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113章 長蘆

《崇禎八年》 第113章 長蘆

在李瑞上本之後冇幾日,錦衛北鎮司突然出大批校尉前往河間府,將長蘆都轉運鹽使司都轉運使以下數十名吏全部逮詔獄,此舉在朝堂中引發不小的震。全本小說網()

戶部尚書侯恂帶著兩名侍郎急趕往閣,與閣諸位輔臣商議一番後,便一起遞本請見。

崇禎在乾清宮召見了閣諸人。

大禮參拜之後,溫仁拱手稟道:“啟稟聖上,臣今知錦遠赴河間,將長蘆鹽使司上下數十人逮詔獄,此事聖上可有所聞?”

崇禎點頭道:“數日前朕既風聞長蘆鹽使司上下貪墨之事,朕便遣錦查證,果然屬實!值此國家危難之際,朝廷國庫枯竭之時,彼輩置朝廷利益於不顧,不思實心報國,反而上下其手,自火中取栗,朕難忍也!”

作為首輔,溫仁隻是起個頭而已。他當然知道錦衛是奉旨行事,所抓之人與他毫無乾係。但為朝臣之首,不得不帶頭出麵與皇帝涉,隻不過得罪皇帝的事他是不會乾的。

仁聞言後拱手退到一旁,王應熊、張至發等人也是沉默不語。

侯恂出列拱手道:“啟稟聖上,臣不知長蘆之事,但臣為戶部長,事關部事不能不問明前因後果。此次長蘆自轉運使以下全獄,那鹽場將如何運轉?國庫空虛下,長蘆停運之損失如何彌補?倘若長蘆諸人有罪,那其空額由誰補缺?”

長蘆鹽場諸雖隸屬戶部,主要員雖節禮不斷,但並非侯恂之人,所以他更關心的是不能讓朝廷的財源之一斷掉。對於侯恂來說,彆說一年庫十幾萬兩,就是幾千兩銀子對他也是個大數目了。

長蘆都轉運使可是從三品的高,其以下同知、判、副使、提舉司提舉等主要員都是名聲不顯,但油水厚的職位。這下被錦衛一鍋端掉,空出來的可都是人人眼紅的職位。

Advertisement

王應熊趕忙出列奏道:“啟稟陛下,臣讚同侯尚書之言!長蘆鹽場向為朝廷歲之重要來源,在朝廷財政拮據之境下其重要尤現!臣聞都轉運使孫某以清廉知名,有司查證其貪墨是否屬實?”

都轉運使孫作仁是王應熊的門生,重賄王應熊後謀得此差,現在任上出事,為其座師王應熊還是試圖救他一把。

崇禎冇有回答王應熊的問題,而是開口問道:“長蘆鹽場下有煮鹽灶戶多?歲幾何?”

戶部左侍郎周誌謙出列回稟道:“啟稟聖上,長蘆鹽場有灶戶一萬五千三百六十二丁,亭灶六千兩百三十八麵,鹵池四千六百五十三口,鍋撇兩千七百一十四口,去歲庫十一萬兩千二百餘兩!”

崇禎讚許的看了周誌謙一眼,開口道:“周卿對如此細微之數如數家珍,可見日常於部事勤勉異常,甚好!”

周誌謙心中得意,今日在聖上麵前大大的了一個臉,對以後的仕途可謂是相當有利。

他剛忙拱手遜謝道:“不敢當聖上誇讚!尚書大人忙於部大事,無暇他顧;臣閒暇之時喜翻看各上報之數據,故以能記得清楚!”

崇禎點頭道:“做的好當然要誇!周卿尚要戒驕戒躁,侯卿年歲已長,你與張卿正值壯年,要好好輔佐侯卿打理好戶部!朝廷的錢袋子乃重中之重,做得好的話,朕不吝升賞!”

周誌謙連忙和右侍郎張雄躬致謝,張雄自是對周誌謙出了個大風頭嫉妒不已。

崇禎接著道:“諸卿既然都提及長蘆之重要,王卿更言都轉運使孫某名聲之清廉,那朕就讓諸位看看,如此重要職位上的主是何等清廉之人!”

說罷一揚下,李二喜從案之上拿起幾張紙走下階,於首輔溫仁手中。

Advertisement

仁接過後定睛觀瞧,頃臉上滿是訝。他看完第一張之後將之遞於王應熊手中,王應熊接過後略一打量,麵上神頓時難看至極。

這幾張紙上記載著北鎮司查抄長蘆犯家產後得出的詳細數據,第一頁就是查抄都轉運使孫作仁的家產況。

待眾人傳看之後,李二喜將紙張收回,放於案之後側立於皇帝一旁。

崇禎玩味的看著諸位重臣,嗬嗬一聲道:“適才周卿言道,去歲長蘆庫十一萬餘兩白銀,諸卿也已看到,單單從孫某府中便抄得現銀八萬餘兩!其任職不過兩載有餘!嗬嗬!這就是有清廉之名的大明員!”

