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身後[暗戀]》 第13章 變故
第13章 變故
沈夏一直覺得骨折太礙事,沒想到因禍得福,周商嶼竟然願意幫一起值日。
翌日後座的生問起,沈夏只字未提幫忙的事。
沈夏覺得周商嶼并不像宿舍裏生評價的那樣高冷難以接近,從他們認識起,他便幫了不忙。
認為自己是幸運的,能夠看見周商嶼助人為樂的一面;同時自己也是不幸的,和他在同一個教室讀書快一年,能夠接到他的時間卻短得可憐,也因此印象格外深刻。
比起他的臉,沈夏更悉他的背影和腳步聲,即便撞見的次數得用手指都能數得過來,可清楚地記得周商嶼每天不同的著裝搭配,餘中瞥見那抹只片影便能準地認出是他。
太了解自己的境遇,沒有退路,沒有選擇,甚至連看到他和別的生站在一起時吃醋的資格都沒有。
更不指對方會將目停留在上片刻。
高二下學期,在那次值日過後,沈夏便再也沒能和他說上一句話。
六月底的期末考試尤為重要,決定了高三分班的標準。
沈夏知道一旦高二結束,那條在心裏格外遙遠的對角線將為他們之間有過的最短的距離。
*
期末考的考場座位是隨機排列,席臨這一次和沈夏分到了同一個考場,正好是前後桌。
這個學期以來,沈夏不僅讓班上的學生刮目相看,也一躍為了所有人遙不可及的目標。
明明手臂吊了一個多月,卻一點沒有影響的發揮,平時的努力看到了結果,二月份的開學考,功進了全校前一百名。
而後的三月、期中、五月幾次考試,所有人見證了教室門口那張照片下面的分數,從原先的不到五百分一路飆升到六百多分。
六月份,高二教學樓的表彰牆上第一次展出的照片,意味著躋于年級前十。即便是掛在末尾的第十名,也讓同班的席臨覺得驕傲。
13班向來是差生堆,從這個班級裏殺出了一位學霸,讓那些瞧不起他們的人開了眼。
沈夏了辦公室裏老師們裏的常客,上一次去找班主任表格,席臨聽到金老師還準備在期末考試後,讓沈夏在班會課上分一下學習技巧。
對于尖子班那些天賦型選手來說,聰明便是他們最大的武。而像沈夏這樣一步一步爬上去的人,的經驗才最值得學習。
考試第二天下午,正在播放英語聽力。
錄音結束後,席臨正要填答題卡,考場門口突然出現了金老師的影。他的臉比平時看上去嚴肅不,在門口喊了一聲沈夏的名字。
後排不快要昏睡過去的學生立馬坐直了,席臨看見沈夏起從考場出去,半分鐘後,再次回來,作卻突然慌不,甚至沒注意到桌子,差點被絆了一下。
席臨連忙扶住踉蹌的,擡眼卻見沈夏眼圈紅,著聲朝他說謝謝。
幾下收拾好筆袋,金老師已經和考場監考老師聊過,當即帶著離開了。
因為這個曲,不學生在竊竊私語,監考老師走上講臺,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繼續考試,不許頭接耳。”
沈夏桌上的試卷和答題卡被收走放在講臺,席臨想到剛剛沈夏急匆匆的背影,猜想大概是出了什麽事。
期末考試後,即將步高三的學生們并沒有假期,而是需要再補習一周才放假。本以為沈夏不過是一場考試缺席,卻沒想到一周裏都再沒來上過課。
期末考試公布的當天,績單發給了班上每個學生,席臨看到沈夏的英語績為零分,可仍然排在了班級第一位,甚至比他高出將近二十分,強者如斯。
補習一周結束,放假前,金老師將所有收上來的手機都發了下來。席臨當場建了一個班級群,朝大家說:“馬上高三,咱們藝生和育生全都要分出去,13班要重組了,所以會找個合適的時間聚餐。”
趁著大家在加群,席臨轉而看向教室的大家,問:“你們誰有沈夏的聯系方式?”
聽到這話,梓迎連忙出聲:“我有,但我這幾天給發消息都沒回,都請了一星期假了,班長你知道怎麽了嗎?”
席臨有些為難地搖頭:“我也不是很清楚。”
同班一年,和沈夏好一些的只有梓迎,如果連都聯系不上,其他人更是妄談。
梓迎將沈夏拉進群聊,聽到後排葉舒喊了一嗓子:“你們別加嶼哥微信啊,要加加我的!”
一個生笑著回應他:“加你幹嘛?你不有朋友嗎?得你。”
梓迎點進周商嶼的頭像,果然發現對方關閉了通過群聊添加他為好友的方式。
點進和沈夏的聊天框,期末考結束那晚,沒有回宿舍,梓迎還以為是回家住了,可連續幾天都沒出現在學校,老師也似乎了解,并未過問,這讓産生了擔心。
沈夏學習有多刻苦,別人不知道,作為同桌是最清楚的。早出晚歸,即便是課間十分鐘,其他人都在睡覺聊天,也在抓時間背單詞。
在梓迎的心裏,沈夏像是一臺從來不會疲憊的機人,擁有AI一般喜怒不形于的冷靜格,和超凡人的吃苦毅力。
在們忙著早、追星、聊八卦的時候,沈夏在刷題。在們熬夜半宿課堂上睡覺的時候,沈夏在認真聽講。
梓迎覺得,表彰牆上的位置是沈夏應得的。只是可惜期末考英語缺考,的排名落到了一百名。
能讓沈夏請假這麽長時間,恐怕不是轉學就是出了大事。梓迎并不知道對方的住址,微信也聯系不上,最後不得已,只能找到了班主任。
金老師還在辦公室裏沒走,梓迎連忙走上前去,詢問:“老師,您知道沈夏住在哪裏嗎?”
聽到這話,金老師嘆了口氣,說:“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之前開學登記的家庭住址已經變了,應該是回老家了。”
梓迎追問:“為什麽回老家?要轉學嗎?”
金老師搖了搖頭,語氣中是惋惜與無奈:“母親過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