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風暖接過忘提師祖遞給的黑匣子,開啟,隻見裡麵放著一卷牛皮紙的書卷。
這卷書卷表皮沒有一個字,書卷很薄,看起來很舊,但儲存得很完好,沒有一破損。
開啟,第一頁是一張人畫像,這個畫像識得,不久前也見過,正是帝山開山立派的祖師爺。在畫卷下方,注釋著他的生平和事跡,雖然寥寥幾語,但道盡了他的一生。
他是天地開辟之初有朝代伊始,一直流傳下來的正統皇室子孫。
他離世時,推算出朝代更替,天意自然,不可違拗,便將傳國玉璽隨著他一起長眠在了寒池山下。等待帝山後繼子孫,有明悟者,承他缽傳承,擇明主而投,守天下百姓長安。
在他之後,帝山無人闖過天地關絕地,他的,便隨著他離世,一直埋沒了千載。
直到前朝末期,帝山收了一個前朝皇室的弟子斬熠,帝山才重新在既祖師爺的正統皇室份之後,重新與皇室有了關聯。
也正因為收了斬熠,才開啟瞭帝山這百多年來與皇室的糾葛。
斬熠帝山山門時,尚是年。他山門不久,前朝便亡國了。南齊太祖得民心而得天下,在部署的擁護下,建朝南齊。
前朝太祖建朝後,請當時有名的天師擇都城而定,而那天師便是帝山的掌山人淩祝,是斬熠的師傅。他善於觀星辰,推法,研習五行八卦,斬熠是他唯一的徒弟。在斬熠的懇求下,他心生不忍,於是將新朝的龍脈地址從靈雲寺改瞭如今的南齊皇城。
南齊建朝後不久,太祖崩,高祖登基,斬熠也長大了,娶了南齊高祖的兒英夙。英夙放棄公主份,隨斬熠居於帝山,三年後,生有一子青凰。淩祝十分喜青凰,在他記事兒後,便親自將他帶在邊。
青凰年時,斬熠遊歷江南,帶回了江南葉家的兒葉嫣,那時,葉嫣已經懷有孕,即將臨盆。英夙公主大鬧帝山,得知斬熠為了復國而娶,一時大為心傷,含恨自刎,葉嫣隨斬熠進帝山後,方纔得知他早有妻兒,一時間也是大為驚怒,了胎氣,導致早產。
葉嫣早產後,生下一個麟兒,斬熠便背著葉嫣,將那個麟兒換去了南齊皇宮。
他早有準備,所有時間都掐得剛剛好,所以,連太後也不知自己的孩子被換掉了。隻覺得懷有孕時,興許勞太多,導致這個孩子天生弱。先皇和許家遍尋名貴好藥,自然保住了他的命,雖然弱,但還是安穩地活了。
而斬熠換回那個孩子後,很快被葉嫣發覺了。
葉嫣又氣又急,暈厥了過去。
淩祝得知後,也是氣急,一病不起。
帝山掌管戒律堂的一位師祖思索再三,覺得此事太大,帝山收了前朝皇室後裔為弟子是一罪,改換了龍脈地址是二罪,如今再加一個換皇子是三罪。這三大罪加在一起,若是傳揚出去,帝山便毀了。
這位師祖與斬熠好,十分有同門兄弟之誼,不忍將他逐出帝山,於是,與淩祝商議對策。
斬熠做完了這些事兒,跪在淩祝床前請罪。
淩祝覺得無論自己對斬熠是打是罵,禍已經釀,沒有了挽回的餘地了,若是強行挽回,那麼會牽連帝山,毀了祖師爺建立帝山的千百年基業。
他覺得自己收了這個徒弟,纔是帝山的罪人。斬熠是他唯一的弟子,從年時便跟著他,他與斬熠,無異於父子。做不到將他逐出帝山,一時間,也是難以決斷。
掌管戒律堂的師祖覺得斬熠換回來的這個孩子不能留在帝山,但若是扼殺這個孩子,他為帝山弟子,又做不到生殺無辜命,尤其這個孩子還是真正的南齊皇子。於是,一番思量之下,便自己做了主,咬牙將他帶回來的這個孩子作為帝山的棄子,丟棄在瞭帝山下。
淩祝無奈,覺得事已至此,隻能如此了。
青凰當時遊歷回帝山,對於孃的死,爹的變心,戒律堂長老棄了他弟弟,他一時間接不了。他本是心善之人,便下山,抱起了那個被棄的孩子,擇選了一人家,暗安置起來。
淩祝知曉青凰所為,便也沒阻止。
葉嫣醒後,萬念俱灰,生了自盡的心思,斬熠終究是葉嫣勝過有皇室脈的英夙,阻止了葉嫣,發誓他此生心願已了,從此以後,陪伴一生,再不沾染前朝和今朝之事。
葉嫣同樣斬熠,麵對他背負著國仇家恨,做下種種事,也是有可原,心之下,抱著他失聲痛哭。
斬熠覺得前塵種種,如大夢一場,在葉嫣子稍好後,便帶著他辭別了淩祝和帝山眾人,離開瞭帝山。自此後,失去了他們的蹤跡。
帝山有史記載,隻記載斬熠與英夙雙宿雙飛,殊不知英夙早已經自刎而死,斬熠與葉嫣離開瞭帝山。帝山除了留下一宗辛外,沒有留下關於葉嫣毫對外的記載。
斬熠離開後不久,淩祝已經到了天命大限時,將他一手帶大的青凰到了跟前,傳給了他帝山的帝師令。但對於他私下安置的不是他親弟弟,實則是南齊皇子之事瞞了,覺得不告訴他也好。
淩祝離開後,這一宗辛隻有掌管戒律堂的那位師祖知曉了,他座下隻有一個弟子,是如今的忘提師祖。
忘提師祖守著這一樁辛,過了一生,今日蘇風暖問,他方纔說了出來。
看罷這一樁辛後,蘇風暖想說斬熠真不是個東西,負了英夙,但又覺得,國仇家恨麵前,個人恩怨仇似乎都渺小如雲煙。不是斬熠,不知道他小小年紀背負著國家滅亡是如何長大的,也無權置評。
隻是可憐了他的師傅、當今皇帝、林客這三人,一生都讓人欷歔喟嘆,可謂是命運弄人。
------題外話------
太耗費腦細胞==
求保底月票,麼麼麼麼麼~
妝奪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