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娘子送我上青雲 第214章 殿試

《娘子送我上青雲》 第214章 殿試

第214章 殿試

中了貢士,接下來便是要等著殿試了。

殿試一般都是在三月舉行,而且日期一般況下也都是固定的。

殿試,又稱“試”、“廷試”等。

大興朝是有閣的。

殿試的題目一般也是由閣預擬,然後呈請皇帝選定。會試中選者始得參與。目的是對會試合格區別、選拔員等。

一般來說,貢士們隻要正常發揮,名次上不會有太大的變

不過這一切也都說不準。

當今聖上剛剛登基的次年加開的恩科,便曾經將會試中的前三換了倆。

所以,一切還得看殿試時答出來的題目。

因為最終是由皇上定奪的。

所以學子們早就在私底下托了關係來打聽皇上的喜好。

比如說,皇上喜歡什麼樣的字型?

再比如說,皇上喜歡引經據典,還是厭惡那些所謂的前人經驗?

這些,都是學子們想要知道並且加以利用的。

而柳承恩自然也從關先生和江元那裡知道了不關於皇上的一些喜好。

比如說,柳承恩現在的字型,其實就是皇上所中意的。

字型偏方正,讓人看一眼,便覺得風骨純正,符合皇上的偏好。

再有,皇上喜歡看人引經據典,因為這能看出來對方是不是一個博學之人。

可是同樣的,皇上又極其討厭有人拿先人的一些事來與他做比較,可以說是很矛盾了。

所以,殿試上無論是出什麼題目,柳承恩都覺得自己應該先著皇上的喜好來。

就算是不能再往前挪名次了,可是至是不能往下掉的。

保住二甲頭名,這就已經很不錯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再進攻一甲的機會。

六年前,聽聞皇上就將當時的會員給貶到了二甲的頭名。

所以,就看自己殿試時的發揮了。

Advertisement

而先前被傳地沸沸揚揚的幾個奪魁的熱門人選,竟然沒有一個了前十的。

最好的一個績也是在四十幾名。

至於先前看不起柳承恩的那個王顯仁,名次則是在一百名開外了。

若是殿試時再發揮不好,極有可能落得個同進士出,那這臉可就丟大發了。

並不是說同進士不好。

隻是同科的進士,會看不起同進士出的,而且其它的人也會看不起。

因為同進士多了一個‘同’字,那就意味著學問還差了一些,算是勉強被錄取的。

王顯仁先前可是京城的舉人中的佼佼者。

如今會試,卻是得了個這樣的名次,怕是回府後,有得的了。

若是換了普通人家,隻要是能中,那就已經是要燒香拜佛的了。

可是對於王家這樣的大家族來說,隻覺得王顯仁是丟了王家的臉麵。

可是會試已經參加了,那麼,殿試就是務必要去的。

否則,那可是要被治罪的。

殿試隻考策問,應試者自黎明,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

殿試隻一天,日暮卷,經卷、掌卷、彌封等收存。

既然中了貢士,那便要準備殿試了。

蘇錦繡一臉欣喜,本就不求柳承恩的名次,能中就行。

最起碼這是穩了。

接下來,就得為將來做準備了。

他們現在是兩家人都暫住在了江家的別府中,這多有不便。

最起碼,也是得分開住的。

可是在京城買宅子,這顯然是不太可能的。

手裡頭也沒有這麼多的銀子。

柳承恩和安崇明為殿試做準備,而蘇錦繡便拉著楊珊珊一起出門為租宅院做準備了。

大興朝的規矩,殿試後中一甲者會當場派,二甲、三甲則是在進行了朝考之後,會被分不同的地方學習如何做

Advertisement

不管是柳承恩和安崇明中第幾名,都是要暫時居住於京城的。

所以,蘇錦繡才會拉著楊珊珊去看宅子。

手頭上的銀錢不夠,若是租還好一些,起碼不會離衙門太遠。

可若是買的話,那他們估計隻能買京城最外城的小宅院了。

“這幾家都不錯,嫂子以為如何?”

楊珊珊現在隻覺得揚眉吐氣了。

總算是苦盡甘來,沒有白費了這麼多年家中對夫君的支援。

現在雖然隻是租院子,可相信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有自己的宅院了。

楊珊珊不懂這些,隻以為隻要階升上去了,朝廷就會給分派舍了。

蘇錦繡則是跟解釋了一番。

朝廷建有一批公租房,並設定“樓店務”掌收屋、邸店房廊稅等。

也就是說,這批公租房其實算是舍,一般也都是由一些新朝的員來租住的。

而地方上的員來京述職的話,另外會有‘樓店務’的人安排住,他們是不必自己另外再去租房的,也不需要出租金。

可是對於京來說,那就是需要租住了。

特別是對於一些新進仕途的人來說,那就更是隻能租了。

大興朝的舍製度還是很嚴格的。

什麼品級,住什麼樣的宅子,用什麼樣的瓦片,修什麼樣的大門,那都是不能違製的。

蘇錦繡是擔心舍到時候不好租,這才早早地拉了楊珊珊過來。

舍的租金其實相對而言還是比較便宜的。

若是租不到舍,那就隻能去租民宅,不僅離衙門遠,而且還貴。

楊珊珊聽得一愣一愣的,這種事家夫君也是不知道的。

所以,蘇錦繡一定是聽了柳承恩的解釋才會知道的。

換言之,柳承恩真厲害!

兩人四看房,一晃兩日一過,殿試的時間也到了。

Advertisement

柳承恩看著手上的策論題目,倒是沒有覺得多難。

隻是他再怎麼竹,也不能看到題目刷刷就寫,做人還是要適時地低調一些。

策文不限長短,一般在兩千字左右,起收及中間的書寫均有一定格式及限製,特別強調書寫,必須用正,即所謂“院”、“館閣”。

其實,就是字要方正。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柳承恩用眼角的餘注意到已經開始有人筆了,便不再藏拙,也開始落筆。

關於治理水災並且善後的策論,可不正是他當初寫過幾遍的嘛。

正所謂手到擒來,也不過如此!

第214章 殿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