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孕肚退婚!太子爺拐她火速領證》 第1卷 第27章 我們都不干了!
樓誠一家三口灰溜溜的回到家,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著那些邱引派來的保鏢們。
還每個人發了十萬塊錢作為辛苦費。
正當樓誠發愁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能結束的時候,突然有一天,這些人全都從他家門口消失了。
夫妻兩個竊喜,以為是邱引已經抓到了樓予曦,所以就不再找他們的麻煩了。
樓誠重新回到他的那家小公司,發現公司里的員工一個個的全都不干活兒,聚在一起閑聊天。
“你們膽子都了是不是?我才幾天沒來,你們竟然敢上班魚?這個月工資不想要了?”
話音剛落,剛才聚在一起竊竊私語的幾個人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樓誠以為自己震懾住了他們,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剛把電腦打開,眼前就齊刷刷地出現了好幾封辭職信。
“樓總,我們都不干了。”
“您這里也沒什麼活兒,我們今天就可以收拾東西走人,拜拜!”
短短一上午,公司里的人走了七七八八。
樓誠氣的大罵:“呸!不干就不干!大不了我再重新招人!誰稀罕這些東西!”
但是他越想越不對勁。
什麼他這里也沒什麼活兒?
現在正是旺季,按理說是他一年當中業績最好的時候,怎麼可能沒活兒干呢!
樓誠隨便指了一個人過來問。
那人瞪大眼睛,很驚訝的樣子:“樓總,您還不知道?”
“我們公司的客戶全都走了!現在一個訂單都沒有。”
樓誠一拍桌子:“什麼?這是什麼時候的事?我怎麼一點都不知道?”
那人回答:“就最近啊,我們給您打電話來著,可是您一個都沒接,我們還以為您知道呢。”
他試探著問:“樓總,您能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嗎?我們公司還有業務嗎?”
要是沒有的話,他也想直接卷鋪蓋走人了。
不然他怕這個月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了。
樓誠噴了他一臉口水:“我才是老板!你一個臭打工的問什麼問!”
“一張臭就知道瞎說!公司當然會有業務!”
“你們都給我聽好了,全都好好干!我不會虧待你們的!”
說完樓誠抓起東西,出了公司大門。
他坐上車,就開始給原來的客戶一個一個打電話。
樓誠也想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可是那些人幾乎都直接掛斷了,只有一個人,跟他的關系還算可以,說了幾句。
“老樓,你跟邱家的恩怨還沒解決?”
“當初我就告訴你,邱引不是什麼好人,不要輕易招惹他,你不聽我的,為了錢非要把兒嫁給他。”
“結果就搞現在這個樣子!唉!”
樓誠很吃驚。
邱家竟然還沒抓到樓予曦。
然后他很生氣。
“樓予曦!你可真會害人害己!我不就是讓你嫁給一個你不滿意的人嘛,你竟然這麼恨我!把我們一家人害這樣!”
“你給我等著!我非要好好教訓你不可!”
說完他啟車子,往松清路方向開去。
-
曦甜蛋糕店開業第一天。
樓予曦事先做好了各種各樣的小餅干,給李姐和小芳,在門口和路邊分發給路人。
做的圖案新穎又別致,味道還好,不僅小孩子喜歡,很多大人吃了之后都眼前一亮。
短短一上午,店里來了許多客人。
樓予曦做的餅干幾乎銷售一空。
除此之外,做的小面包和小蛋糕也很歡迎。
趁著客人比較的時候,樓予曦留下小芳在前面幫忙。
讓李姐去后廚幫面,再烤一些餅干和面包出來。
下午一點,門上的風鈴叮鈴一響。
伴隨著許曉悅的聲音:“好香啊!”
“予曦!我們來看你啦!”
樓予曦連忙從后面繞出來。
上還系著一條淺的圍,長發在后挽了一個低髻,一雙玉白的手上還沾著一點面。
彎著眼睛笑,明眸皓齒,比起以前出幾分孩子氣。
謝嘉舟從進門開始就一直盯著樓予曦看。
他一直只把樓予曦當自己的朋友,但不知道為什麼,此時此刻,他的心突然了一下。
看著樓予曦和許曉悅抱在一起,他也不自地微笑。
謝嘉舟手將手上的鮮花遞過去:“予曦,這是你最喜歡的洋桔梗。”
樓予曦的笑容淺淺的,接了過來放在一邊:“謝謝。”
“你們先在這坐一會兒,我把手洗一下就過來。”
許曉悅不客氣地坐下來四打量:“予曦把這里布置的真不錯。”
“我就知道,予曦只要想做什麼,沒有不功的!”
謝嘉舟想到了什麼,眼神有些晦暗。
忽然許曉悅指著柜臺上的一只花瓶起來:“哇塞!這麼大一束洋桔梗!這至有999朵吧!”
“仔細看看,種類還真不!誰送的?這麼大手筆!”
“嘉舟,你買的那束真比不上這個,早知道你就換種花帶過來了!”
樓予曦從后面出來,穿著一淺掐腰款的刺繡連,勾勒出玲瓏有致的材。
想起這束花的來歷,抿笑了笑。
“是顧璟珩早上送過來的,999朵,99種洋桔梗的品類,估計花店的人都沒見過他這麼刁鉆的客人。”
許曉悅說:“原來是顧家太子爺!我就說嘛!”
壞笑著摟著樓予曦的腰:“看來你們的還不錯!也是,我們曦寶長得這麼,除非顧璟珩眼瞎,否則怎麼可能會不喜歡你!”
“嘉舟你說是吧?”
謝嘉舟低著頭把杯子里的水喝完,勉強出一抹笑:“是。”
樓予曦將剛出爐的餅干放在三人中間:“這是我剛剛烤好的,你們嘗嘗吧。”
許曉悅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放進里,香濃的滋味瞬間溢滿口腔,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真好吃!”
“予曦,我只知道你做蛋糕很厲害,沒想到餅干也做的這麼好吃!”
“我要是有你這個手藝,我也要開一家蛋糕店!”
樓予曦笑著說:“這還要多虧了大學的時候在那家咖啡廳打工時積攢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