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孽子 第1439章 李世民的態度

《大唐孽子》 第1439章 李世民的態度

李泰要回京了。

這個消息在短短的兩天時間之中,已經傳遍了長安城。

如今的長安城,宗室子弟的數量已經下降到了歷史最低。

像是李泰這樣的親王,更是屈指可數了。

這個時候,李世民讓李泰回京,並且還將他從東萊郡王冊封爲濮王,註定是會給許多人都帶來各種各樣的聯想。

就連楚王府的人也不例外。

“王爺,據目前的調查來看,這個事是長孫無忌的手筆。我們的人從東萊郡王府中傳來消息,前段時間有長安城的來客拜訪過濮王。

在那個拜訪者離開之後不到一個星期,陛下就冊封東萊郡王爲濮王了。

而我們的人還打聽到,長孫無忌邊的大管家長孫寬,前段時間離開長安城去外地辦事了。

但是去到哪裡辦事了,我們沒有打聽到。屬下推測東萊郡王府中的那名神客人,很可能就是長孫寬。”

不得不說,楚王府報調查局的能力還是非常強的。

如今就是跟百騎司正面,也不好說到底誰勝誰負。

所以大唐的許多消息,李寬掌握的都不見得就比李世民

這一次李泰的事,也不例外。

“這一次於志寧安排人手去行刺小玉米,爲的就是激起我們楚王府和長孫黨的衝突。

我們能夠調查出一些東西出來,長孫無忌自然也可以。

再說了,行刺的事到底是不是他做的,長孫無忌自然很清楚。

明明不是自己安排的人手的,但是大家都把懷疑的眼放在自己上,長孫無忌自然也要考慮一下到底是誰會嫁禍於自己。”

李寬的神倒是沒有一

只是李泰回京,還不至於讓他到慌

Advertisement

“王爺您的意思是長孫無忌知道東宮的一些小作,所以纔不想賭注全部都在太子殿下上,特意去萊州把濮王殿下給請回來了?”

“很有可能是這樣。當然,長孫無忌發現的小作,不見得就是這一次行刺小玉米的事,也有可能是更早之前的一些其他事

只不過各種事合在一起之後,促他做出了這個決定。

當然,陛下一直都還是比較喜李泰,心中一直都有把他召回長安城的想法,這個應該纔是主要的原因。

要不然長孫無忌也不會輕易的跟陛下提出這麼敏的提議出來。”

李寬的這個推測,基本上都是符合事實。

這並不能說明李寬的腦子就有多麼的好用,而是因爲他掌握了更加充分的資源和信息。

同樣的,長孫無忌能夠做出很多推測,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

“那我們需不需要做什麼?”

這個問題,纔是王玄武今天最想要確認的問題。

自己到底要對李泰做什麼,這個事是需要李寬給出指示的。

要不然他也不知道方向是往哪裡走。

“現在做什麼都是不合適的,並且我估計雉奴才是最著急的那個人,我們就在一旁看著,安排人盯著青雀的靜就行了。”

李寬自然不會犯低級錯誤。

出手對付李泰,有什麼價值?

真的要對付兄弟的話,那就直接朝著李治而去就行了。

那樣更加直接,取得的效果更好。

……

“阿耶,陛下這個作,是什麼意思?我怎麼有點看不懂了呢。”

房府之中,房直和房再次的來到房玄齡的書房之中。

這段時間,隔三差五的,房玄齡就會把他們兩兄弟過來教誨一番。

Advertisement

房玄齡做了十幾年的宰相,對於李世民,對於朝中的局面,都是非常瞭解的。

眼下的這個場景,他自己也是到了一,一危機

以前,他算是帝黨的代表人,從來不站隊。

但是現在的況,顯然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了。

爲了房家的將來著想,他也開始考慮一些其他的東西。

這也算是人之常

畢竟像是魏徵那樣,到死都不敢爲自己的子孫後代謀福利的人,還是非常數的。

直,這個事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至現階段還沒有你們想的那麼複雜。

陛下思念濮王殿下了,正好長孫無忌又恰好提到了大唐立國三十週年的事,說到了大赦天下,說到了長孫皇后娘娘的忌日的事,所以濮王殿下的回京,也就變得理所當然了起來。”

以房玄齡對李世民的瞭解,這個時候的李世民,是還沒有下定決心要更換儲君的。

哪怕是他對李治的位置有所想法,也應該不是想用李泰來代替。

只不過李泰的份畢竟很特別,哪怕是李世民現在沒有這個想法,並不代表他以後就沒有這個想法,更不代表其他人就沒有這個想法。

“阿耶,怎麼我從外面聽到的說法跟你說的很不一樣了。”

因爲這個事涉及到儲君爭奪,涉及到楚王府利益,房也忍不住問了一句。

“什麼不一樣?坊間的那些說法,有什麼事是準確的?”

房玄齡的這個反問,讓房倒是無話可說。

雖然坊間很多時候都會流傳一些事的看法,但是大多數時候,這些流言確實是爛七八糟,沒有什麼準確度可言。

Advertisement

要不然也不會被稱爲流言了。

但是,有些時候,流言又會恰好會跟事實有一定的符合

很多人會覺得跟事實相符合。

“不管外面怎麼說,這一次濮王殿下回到長安城,對於長安城的局面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陛下的兒子,如今除了太子殿下之外,就只有楚王殿下在京城。

偏偏楚王殿下跟太子殿下之間的矛盾,已經越來越明顯了。

大唐新一的儲君爭奪,已經不可避免的要發生。”

直這話,應該是代表了很多人心中的認知。

這個時候的長安城,確實是氣氛已經不是很好了。

“你們說的都沒有錯,現在最麻煩的是陛下的態度也比較曖昧。長安城的這種況,他不可能不知道的,甚至這種曖昧態度,纔是造長安城如今局面的最主要原因。”

在自己兒子面前,房玄齡倒是願意說一些心裡話。

要不然到時候自己的兒子們判斷錯誤,做出了什麼不正確的選擇,代價就很慘重了。

這個時候,可是有株連九族的懲罰的。

一個人犯下的錯誤,不是他自己站出來承擔就行,而是需要一個家族去承擔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