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古代言情 嫡謀 第386章

《嫡謀》 第386章

雷家這麼一出,徹底打了任老爺子和任老太太的謀算,任老爺子現在還臥病在牀自然是想不出應對的辦法來,這便急壞了任老太太。

任老太太不甘心,可是雷家給出的理由也很充分,雷家家規有云雷家子弟四十無子方可納妾,這乃是雷家的祖訓,雷霆這個家主尚且不能違背,任老太太總不能去與雷家祖先理論。任老太太若是心照不宣地給雷霆預備幾個通房也就罷了,偏偏還想明正大地讓兩個孫同時嫁到雷家。

對於這個結果,最爲著急的便是任瑤英了,現在已經和任瑤華撕破了臉,斷然沒有再和好的可能,若是這次嫁不,嫡母那裡也不會再給好臉看,而任瑤華的手段……

任瑤英又開始整夜整夜的做噩夢了。

任瑤英在狗急跳牆之下也考慮過先下手爲強,在任瑤華親之前先與雷霆有一番實質的接,讓他不得不允了進門,可是本就沒有機會見到雷霆,就算有些魑魅魍魎的手段也使不出來。

雷家很厚道,雖然拒絕了任家的媵妾,卻也只是私下裡拒絕,並沒有將此事聲張。只可惜紙包不住火,加上任家之前也沒有刻意的瞞住消息,所以在雷家拒絕了任家之後不久,外面就將這件事傳得沸沸揚揚。

一開始還有人責備雷家不尊重親家,故意掃親家的臉面,不過到了後來之前被周蓉刻意宣揚出去的言論起了作用,看任瑤英笑話的人便多了起來。

任家知道了之後也惱不已,現在外面將任瑤英傳得越來越不堪,尤其是在周蓉的幸災樂禍和煽風點火之下,雲城裡大部分人都信了是任瑤英先看上了自己的姐夫想要去雷家做妾,最後被雷家毫不留的拒絕了,任瑤英了一場笑話。

Advertisement

任瑤英知道了之後差點氣暈了過去。到任老太太面前哭鬧了一場,求任老太太給做主。可是任老太太現在哪裡還有功夫搭理,見任瑤英進不了雷家已經是鐵板釘釘的事之後便將心思花在了那幾個陪嫁丫鬟的上,並且想要努力籠絡住任瑤華。

只是現在的任瑤華已經不是任老太太幾句好話就能哄住的了,經過一番對比,任瑤華已經清醒地意識到了誰待纔是真正的掏心掏肺。

七月中旬,任三老爺突然接到了一紙來自燕北王府的調令。燕北王府命盛士弘盛大人主持編撰一系列有關燕北十六州山河地理風俗名俗的書籍《燕山河圖志》,參與者除了燕北王府幾個文,燕北一些文豪名士,還有幾個來自雲書院的先生。

任三老爺也在這次的選名單之。他年紀雖然不大,在繪畫上頭的就卻是讓不人都折服,尤其是最近這一兩年,或許是因爲心境開闊了的緣故,繪畫上的境界也提高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將由盛大人主編的這一套地理風俗志,會設計到繪畫方面的問題,雲書院的院長向盛大人舉薦了任時敏。

《燕山河圖志》是一部方文獻,參與修書的人自然都有一個份,任時敏雖然只是被暫時借調。卻還是撈到了一個七品的職位。

任瑤期得到消息之後便明白了當初蕭靖西所說的那個時機的意思。

因爲參與修撰《燕山河圖志》,任時敏得到了一個職,雖然在平日裡只是一個掛名的閒職,卻還是讓他的份發生了本質的變化。而且經過這麼一挪,任時敏等於是又度了一層金,加上他當初去京都參加文鬥會立下的功勞,以後在雲書院裡便能順風順水了。

