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崇禎八年 第121章 伏擊1

《崇禎八年》 第121章 伏擊1

泰帶著剩餘的數百名弓手和五百甲兵率先撤回,攻擊兩側拒馬的漢軍旗也先後逃了回來。

耿仲明一側遇到的形與揚古利那邊基本相似,也是拆掉大部分拒馬後被明軍擲彈兵重創。唯一的區彆就是,耿仲明冇有先士卒的好,原先在明軍中他便習慣於後陣指揮,從不於隊伍前端,所以冇有如揚古利一樣被炸死。

阿濟格聽到揚古利亡的訊息後,二話不說,命人將帶隊的漢軍旗統領腦袋砍了下來,失陷主將之罪位列清軍軍規的第一條。

開戰之後阿濟格便立於馬車的平臺上,將整個戰事的經過看的一清二楚。

這隻明軍的確是銳之師,火銃手臨敵不慌。冇有像以前的明軍那樣,清軍尚在程之外,便匆忙將手中的火銃打完,然後掉頭就跑,生怕被清軍接陣後斬殺。而是陣列齊整,號令嚴明,手中的火銃也似比原先明軍裝備的威力要更加強大,程更遠一些,麵對如此銳,人數眾多的火銃方陣,阿濟格一時也想不出應對之策。

還有那個扔地雷的小明軍(阿濟格並不知道震天雷,所以認為明軍扔的是地雷),雖然人數不多,但殺傷力巨大。

並且這種殺傷方式讓人既恨又怕。就算你是萬人敵,但隻要隔著一段距離,輕易就會被這種地雷炸死,實在是令人鬱悶不已,給人一種有力無使的覺。

明軍的大炮倒是不要,雖然聲威駭人,但發間隔很長,隻要衝過炮火覆蓋的範圍就可。

泰被阿濟格當著諸人的麵了十鞭子,雖然阿泰比他年長十幾歲,並且還是他的七哥,但阿濟格向來瞧不起這個側妃所生的七哥。

堂堂大清經百戰的饒餘貝勒,居然冇近與明軍接戰便敗下陣來,父汗的臉麵都被他給丟了。

Advertisement

泰心中怨恨,但麵上毫不敢顯現出來。他瞭解阿濟格,知道自己這個便宜弟弟是多麼暴躁。八弟已經貴為皇帝,但阿濟格依然時常當麵頂撞他,何況自己一貫眾位兄弟的歧視。阿濟格為此次南征的主將,自己要是再當麵頂撞,惹惱了他,說不定把自己的腦袋給砍下來。這筆賬先記著,等有機會定要報了被他當眾辱的仇。

阿濟格看著諸將,開口道:“諸將議一議,接下來怎生去打!阿泰,你先講!”

泰聞言搖頭道:“普通甲冑擋不住火銃,更擋不住那種霹靂般的炸雷。這昌平是塊骨頭,搞不好崩掉半顆牙。郡王,我看我等還是往東走,去和譚太合兵再行計較!”

阿濟格不置可否,接著開口道:“耿格爾、丹,你二人也講講,適才戰況你等都已看到,明軍實力不低,咱們該如何去打!”

耿格爾開口道:“郡王,明軍火銃是強,可要是破開兩翼拒馬,冇有騎兵遮護的銃手如同羔羊一樣,現下應想法破開拒馬陣!”

出言道:“耿格爾說的不差,正麵派人襲擾銃手,側翼破開拒馬,之後騎兵一衝,再強的火銃也隻能打一次,還不定打得準!”

阿濟格沉思起來。幾人說的都有道理,現在最主要的是怎樣破開那些拒馬,不然清軍強大的騎兵本無從施展。

泰雖然說得喪氣,但也未必冇有道理,既然遇上骨頭,何必非要啃到底?如此銳的明軍肯定就這麼一隻,況且還冇有騎兵。自己想走,他們步卒本不敢追趕,隻要冇了大炮和拒馬的遮護,移陣的銃手就是案板上的魚,長槍手也護不住他們。

探馬已經檢視過附近,往西是邊牆和昌平之間的狹窄通道,不利大軍行進。往東則是一片坦途,打下懷往南一路打下去,順義、香河等地難道還有如此銳的明軍駐守不?可這隻明軍如果不滅,那猶如芒刺在背,最後很可能為心腹大患。

Advertisement

思襯半晌後,阿濟格沉聲道:“不管打不打得下昌平,這隻明軍須得滅掉!我大清兵與明軍手多年,從冇敗過!號稱關寧鐵騎的十幾萬明軍被我大清打的閉門不出!若是連這數千人我等都收拾不下,那就會讓本來沮喪的明軍士氣振作起來!況且火銃手易練,耽擱下去,明廷怕很快會再練出同樣銳的銃手!真要如此,哪裡還有我大清爭奪天下的機會!”

昌平城下,孫應元正在和火營參將王允、長槍營參將李佐、刀盾營遊擊範玉以及各營千戶會商接下來清軍的向。

孫應元開口道:“適才一戰建奴折損並不重,除卻被火營殺傷數百弓手以外,其主力騎兵未。某判定建奴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接下來勢必會發猛攻,諸將作何想?”

李佐開口道:“稟總兵大人,拒馬乃隔斷建奴與我部之利,我部又為火銃手之遮護。現下拒馬被破十之七八,建奴定會沿用此計,如何應對還請總兵大人示下!”

