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111章 鹽利

《崇禎八年》 第111章 鹽利

景春樓前,李有金聽到趙四海的問話後,趕忙拽著他的袖,往人移了移,四下打量後,低聲回道:“趙兄家中也有人登門?”

趙四海聽他得話音,便知李有金定是遇到了與自家差不多的形。全本小說網()於是便大致把當日之事敘說一遍,隻是去了許多冇麵子的細節。

李有金歎道:“小弟和兄長差不多形,錦衛早把我家底細探查明白,甚至連小弟與淶水縣六峰山占山的劉二來往切一事也查了出來!揚言小弟要是不來與會,就要派大兵剿了劉二,再給我按上通匪之名抄家滅族啊!”

趙四海疑的道:“要我說啊,來就來了,要真如那些人所言,這是好事啊!如此好鹽,有人送上門來,省卻無數花費,價錢又低,咱們就算照現在的價來販賣,那利豈不是更厚?”

李有金搖頭道:“兄長你就冇想想?真要如此,府豈能乾休?這等同從朝廷手中搶錢啊!就算真是好鹽,可我等一旦購分銷,朝廷要是派兵稽查,那可是禍事不小!”

趙四海思襯一會,覺得李有金說的確有道理。

原先他們要先從府購買鹽引,朝廷就已經拿到一塊利。然後派人去兩淮鹽場按引拿鹽,又要拿出規利錢打點各路關係。之後用漕船運回北地,一路上各種關卡,兵胥吏盤剝都要花錢。林林總總算下來,打點花費的銀錢比買鹽所用的高出太多。

這都是多年來形的慣例,誰都無法改變。鹽引上給的鹽實在太,所以鹽商們都會從鹽戶手中多買一些,夾帶回來售賣,以賺取更多利潤。

他們不知道的是,鹽戶們賣給他們私鹽後收取的利潤,會被員胥吏走大部分,然後進個人腰包。

Advertisement

為什麼鹽引上的鹽給的呢?就是因為若是鹽多了,那些藉機中飽私囊的人就了利潤。這些人勾結一起,上下串通,故意使得鹽減,然後通過私下售賣給鹽商們賺取鉅額利潤,以致朝廷到手的鹽稅收急劇減

這種事屬於公開的,錦衛略微一查便查的清清楚楚。崇禎搞出曬鹽之後,若還是按照原先的鹽引製的話,鹽產生的利潤大部分還是被新舊蛀蟲瓜分,帑和國庫依舊隻得到小利。

崇禎本想廢除鹽引製,將鹽從生產到售賣全部收歸國有。雖然不可避免的有人從中貪墨,但賬目明晰,派員定期查詢的況下,絕大部分利潤還是歸國庫和帑中。

但廢除鹽引必會了利益集團的酪。這個集團所涉及的人員無數,上至閣老重臣,下至胥吏曹丁,稍有不慎便會釀大禍。在憂外患,天災**接連不斷的當下,暫且忍是最佳選擇。

但崇禎不甘心本屬於自己的利潤被這些人瓜分掉,苦思良久,纔想出這麼一個釜底薪之計——用質優價廉的曬鹽,通過北地的鹽商分銷,將兩淮以及四川的食鹽逐步出北方市場。等將來國局勢平穩後,再進一步向南發展,直到徹底占領整個大明的食鹽市場。

崇禎大致算過一筆賬,按照曆史上的數據來看,目前大明總人口在一億兩千萬左右。此時的人每年吃鹽的數量是非常驚人的,有很多資料證明,年人每年大約需鹽十五斤左右。

這個數目要是和老弱婦孺中和一下,取個較低的數值,每人每年食鹽五斤,人口按一億來算,那每年全大明的用鹽量就在五億斤上下。

據錦衛提供的數據看,大明長江以北食鹽價格大大高於江南等地,現在京畿附近每斤鹽價已經達到七錢左右,並且還有繼續上漲的勢頭。

Advertisement

崇禎計劃用低本的海鹽大量上市,衝擊質次價高的兩淮鹽,並且取消按人頭配給的舊有鹽製。隻要市場有需求,就加大供給,要多賣多

當然,這一切都不能以方的名義製訂律令,他不想再生波折。

曬鹽的本因為鹽田數量的增加,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按照崇禎製訂的價格,這次食鹽招商,賣給鹽販子們的價格定在了八十文一斤。這還是在因為實在缺錢的況下,崇禎狠了狠心抬高了低價的原因,原本他想每斤五十文的,畢竟百姓困苦,從這種基本生活資上賺取他們的汗錢,崇禎於心不忍。

等到數年之後,憂外患平息,崇禎會把食鹽價格大大降低,減輕百姓的基本生存力和負擔。

八十文的價格,按照目前江北地區大約四千萬人的食鹽量計算的話,每年到手的銀錢數量就是個天文數字。刨除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單單鹽利就足以支撐朝廷的所有費用。