Advertisement

任瑤期在意的卻是。任時敏有了,以後三房行事就能便宜不了。

而云文放自從上一次從任家離開之後沒有了消息,任瑤期之前還擔心他會出什麼昏招。讓人注意了一下雲城的靜,後來才知道雲文放因事外出,已經不在雲城了。

倒是蕭靖琳來信問過任瑤期雲文放的事,任瑤期不由得懷疑雲文放的突然離開會不會與燕北王府有關。

不得不說,任瑤期還是很瞭解某人的。雲文放來了任家,怎麼可能瞞得過蕭靖西。只是以蕭靖西的爲人,自然不會學著雲文放跑到任瑤期面前來找存在,那不是蕭二公子的風格。

而云文放這會兒也很是惱火,他回去雲城本打算與雲家攤牌自己的婚姻大事的。雲二公子這幾年確實是長進了,雲家和依附雲家的那些家族手中的生意不,其中開鹽井販鹽的獲利佔了很大一部分。

雲文放在邊關待了三年,他也並不是只會埋著頭衝鋒陷陣,尤其是最後這一年雲文放在外頭做了不作,他現在手裡不缺人,又是雲家正正經經的主子,所以雲家原本從蘇家手裡拿到的鹽井漸漸的就被控制到他手上了。

這就了雲文放與雲家談判的籌碼。雲文放到不是想要用幾座鹽井雲家的長輩們就範,他是想要讓雲家正視他的能力,再不敢隨意左右只他配他。

不得不說,雲二爺的方向是正確的,只是可惜還不待他找準時機與雲家攤牌,就接到消息說手中的那幾座鹽井出了問題,雲文放雖然本不在意什麼鹽井不鹽井的,但是現在正是非常時刻,容不得他不在意。所以雲文放二話不說離開了雲城。

Advertisement

任瑤期只知道雲文放離開了,不過的細節因爲沒有人告知也沒有特意去打聽,所以還不知道。

任瑤華親之日定在八月二十九,在離著任瑤華婚期還有一個來月的時候,任三老爺派了人來接任瑤期和任瑤華回雲城。

任老太太是不願意讓任瑤華回雲城的,還想趁著最後的機會與任瑤華修復一下,便藉口婚期臨近不宜出門拒絕了任三老爺接任瑤華回去的要求。

只是沒有過幾日,雷家請的人又來了,原來雷家規矩大,在迎親之前還特意找高人算了一下時辰以及迎親的路線,結果得出任家老宅所的位置正好與雷家的宅子在相煞的對立位上。如果任瑤華從任家老宅上花轎的話會很不吉利,以後還會影響到兩家的運勢。

世家大族裡規矩多些也是正常的,只是雷家這陣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給任老太太添堵的行爲讓任老太太心裡多有些不痛快,但是任家怎麼也不敢得罪雷家的,尤其任老爺子現在臥病在牀無法主事,任家現在主事的任大老爺則是勸說任老太太不要計較這些虛禮,任瑤華的生父任三老爺則直接派了人來接任瑤華回雲城待嫁。

最後任老太太只能退讓一步,忍著不快讓任三老爺將任瑤華接走了。任三老爺已經接到了燕北王府的任命,現在已經能夠自立門戶了,所以任瑤華在雲城出嫁沒有人能挑出理兒來。

只是任老太太雖然同意任三老爺將任瑤華接走。卻是將那幾個給任瑤華準備的陪嫁丫鬟也一併送到了雲城。另外任老太太還派了個自己的心腹嬤嬤給任瑤華,就是之前被派去監視任瑤期的那位麥冬家的,任老太太將幾個陪嫁丫鬟的賣契從任瑤英手中拿了回來給了麥冬家的。

Advertisement

任瑤華對於任老太太的所作所爲只是冷眼看著,並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人給了便磕頭道了謝,然後帶著人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回到任家之後,麥冬家的和那八個陪嫁丫鬟都被周嬤嬤好生安置了,麥冬家的要往白鶴鎮送信也沒有人攔著,大家都相安無事。就連麥冬家的之前擔心的關於幾個丫鬟的賣契問題都沒有人過問,這讓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之餘,然後不爲了自己將來的前程欣喜不已。

