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邊軍營製,旗號,軍服定後,王鬥還宣布了眾人最關心的各營主將任命。
不出所料,高史銀被任為前鋒朱雀營的將,參將職。
溫方亮被任為左衛青龍營的將,參將職。
鍾顯才被任為右衛白虎營的將,遊擊職。
韓朝被任為後衛玄武營的將,遊擊職。
中軍下面各營,炮軍營將趙瑄,參將職。騎軍營將李衡,參將職。尖哨營將溫達興,參將職。輜重營將孫三傑,雖然孫三傑沒有怎麼打仗,但他保障了全軍的糧草,勞苦功高,同樣授遊擊職。
鍾調與謝一科職位再定。
快五月了,兵部的升賞想必很快下來,到時會授出戰各將諸衛指揮使,都指揮使,都指揮僉事什麼的,不過靖邊軍中沒人在意。
衛所就如後世的人大,大明武養老休閑的地方,很多被免去營務職事的將們,同樣回到衛所任事,想要有一番抱負,實打實領一營兵是正經,特別在靖邊軍中。
而營的差遣職事,多由營中主將推薦,以王鬥現在份,朝廷也不可能駁回。
不過糧草供給方面,可能會有一番扯皮。
崇禎十一年清軍寇後,按朝廷的練兵之議,總督練三萬,總兵練一萬,巡視況定,當時王鬥也拿到五千名額,朝廷供給八千五百人的糧餉。
然現在王鬥麾下將有兩萬人。朝廷哪能實打實給餉?最多給一萬人的糧餉名額,還會經常拖欠。好在王鬥不靠朝廷吃飯,糧餉問題,自己可以解決。
目前對王鬥來說。煩惱的就是各營兵員問題。
各營中,就趙瑄的炮軍營好說,雖為一營,但不可能按普通的營伍來編,他營中將有近百門火炮,一甲人負責一門炮。
中最重要的,就是觀測手,瞄準手。余者裝填手、彈藥手什麼,技含量都不高。這些年趙瑄隨王鬥南征北戰,炮營中別的不多,就是技高手多。所以他的營伍好說。
孫三傑的輜重營也好說,大多數人只要普通士兵便可。
讓王鬥煩惱的,就是尖哨營的夜不收,還有騎軍營的騎兵們。
這二者的技含量都極高,不是普通士兵就能選的。特別現各營都增加夜不收編制。上哪去找?
依幕府練兵司況,練兵司大使林道符言,練兵司立後,下分步軍。騎軍,炮軍。尖哨,護營諸科。其中步兵練果顯著。
現各屯堡軍壯,閑時練,忙時耕作,幾年過去了,都有一定的軍事技能,特別各堡守衛屯丁,皆是堡中優秀軍壯選出,每堡視大小,有數十到數百人不等。這些人有萬人之多,他們若再營一段時間,差不多就可作戰。
余者方面,夜不收,這些年,挑選東路各火路墩,還有路中適合人選,才訓練了二百多人,騎兵也不多。
林道符又說,其實大明各地刀客,馬賊不,便是東路舊將麾下,也有許多家丁者,他們也有一部分騎兵,這些人中,很多都可作為騎兵或夜不收人選。
林道符此話一出,就引起眾人激烈爭論,各人言,這些舊將麾下,多兵兵油子,他們營,決對會帶壞營中軍士,寧缺勿濫,也不要這些人。外軍之所以常常一潰千裡,就因為這些人帶頭。
不過林道符有不同意見,他說,這些人也可以改造,便若靖邊軍當年,也有不家丁伍,現在都為靖邊軍優良戰士,並沒有明軍中的不良習氣,很多人還為將,如田啟明,溫達興,田志覺等人。
以靖邊軍現在的軍勢威,就象大海,他們有若一滴水,只有他們營融合,為軍中一份子,沒有眾將士被他們帶壞的道理。
反對人中,高史銀特別堅決,當年他曾有過不良經歷,所以深知這類人的本,林道符也是個刻板的人,認為自己有道理,寸步不讓。二人爭論得要打起來,差點當堂吃了軍。
王鬥也心下猶豫,確實,明軍中許多家丁,個人技藝出眾,很多人都是夜不收的優良人選,然他們很多又是兵油子,怕會帶壞自己營中將士。
此事暫且按下,營伍整編還是老辦法,新軍營,為新的乙等軍,大量有功的甲等軍戰士則調下任職,擔任甲長或隊等,估計會調下好大批人。甲等軍的缺額,則由表現出眾的乙等軍戰士補上,為新甲等軍一部分。
此外,李衡的騎軍營,從各騎步軍中挑選善騎軍士,湊滿一營人馬。
溫達興的尖哨營,也挑選銳戰士,連上這些年訓練的夜不收,湊上三總,六百人。
至於各營編制的夜不收,暫不設立,以後慢慢補齊。
王鬥的護衛營也暫不擴編,還是六隊三百人,三隊魯銃手,三隊刀盾手。
東路平靜,所以鍾調與韓朝原部下的甲等軍守城太可惜了,所以保安州,以後將由乙等軍守城。淶水之地,除留一總甲等軍外,余者四總,也由乙等軍擔任。以後守城軍士稱守營,由各營的乙等軍調。
鍾調、楊國棟、吳爭春、沈士奇、高尋、雷仙賓、黃玉金、宜進等部,也編各營中。
新編營伍,又有一大批軍將提拔升職,王鬥除定下各營主將,余者皆由參謀司與鎮司選拔進行,最後報由自己批準。
諸事定後,眾人心中歡喜,特別高史銀、溫方亮等人,實打實領一營兵三千多人。
此時的大明營伍。各總兵營下副將,參將,遊擊多如牛,大多只能領一千多人。領二千人算非常不錯了,相比之下,自然心下喜悅,更別說還是天下第一強軍。
特別沈士奇出來得意洋洋,不久後升賞下來,自己一個守備職是免不了,只有楊國棟頗為沮喪。他忙於盧督臣之事,一直留在宜興。等自己回到東路,大將軍己經出征。
現在新軍千總吳爭春,高尋,沈士奇等人眼見就要升職。自己還是甲等軍千總,曾在督標營的他哪能甘心?他暗下決心,這次說不得也要隨軍出征了。
……
崇禎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的將軍府議事後,幕府全力運轉,從各屯堡征集兵員。東路的盔甲廠,軍服廠,被服廠也全面開工,引來了一陣陣熱。無數屯戶歡呼雀躍。自家子弟,終於要參軍了。
東路原各軍各將們。更心無比,要求加靖邊軍。隨同出戰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些將們,他們沒資格見到繁忙的王鬥,王鬥麾下各將就是他們活的對象。
保安衛城千戶充任把總的莊誨祖原與趙瑄好,就連日到趙瑄拜訪,還有衛城守備徐祖。
徐祖原有親將楊東民,就極想出戰,還有原衛城守備李貽安之子李守勤——在徐祖任衛城守備後,就投靠了徐祖。徐祖當時有不過家丁百人,李守勤領麾下家丁近四百,因為李守勤的投靠,才能迅速在衛城站住腳。
二人的意見,徐祖豈能不重視?
