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我兩支兵馬一前一後,轉眼從山谷殺到了山谷外。阿史那骨託魯見到李旭果然來追,一咬牙,立刻搖角旗,命令自己事先埋伏好的弓箭手們執行壯士斷腕之計。一萬五千多名弓箭手終於得到施展機會,排三個大陣,夾住山谷出口,引弓攢。彈指功夫,便在敵我之間開出了一條死亡地帶。
攪纏在一道博陵軍與狼騎被生生切開,敵我雙方不再接,中間空出了一個寬約三十餘步的緩衝地帶。在這條暗紅的緩衝帶上,千餘名狼騎與部族武士含恨倒地,雙眼向骨託魯,目裡充滿了憤恨與不甘。
他們當中有很多是主綴後掩護骨託魯等人撤離的,卻沒想到大汗如此回報自己的忠心。早知道自己保護的居然是頭白眼狼,他們又何必捨死忘生?既然最後一刻自己死得如此不值得,那麼,此戰開始也許就是個錯誤。說什麼爲了整個突厥民族的生存?如果不聽從阿史那家族的號令,此刻的自己也許正坐在氈包裡,地喝著新鮮的羊。春天已經來了,牛羊已經開始抓膘,即便不南下搶掠,持續的災荒也已經看到了盡頭….但這一切都晚了。武士們只能用最後的力量舉起頭,回層層山川后的黃雲。黃雲之下,碧草之上,是他們的故鄉。
“,死他們。不要停下來!”被自己邊兩眼通紅的伯克、埃斤們看得心虛,骨託魯繼續狂喊。所有被殺的武士都是爲了勝利必須付出的代價。爲救幾十萬人而殺死幾百人,這個付出他認爲自己給得值。當然,被箭死的袍澤中,沒有一個人姓阿史那,沒有一個是裡流著蒼狼之的突厥貴胄。
突厥弓箭手們聞聽命令,舉起木弓,不停地重複同樣的作。敵軍沒有停頓,還在繼續前進。羽箭雖然到的山風的干擾,威力減弱了許多。但在如此近的距離下,依舊集宛若冰雹。
層層的鋼鐵“冰雹”落下,濺起濃濃的煙塵。劇烈的山風吹來,將煙塵迅速託向空中,變黃的雲霧。雲霧背後,博陵軍踏著不變的步伐,向前,向前。義無反顧。兩翼的江湖豪傑高舉皮盾,追隨。
逃到遠觀戰的骨託魯突然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詫的景象。此刻博陵軍的第一排士卒手中握得本不是自己所悉的長槊,而是一個巨大的盾牌。他們用巨盾護住了持盾者本人和第二、第三排士卒。第二排博陵士卒則將手中長槊繼續向前平,爲魚鱗般巨盾添加出鋒利的鰭刺。而從第三排開始,無論長槊手還是陌刀手,皆把兵向前排弟兄的後腦勺角度高舉了起來,一邊追隨著鼓聲前進,一邊將兵有節奏的左右搖擺。(注2)
煙斜霧橫,博陵軍,江湖豪傑、河東弓箭手組的巨陣走出山谷。風聲蕭蕭,落箭若雨,這個鋼鐵巨陣在滾滾煙雲中須爪張揚,鱗閃爍。
哪裡是陳演壽預料中的鎏金鏜,此刻煙霧中所藏的,分明是一頭剛剛出淵的巨龍。
傳說中,蒙恬修築長城時曾經在地基中封了一條小龍。
這條龍,已經在長城下沉睡千年。
今天,它終於自己醒來!
注1:團,爲大隋軍制一箇中級單位,每團設一個校尉,下管轄三百人。團下爲旅,設旅率一,轄一百人。與近代不同。
注2:一直設想著古代中國軍陣的模樣,終不可得。文中此陣爲瑞典長槍陣和中國梅花陣的結合,乃酒徒臆斷,行家勿笑。
大明朝正德十二年冬,徐晉穿越到江西上饒縣一名窮困潦倒的儒童身上。這一年,明朝皇帝朱厚照正在邊鎮宣府遊玩。這一年,江西寧王朱宸濠正暗中運作準備謀反。這一年,家徒四壁的徐晉尋求出路,最終選擇考科舉,從縣試、府試、院試,再到鄉試,一路過關斬將,卻一步步捲入了寧王朱宸濠造反的漩渦……
朱壽一覺醒來,穿越到了大明洪武年間。家境還算富裕,可他震驚發現,自己竟是一個患有腦疾的人。算了算時間,太子朱標即將早逝,朱壽便趕緊跟一直照顧自己的爺爺商量一件大事。“老頭子,太子朱標馬上就要死了,咱們趕緊跑路吧!”一句話,就把爺爺給震驚住了。朱壽覺得,爺爺這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可直到有一天,爺爺穿著龍袍出現時,他懵了。“啥?”
一個好勇鬥狠的現代人,附身在一個窩囊的小錦衣衛身上.從造味精、販私鹽,開始積累資本,靠著惡人習性,走上了爭奪大明天下的梟雄之路.
穿越大唐。 蘇辰原本只想做個混吃等死的咸魚。 所以帶人將莊子打造成了個世外桃源。 但貞觀三年冬,大雪肆虐,天下受災,民不聊生。 有兩個自稱商賈的人,因為怒罵他撒鹽掃雪,而被家丁抓了起來。 一個自稱姓李一個姓房。 對莊子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每天更是追問蘇塵各種天下大事。 “你覺得當今圣上如何,他是否該對這次雪災下罪己詔?” “突厥犯邊,大軍壓境,你覺得如何才能退敵?” 蘇辰煩不勝煩,但偶爾也會指點幾句。 直到這天,姓李的家伙忽然說。 “攤牌了,我不裝了,其實我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