這一日,任瑤期正與任瑤華一起在李氏房裡做繡活。卻是突然接到了雷家送來的信,且還是雷盼兒寫來的。

前段時日雷盼兒突然不給任家寫信來了,任瑤期便去信問了緣由,雷盼兒後來回了信。說是家中給請了先生,姨媽又每日裡督促做功課,所以寫信的時間就了。從那以後任瑤期和任瑤華又時不時的接到了的來信。雷盼兒在信中依舊是那副古靈怪的語氣,直到任瑤期和任瑤華回了白鶴鎮雷盼兒的信才又了起來。

而今日這封信卻是約任瑤華去見面的。

一起雷盼兒也京城約任瑤期和任瑤華去陪說話玩耍,所以這一封信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任瑤華眼見著婚期將近了,出門不太好。

任瑤華考慮了一會兒之後打算還是拒絕了,任瑤期倒是拿著那封信若有所思。

“還是我去見盼兒吧。”任瑤期笑著阻止任瑤華回信。

任瑤華聞言皺了皺眉,卻是道:“今日還是別去了,我覺得盼兒這個時候約我出門實在是有些奇怪。偏偏這上頭又真是盼兒的字,我先派人去雷家問問。”

任瑤期自然是知道這件事奇怪,這也是打算去見雷盼兒的原因。

有些事不趁著現在先弄清楚了,等到任瑤華嫁到雷家之後就更麻煩了。

見任瑤期還是決定要赴約,任瑤華道:“那我也一起去吧,兩人一起有個伴兒。”

任瑤期搖了搖頭:“我上郡主陪我去,郡主這陣子沒事正閒著呢。”

任瑤華聽任瑤期說要上蕭靖琳便放了心了,即便從未見過蕭郡主武,也知道的功夫肯定很好,而且在燕北這塊地盤上,誰也不敢對燕北王府的郡主下手。

於是任瑤華便派了人去找蕭靖琳。

蕭靖琳來的很快,任瑤期回白鶴鎮的這段時日蕭郡主閒得很,好不容易任瑤期一起出門,自然樂意極了。

蕭靖琳是帶著紅纓騎馬來的,不過到了任家之後卻是將馬留在了任家,跟著任瑤期上了任家的馬車。

任瑤期見今日騎過來的是一匹棗紅的馬,還打趣道:“它是小紅嗎?”。

蕭靖琳還沒說話,紅纓先是“噗哧”笑出了聲來。

蕭靖琳看了自己的坐騎一眼,面不改地道:“這是從王府裡的馬廄中隨便牽的,不知道什麼。”

紅纓卻是道:“郡主,這是這匹涼山寶馬的名字不是‘赤龍’嗎?”。

任瑤期笑著看向蕭靖琳,蕭靖琳裝作沒有聽見拉著任瑤期上馬車。

直到上了馬車之後。任瑤期纔看著蕭靖琳笑道:“我突然想起來一件事。”

蕭靖琳被任瑤期笑的心裡有些發:“什麼事?”

任瑤期右手支著下,緩緩眨了眨眼:“幾年前我們剛認識的時候,有一次一起坐馬車,你告訴我你的第一匹戰馬是自己從小養到大的,它的名字雪鷹。”

蕭靖琳:“……”

“不是小白嗎?”。任瑤期笑地道。

蕭靖琳尷尬地道:“小白是的小名,雪鷹是師父給起的。”

這一點蕭靖琳倒是沒有撒謊,雖然當時那麼說只是爲了故意轉移任瑤期的視線,讓不要追問想出來的那幾個小字。儘管不想承認,卻不得不承認自己想的那幾個小字確實沒有蕭靖西想出來的好聽。

任瑤期本就是在與玩笑,哪裡會計較這點小事。說笑一會兒便過去了。

雷盼兒在信中約好的地點是之前們經常見面的一間茶樓。

馬車到了地方之後,任瑤期和蕭靖琳便從後院徑直上了樓去了二樓的包間。

兩人推門進去的時候,便看到雷盼兒正端端正正地坐在廳中的圓桌上,一邊晃盪著兩隻小,一邊拿著一塊芋頭糕在啃著,一個穿著蓮青褙子的年輕婦人坐在側,滿臉笑意地看著,手裡拿著一方帕子時刻準備著給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