徐祖仗著往日與王鬥的,連日投將軍府,還有溫方亮叔父溫士彥,保安衛各方之托,也不斷到侄兒溫方亮活。
延慶州守備李金盛,懷來守備黃昌義,永寧城守備王以德同樣坐不住,他們雖隻想太平過日,但他們有親將子侄啊,也想謀取前程軍功。早有前例,原州城千總田昌國親將田啟明,還有原張貴麾下家丁管隊張堂功,現在都在靖邊軍中擔任軍,前途無限。
連兵備道馬國璽,都被黃昌義、李金盛磨得心煩,還有道標營將們。
當年王鬥倒沒有整編他們,道標營由兵備馬國璽直領,這點面子王鬥還是要給馬國璽的。
不過當時馬國璽卻趁機將道標營整編了,對營中的老弱殘兵,他也是心下厭煩。所以道標營額兵二千,編後不到一千人,倒多是青壯軍士,戰力有所增強。
原懷來城有遊兵,不過東路遊擊鑌升任參將,王鬥不久又任遊擊,所以懷來城只有守軍及道標營。由於東路平靜,道標營那些將,這些年在懷來城無所事事,又見王鬥紅火,產生強烈的隨軍謀取軍功心思。
馬國璽不願道標營加靖邊軍,不過道標營各將卻別有看法,各人算看清楚了,在東路孤立於靖邊軍系外,是沒有好結果的,若加靖邊軍,想必有一個好的前程,道標營戰力,總好過那些守備軍吧?
崇禎十四年五月初二日,王鬥稍稍松了口氣,這日在府看各方的拜及賀禮。
王鬥回到東路不久,各方都有送來賀禮,如宣府鎮各路參將,各駐外副總兵,宣府鎮總兵楊國柱, 鎮城各都司員軍將,甚至谷王府,還有大同總兵王樸,宣大總督張福臻等人,都派人送來禮品,祝賀王鬥升封忠勇伯。
王鬥嶽父大人,宣府鎮巡紀世維,更由心腹之人送來書信,隨同他的二兒子紀仲昆,一起拜見王鬥。紀仲昆仍在延慶州擔任吏目,當年對王鬥頗為鄙視,如今態度天懸地轉,親熱得不得了。
還有紀世維余下的幾子幾,如任廣昌縣知縣的長子紀伯清等人,也一一遣人來賀。
還有“僉書”,宣府鎮都指揮使張國威,也派人送來重禮,不過來使被王鬥拒之門外。
張國威的部下,竟敢到自己地盤打劫?好大的膽子!東路之地,王鬥付出無數心,任何染指該地的人,不管他有心也好,無意也罷,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除了一大堆賀禮,就是一大疊拜,求見王鬥的人多得不得了,拜中,就有衛城守備徐祖等人,其實王鬥知道他們的用意,對此,他心中有了盤算,今日無事,便接見他們吧。
不過隨後,王鬥改變了主意,因為有更重要的人接見,便是溫達興領著進來的,遠派遼東的夜不收把總龍二,還有夜不收甲長余貓兒等人,他們帶回了遼東的重要報。
“什麼,賊奴造了大量火炮,還編練了大批的鳥銃兵?”
王鬥不由容。
原本,他只想做個混吃等死的逍遙王爺。但是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既然你們不讓老子有逍遙日子,那就都別過了!於是乎,劉登憤然而起,親自提出,並把這個口號,宣告萬方: 普天之下,莫非漢土;率土之濱,莫非漢臣。有蠻夷不服大漢王化者,雖遠必誅!什麼叫王化?王化就是,我大漢天軍所到之處,即是我大漢國土!
這是什麼穿越?一窮二白不說,還給個拖油瓶妹妹。媳婦倒貼進家門?但,但是她,克死三個男人了。試問何以解憂?唯有暴富!!!
姜林來到東漢末年,家無余糧,面臨即將起義的黃巾軍,姜林必須盡快建立自己的勢力……那姜林又是怎麼樣從擺地攤一步步的席卷天下呢?讓我們一起走近那個動亂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