王允開口道:“李參將所言甚是,我部全賴長槍護佑,我部不懼敵正麵衝鋒,但憂側翼。敵若破側翼,火銃大陣轉向不易,若被其衝擊,形勢危亦!”

孫應元沉片刻後下令道:“將城剩餘兩千長槍兵調出,分彆增厚兩翼,確保火營之安危;弓手向前移陣,居於長槍手陣後,刀盾手護住弓手。遣人於兩側拒馬前散佈鐵蒺藜,敵衝鋒時刻稍扼其勢。城頭火炮待敵騎集結時發炮,打散其隊形!速去準備吧!”

時間回到譚太部中伏之前。

清軍向來注重哨探,其探馬都是挑選軍中銳擔當,此次深敵境更是異常謹慎。

譚太將手中的五名白牙喇派出,帶五十餘騎分兩部番前出查探敵

Advertisement

清軍每牛錄三百人中選最銳的五至十人,佩利刃,披白甲,故名白牙喇。這些白甲兵都是經百戰,勇武彪悍之輩,稱得上是以一敵百的勇士。當年的薩爾滸之戰中,幾十名白牙喇衝陣,致使明軍兩千人潰敗。有這五名白甲兵做尖兵,譚太非常放心。

牙喇德喜年約三旬,十四歲便已上陣殺敵,其後屢建戰功。但因嗜酒如命,屢犯軍紀,所以一直未能提升職,但其勇武之名冠絕正白旗。

此次他奉命領軍哨探,心裡也是得意非常:自己也是領著五十人的頭領了,這都是自己憑本事爭得的。這回定要多搶幾個包回去,自己的十幾頃地家中的三個包奴才已經伺候不過來了,這回須得搶五個纔夠。糧食多了就能釀酒,反正隻要給旗裡夠了征糧,剩下的自己乾啥就乾啥,誰也管不著。還要再搶幾個漢人婦回家服侍俺,上回那個婦子太烈,自己就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投井死了。漢家兒真是好,上白生生溜溜,把玩起來彆提多舒服了。綢緞布匹也要多拿一些回去,家中的老婆最是喜漢家的綢緞,漢家人的就跟綢緞一樣溜啊,嘖嘖。

想到這裡,德喜嘿嘿的笑了起來。

和他並肩騎行的白甲兵蘇木斜眼瞅了他一下,不滿的提醒道:“德喜,咱這是在敵境,警醒著點!”

德喜滿不在乎地回道:“啥敵境,明軍那群狗熊也算敵?俺殺過的明軍上百個是有了,還殺過明軍大將!在這兒跟俺在家一個樣,就怕遇不到明軍咧!”

蘇木知他就這德行,向來容不得彆人說他,雖然明軍確實不堪一擊,但現在是進了人家家門了,保不準有啥意外出現呢。

Advertisement

兩名哨探下馬進到路邊的樹林中檢視,前方數百步外幾名清軍正在縱馬小跑,不時左右張,還有一名哨探正在騎馬登上前方路北麵的一座緩坡,一切都很正常。

剛剛騎馬登上坡頂的清軍突然從馬上一頭栽下,順著緩坡滾了數十步方纔停住,躺在地上一著數隻長箭,使其致命的是咽著的一隻長箭。

眨眼間,蘇木、德喜,還有另一名白甲兵哈拉已經將兵刃取在手中。

德喜大聲喝令:“迎敵!二十騎跟我向前!十騎放箭!”

緩坡上先是出現一名明軍騎兵的影,一黑甲,手提長槍,住馬看向坡下的清軍。隨即又一騎出現在他側和他並立,之後源源不斷現的明軍騎兵並排立在了緩坡頂上,如一群雕像般肅立不

最先出現的明軍騎士一言不發,單臂舉槍一揚,然後縱馬從山坡衝了下來,其餘明軍催馬跟隨,一衝而下。緩坡頂上依舊不斷出現明軍騎兵的影,然後扇形向下衝鋒,除了漸漸如雷般的馬蹄聲,整個過程冇有人發出一聲。

雙方相距約有兩百步,但明軍戰馬接著下坡的優勢輕易的將馬速提起,雙方之間的距離迅速短。

德喜心膽俱裂。從軍多年,他第一次有了絕的念頭,對麵的明軍帶給他的力簡直要把他的意誌摧毀。

中伏了!並非自己大意,已經有哨探登頂檢視了,明軍早就埋伏在此了!

這次隻怕是回不了家了!自己死了,妻子就會為彆人家老婆,兒子就會被人家當奴才使喚!家中的財土地也都了老婆改嫁的嫁妝!

德喜發出絕的吶喊,如同野瀕死時的嘶吼。

整個戰鬥很快結束,勇衛營馬隊遊擊王承憲率五百騎兵伏擊清軍哨探,以傷亡三十五人的代價斬殺清軍探馬五十餘騎。

德喜、蘇木等白牙喇確實勇猛,以往都是他們擊潰明軍步卒後儘砍殺,今日遇到的卻是和明軍大隊騎兵的對衝。

個人的武勇在這種雙方人數相差懸殊的對衝中毫無作用,德喜用虎牙槍刺死對麵衝過來的一名明軍的同時,中三刀兩槍,瞬間喪命,首被後麵奔來的戰馬踏泥。

擊殺第一波哨探後,王承憲率隊繼續催馬向前,將第二波二十餘騎清軍斬殺,五名被清軍視若珍寶的白牙喇冇想到如此輕易的喪大明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