算了一筆賬之後,崇禎才明白了江南鹽商為何如此的豪富,有人修建一座園林就要耗費幾百萬兩的銀子。鹽的利潤實在是太厚了,厚到隻要有人想去虎口奪食,就算你是皇帝,這些人也會聯合起來跟你拚命的地步。

崇禎暗自想到,鹽的利潤如此之高,那些穿越者們為何要費儘心思的造皂香水來賺錢呢?那些東西並不是必需品,而鹽是每個人必須要用的。穿越文中,不管是穿越到皇帝還是平民上,最後手中大都掌握著強勁的武力。既然有了武力,直接從鹽上得利不就行了,乾嘛費儘周折,惹來無數讀者的非議去造皂呢?難道是一眾穿越大佬們不屑這點小利嗎?

崇禎之所以用錦衛出麵給這次鹽商大會背書,為的就是讓鹽商們知道背後的靠山是誰。錦衛現在的名聲足以製各種不服,被酪的文們也拿他們冇辦法。錦衛是天子親軍,任何人對他們都冇有管轄權,彈劾也冇有任何作用。要是搞的過分徹底得罪了錦衛的大佬,保不準哪天會被北鎮司抓到貪腐的把柄,直接逮詔獄。一旦進了詔獄,除了皇帝,誰都救不了自己。

Advertisement

崇禎雖不喜這種特權製度,但世之中也是冇辦法,隻能采取強手段曲線發財,其中的弊端等形勢穩定後再去改革好了。

午時左右,等到所有通知到的鹽商集齊,鞏凡出場,自我介紹是閒人一個,因機緣巧合偶得製鹽之法,所以製得好鹽,今日與各位共同發財。因為每個到場的鹽商們都聽登門的錦衛講過,所以鞏凡開誠佈公的將此次集會的目的講明,然後酒宴開始。鞏凡開始每桌敬酒,他後跟著幾名錦校尉,每人手中端著盤子,盤中是一堆比雪略微發黃一些的細鹽。

所到之,每桌的客人都被鹽的所震驚。他們所經銷的食鹽,多年來都是顆粒大,發暗,味道苦鹽,哪見過如此品相的細鹽。用手指沾著品嚐後,口比原先的好了太多,苦的味道很淡。不管從賣相還是口,都已經是上等的好鹽了。

鞏凡東二樓敬完酒返回三樓主桌,同桌的趙四海忍不住了。鹽是好鹽,還不用鹽引,還省卻長途運送的費用,怎麼算都是筆好買賣,可府的態度纔是關鍵所在。

他站起來拱手道:“鞏員外,小的是真定府鹽商趙四海,小的行銷食鹽已有十數年。今日所見之鹽確為上等好鹽!隻是有一事不解,還請鞏員外直言相告!”

鞏凡笑道:“趙員外可是心憂府之事?”

趙四海連忙點頭稱是,他之所以如此恭敬,當然是懼怕鞏凡的背景。雖然不知道此人到底是誰,但有錦衛作為靠山,那肯定不是簡單人

看到桌上以及周邊的鹽商都在眼等著自己的回答,鞏凡笑道:“諸位儘管放心分銷,府那邊我家主人已經出麵打點好了,諸位賣的鹽不會被當做私鹽查冇。想必諸位也能猜到某的依仗,鞏某在這裡撂下句話,但凡在座諸位售賣某家鹽被查出事的,鞏某將保護諸位及家人的安全,並承擔因此產生的一切費用!鞏某相信,還冇有敢與某家主人公開板之人!”

Advertisement

看到眾人半信半疑的神,鞏凡當即拋出殺手鐧:“某知道諸位心存疑慮,這樣吧!今日某將眾位所看到的鹽白送給大家!分銷四個縣府以上的大戶每戶五百石!兩個縣府以上的中戶三百石!小戶一百石!售完再將銀兩結清!”

眾人聽罷,頓時頭接耳議論開來。既然人家打了包票,又白送大家試銷,並且有著錦衛的背景,那十有**應該是冇問題了。

就在眾人要表態接這個條件之時,趙四海一咬牙又站了起來,他衝著鞏凡拱手道:“鞏員外!大夥兒都是頭一次打道,哪有佘賣賺人便宜的道理!小的這次帶著現銀而來,小的相信鞏員外!願意現銀購得一千石!”

李有金知道趙四海這是賭了。錦衛的名頭太大了,人家既然能派人親自上門,那肯定就是有恃無恐。

他們雖是家產頗的一方財主,與當地府中人也有這不錯的關係,可那些關係怎能比得上錦衛?

既然人家看中了自己的分銷渠道,與其半推半就,不如乾脆直接紮進人家的懷抱裡,能藉機搭上如此大的靠山,平時向都不敢想的好事啊。

李有金即刻起拱手道:“小的保定李有金!願現銀購得一千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