知府王承曾,知縣李天覺等人,眾人的後,還有當地鄉紳代表等,個個張的跟在後面。

眾人來到高臺,個個表非常嚴肅,臺上的氣氛影響到臺下,待軍樂一止,全場一片安靜,落針可聞。

王鬥看了張克儉一眼,張克儉無奈,隻好走前一步,咳嗽一聲,說道:“將人犯押上來。”

演武臺下右方,一直到側門的邊上,站著著一對一對的襄城衙役,對這等場面得心應手,立時有人高喝:“將人犯押上來。”

眾衙役聲音一道一道的傳了出去,很快的,一陣哭鬧嚎聲傳來,從側門,一百多軍,還有一百多的流賊民全部被押上來。他們尤自不服,一路大聲喊掙扎著。

Advertisement

特別那軍千總,當他被喝令跪在臺前時,他還衝著高臺大:“你們不能我,我是左大帥心腹之人。大帥回來不會放過你們的!”

王鬥面無表,張克儉卻惱怒非常,反正被王鬥拉上馬。再大的後果也顧不了了,他大喝道:“放肆,你個賊,為軍將。卻劫掠百姓,不將你正法,天理難容!”

他大聲喝罵,向全場軍民強調軍紀的嚴肅,臺下眾百姓聽得點頭。皆是稱道:“張兵憲真是青天大老爺。”

張克儉說了一大堆,他板著臉,如同包公在世,不過轉過臉面對王鬥時,卻是一臉的和,他說道:“將軍是否也說兩句?”

王鬥點點頭,他走到臺前,緩緩掃視全場。場中本有些。被他這麼一掃視,又是靜得落針可聞。

同時眾人好奇,這個天下知名的大將要說什麼。

終於聽王鬥說道:“世人皆盡好奇,為何我舜鄉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鬥在這裡說。其實沒什麼特別,便是軍紀森嚴四字。”

王鬥的聲音遠遠傳揚:“曾經。我所在的宣府鎮東路,也是賊匪橫行。兵眾生,保安州與永寧城等地,都發生過。然而到了現在,鬥很自豪,不說治下之地路不拾,夜不閉戶,至也是治下清明,軍民兩安。為何?便是因為治下匪賊兵,都被我殺了!”

場下眾民眾,集吸了一口冷氣,臺下的襄兵們,也是集覺得全發涼,好狠的舜鄉軍,好狠的王鬥啊。

王鬥繼續道:“曾經,我只是一個火路墩的墩軍,當時有幸看到戚保的兵書,上面說得好,兵是殺賊的東西,賊是殺百姓的東西。設使兵肯殺賊,守軍法,不擾害地方,百姓如何不奉承,府如何不重?百姓怕賊搶擄,若兵也搶擄,又與賊何異?百姓如何不怕,府如何不作踐,不惡棄?”

王鬥的聲音高聲傳揚,場中各人皆有所,場下的百姓,很多人熱淚盈眶,見過這麼多軍,惡軍,終於見到一隻仁義之師了,許多人對王鬥所言東路之地心生向往,產生好奇。

也有人歎息,王將軍畢竟是客兵,王師不能在襄等地久留啊。

王鬥後的張克儉眾則是若有所思:“這王鬥伶牙俐齒,一言一語,煽極強,不是普通之輩啊!”

又聽王鬥說道:“鬥遵從戚爺爺的教誨,從一甲墩軍起,慢慢發展到如今的大軍,所到之,百姓簞食壺漿。鬥自豪,惶恐,惟恐辜負百姓的期,軍紀二字,一日不敢或忘!”

他指著臺下跪著的那軍千總:“剛才你說,你是左大帥心腹,若殺你,左大帥回來不會放過我們?”

他冷笑一聲:“不論誰,敢犯軍法,我王鬥就不會放過他。左良玉又如何,他倘若敢縱容軍,包庇爾等,鬥,必誅之!”