王應熊低下頭不敢與皇帝對視,他剛剛還說孫作仁有清廉之名,想要為自己的門生減輕罪責,結果被鐵一般的事實結結實實打了臉。

仁出列慷慨激昂的奏道:“啟奏聖上,國當頭之際,孫某等人枉顧聖恩,隻顧私利,如此惡劣行徑決不能恕!若有牽連,也應一併置!以正朝廷綱紀!”

孫作仁不是他的門生故舊,既然家都抄了,那結局顯而易見。自己當然要以一副正氣凜然的姿態表明態度,博取皇帝的好了。至於孫作仁的背後是誰都無所謂,反正他溫仁和誰關係都不好。

王應熊心中又氣又急。按照溫仁話裡的意思,孫作仁這事不算完,還應追究其背後之人的責任,他和孫作仁的師生關係一查便知,那豈不是牽連到自己頭上?更可怕的是不知錦衛有冇有用刑,一旦用刑,孫作仁承不住,再把當年賄賂自己謀得這個職位的事招出來,依照皇帝猜忌急躁的格,自己還不知道有什麼樣的結局呢,但自己又不能出言反駁,難道眼看溫仁把自己坑死不

Advertisement

急之下,他朝一旁的張至發使了個眼,二人平日好,在閣中也是結夥與溫仁相抗衡。

張至發會意後出列奏道:“啟奏聖上,臣讚同溫閣老之言!孫某等人絕不可恕!但臣不讚株連!值此朝廷用人之際,倘若藉此案大肆株連,會使滿朝吏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朝廷各項政令陷於遲滯!當務之急是如何善後,如何挑選合適吏充實長蘆,以免鹽場荒廢!”

崇禎早就看過錦衛的審訊筆錄,孫作仁已將行賄王應熊之事招出。但現在要的是廢除朝廷在長蘆設置的職司,若是毫無理由的下旨強行廢除,會讓本想著去撿的朝臣不滿,從而影響到朝廷的正常運轉,所以還需要閣配合。殺人如果能解決問題的話,他早就把大部分吏殺了。那種穿越過去,就誅人九族的沙比事他乾不出來。真要大開殺戒的話,很快就會眾叛親離,那些守土有責的地方早就打開城門迎闖王了。

他笑了笑道:“溫卿與張卿所言皆有理,孫某招出何人何事不重要,或許是其急之下隨口攀誣,朕心裡有數即可。但朕思慮之下有一事不明,長蘆鹽戶上萬,吏兵丁數百,為何年出鹽隻得數百萬斤?致使北地之鹽還需仰仗兩淮供給。效率如此低下,還有無存在之必要?”

仁聞絃歌而知雅意,揣上意是他的拿手本事,不然怎麼甚得皇帝信任?

他立刻出列奏道:“聖上所言甚是!臣聞長蘆吏盤剝甚重,鹽戶苦不堪言,舉家逃亡者時有之!萬餘丁口實乃不可忽視之力量,倘若被有心人縱,不堪欺之鹽戶群起,恐有禍京畿之危!據此,臣以為長蘆廢之即可!”

Advertisement

崇禎讚許的衝著溫仁點頭。還是老溫好使啊,自己一張口,人家就能明白啥意思。

王應熊心裡膩歪,鹽戶是很苦,但好歹有一口飯吃,隻要有口飯吃,誰敢聚眾對抗朝廷?就算其敢反抗,可京畿之地,還不等禍就會被大軍鎮

皇帝剛纔的意思,孫作仁看來是把自己給賣了,但皇帝有放自己一馬的想法。

溫老賊雖然就會拍馬屁,但王應熊不得不承認,人家對皇帝的意思理解徹,反應也快。看來皇帝是打算廢除長蘆鹽場,並且不打算自己背鍋,這口黑鍋得由閣來背。好吧,既然皇帝的態度在模棱兩可之間,那就用黑鍋換取皇帝的不追究吧。

王應熊出列奏道:“臣附議!鹽戶困苦,產鹽量對北地來講屬杯水車薪,長蘆便如肋般,既如此,莫若裁撤,以輕百姓之苦!”

張至發也奏道:“臣附議!”

崇禎向一直沉默不語的戶部三人道:“長蘆乃戶部職司所在,卿等三人之言最是關鍵,侯卿,此事該當如何?”

侯恂心說,你提的裁撤長蘆的話題,人家閣都同意了,我再有想法也得同意啊。

於是他奏道:“既是諸位閣老之意,老臣彆無他想。隻是從此國庫每年減十餘萬兩收,臣甚是不捨。再就是鹽戶如何安置,還請聖上妥善考慮!”

周誌謙、張雄也奏道:“臣等無異議!”

崇禎開口道:“既然閣提議,那朕就從善如流!溫卿等回去擬旨,裁撤長蘆鹽轉運使司及相關職!此次抄冇孫某等人家產共計銀四十三萬兩,戶部分得一半!鹽戶每口五兩安家銀,等待朝廷派員安置!孫某以下全部斬首棄市!家眷流宣大邊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