他言語鏘鏘,臺下臺上一片驚呼,左良玉在湖廣威名赫赫,可止小兒夜啼,但在王鬥眼中,便如一隻小般不足為道,這便是強軍的自信,如何不讓眾人震

臺下那軍千總,還有旁觀人群中那左良玉寵妾皆是癱倒在地。自己所依仗的,在別人眼中什麼也不是,有可能還會給左帥帶來不可預測的麻煩,如何不讓人惶恐驚懼?

臺上舜鄉軍各人,還有臺下眾將士則是神自豪,舜鄉軍的威嚴不容別人挑釁,左良玉又怎麼樣,他敢與大軍作對,今日的獻賊,便是他明日的下場。

王鬥一揚手,喝道:“行刑!”

“行刑!”

臺上眾甲士高吼。

“行刑!”

臺下眾舜鄉軍將士齊吼,齊整的咆哮之聲震大地,臺上臺下眾襄軍民皆變。

演武臺下轅門兩側,整齊列了兩隊軍士,一隊火銃兵,一隊長槍兵,皆是舜鄉軍中的魁偉軍士,個個殺氣騰騰,專門選出來作為行刑之人。

此時行刑之聲傳出後,立時兩隊各出來一甲人,一左一右的揪著十人,大步行進,在離高臺五十步時停了下來。又五十步外,便是舜鄉軍與襄兵的隊列,他們兩陣之間,又隔了一百多步距離。

這十人中,便有那軍千總,他早沒了先前的跋扈,死魚似的被拖扯著前行,余者人等,也是個個癱,又有人尖聲大,恐懼到了極點。

到了此,他們一個個被強迫著跪下,背對高臺,面對軍陣。

那甲舜鄉軍長槍兵給他們每人蒙上黑布,背著手,分為兩伍站在兩側。另一甲火銃兵則是亮出火摺子,點燃火繩,在一步距離外,手中火銃,各對準一人後心。

準備完畢,高臺上傳出一聲炮響,那甲甲長喝道:“行刑開始,放!”

“啪啪啪啪!”

濃厚的硝煙味傳出,那十名軍仆倒出去,這些人大多一時沒死,痛苦之極地在地上翻滾嚎

那長槍甲甲長一揮手,眾長槍手上前,仔細檢查這些軍的行刑況,一名伍長踢了踢那千總的子,將他翻轉過來,嗆啷一聲,拔出自己的腰刀,在他心口上捅了一刀,那千總搐一陣,終於不再彈。

場中雀無聲,隨後又有十名軍被拖上來決,口令聲,行刑火銃的聲音一陣接一陣,決的在臺前越積越多,鮮與硝煙的氣息遠遠傳揚。

臺上襄越來越白,很多人聞到那味還嘔吐起來,這場面,太……那左良玉的寵妾更早暈過去,不醒人事。

只有當日楊家河之事的幸存者們,個個舉著香火,衝高臺跪拜,皆連聲道:“多謝大將軍,兵憲父母住持公道。”

場中觀看的襄兵們,都是雙戰栗,又有兔死狐悲之,他們許多人,都是這些兵的“同類”,只不過那日潰逃時沒有劫掠罷了。各人均想:“幸好那王鬥不是我等主, 否則大夥兒就慘了。”

也有人想,舜鄉軍如此做派,方是真正強軍,我等好漢之,何必留在這骯髒之軍中,不若投舜鄉軍去。

場外百姓則是看得興高采烈,第一次看到火銃行刑,太刺激了,太新鮮了,很多人還道:“定國將軍真是仁義,給這些賊留了一!”

……

當日事後,舜鄉軍聲名在襄外更為遠播,許多民眾聚在舜鄉軍兵營前面,要求參軍伍。

王鬥沒有立時收下他們,在東路,軍人是一個吃香的職業,份高貴,人人爭先。如果現在收下他們,則是對東路百姓不公平,對先前加舜鄉軍的將士不公平。

面對熱的民眾,王鬥言,待大軍班師回朝時,願意參軍的可隨軍前往東路,通過選拔後,可以加榮的舜鄉軍。

還有許多士子對東路產生好奇,都議論著哪日前往東路看看,只有當地兵將畏懼非常,看到舜鄉軍將士來,都是趕忙的繞道而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