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寧,川陝總督李國英正在準備南下重慶。
前幾天有準確的消息傳來,鄧名已經返回奉節,萬縣得而復失,現在明軍已經表現出對重慶的攻擊慾。
“我早就說過鄧名是前明宗室,是朝廷的心腹之患,奈何忠言逆耳啊。”李國英嘆息一聲。譚弘、譚詣戰敗後,李國英就向清廷預言過鄧名的危險,不過北京認爲李國英聳人聽聞,目的是推卸責任——這其實也沒說錯。結果在過去一年中,鄧名在雲南、湖廣先後大展神威,最後更公然耀武於南京城下,讓半壁江山震。
南京一戰結束後,李國英常常收到北京的詢問,讓他詳細彙報鄧名出現前後的況。但任憑李國英使出吃的氣力,他也探查不到任何鄧名在重慶之戰的經歷。眼看北京一遍遍催得,川陝總督就只好發揮想象力進行編造。不過除了瞎編的故事外,川陝總督也不是完全沒有真憑實據,拿下萬縣後他得到幾張鄧名親筆畫的皇宮風圖。李國英本人因爲沒有見過皇宮,所以不知道真假,就讓人把其中一張畫著金水橋的圖畫遞送北京。
除了金水橋的圖畫外,還有畫著宮殿的圖畫,但李國英覺得質量很差,多半屬於假冒僞劣。李國英雖然沒有去過北京,但他曾聽老大帥左良玉說過,北京皇城的城門“承天門”,非常雄偉,也是皇權的標誌;而萬縣收繳上來的圖畫中,皇城城門的旁邊卻提著“天安門”這三個字,李國英雖然出於謹慎而沒有把這些明顯是僞作的東西銷燬,但也沒有上繳。
結果僅僅十幾天後,北京的使者就趕到保寧,要李國英火速把獻圖的義士解送北京,一刻也不得延誤,北京方面要親自審訊此人。李國英能夠從北京的命令中到清廷的驚慌,不過獻圖的義士是沒法解送北京了,那些義士都是熊蘭的手下,現在又投回明軍那邊去了,還綁走了李總督的一千多名手下將士。
雖然沒有義士可,但李國英手中還有幾張圖畫,不出人只好拿這些畫差。此番北京使者的首領是一個前鋒營的將佐,李國英猶豫了一下,把那些天安門的圖畫也展示給那個前侍衛看。
本來李國英還以爲這個前侍衛會不屑一顧,和他一樣立刻斷定這些圖畫都是僞作。但出乎李國英意料的是,滿洲軍看完後,神變得異常嚴肅。尤其是讀出“天安門”那三個字的時候,這個滿人的聲音都發抖了,立刻讓川陝總督把所有有關皇城的圖片一張不落地上去。
李國英見狀大驚,不狐疑起來:難道從左良玉到其他士子統統都說錯了?或是承天門還另外有個小名天安門?
那些關於皇宮部的圖片,這個前侍衛都表示無法完全判斷清楚,他雖然曾經進過皇宮,但是很多地方本沒有去過,可那從那些他曾經到過的地方看,鄧名畫得沒有什麼錯誤。帶著這些重要的資料,前鋒營的軍急急忙忙地返回了北京,臨行前這些北京的使者還詢問李國英是否對鄧名的份有所瞭解。
萬縣向清軍投降時,有不人稱鄧名就是三太子,李國英雖然將信將疑,但也沒有相反的證據,就告訴使者鄧名乃是朱慈煥。聽說鄧名是這個來頭後,前鋒營的人更加張,朱三太子的號召力非同小可。至於爲什麼不公開,李國英也說不個所以然來,不過他猜測可能闖營有關。
北京的使者離開後,李國英就準備親率保寧兵馬南下,現在重慶由王明德鎮守,城有三千披甲兵,總兵力達到了一萬多,但這些兵力顯然不足以抵抗乘勝而來的鄧名大軍。幸好經過李國英一年的經營,現在嘉陵江水道的補給能力大大加強,能夠供應兩萬以上清軍在重慶常駐,眼下重慶城還有一些積蓄,短期部署個三萬部隊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被鄧名攻破重慶,那他就能連通東西兩川,而且有了一個侵嘉陵江水道的據點。”李國英反覆盤算著自己手頭的兵力,在保寧、廣元等地留下必要的防守兵力後,能夠增援重慶的兵力就會非常有限,大概只能有兩千多披甲和八千多輔兵而已。而經過湖廣和南京的連續勝利後,李國英估計鄧名能夠員的甲士在兩萬以上:“也不知道平西王的援軍什麼時候能到?”
對都的進攻當然也佔用了李國英相當一部分的兵力,向川西進攻的清軍有近四千披甲和七千輔兵。李國英覺得如果把這支部隊投重慶方向的話,四川的僵局就會難以打開,所以即使得知鄧名返回,李國英依然堅持原定的計劃。現在李國英的打算就是賭一把,賭自己能夠用利用兩萬多部隊堅守重慶一段時間,爭取出來平定川西的時間。
在李國英看來,這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就算鄧名能夠員兩、三萬的甲兵,這些部隊也需要大量的輔兵支援,會消耗明軍大量的資,集結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李國英知道依靠夔東的產出,鄧名完全無法供養這樣龐大的軍隊,只能消耗從湖廣繳獲來的資。只要能夠拖延一段時間,李國英覺得鄧名就會難以堅持下去,也可能會覺得得不償失而主後退,再次掉頭去進攻能夠爲他提供大量資的湖北。
李國英又看了地圖上的都位置一眼,他命令高明瞻返回廣元帶領部隊,如期展開對川西的進攻:“只要拿下了都,鄧名大概就會退兵了吧?”李國英判斷鄧名之所以出攻打重慶的意圖,就是覺得都還有一定的價值,至可以幫他養活部隊軍隊。所以一旦都失守的消息傳來,鄧名就該立刻失去繼續進攻的理由,從重慶到都之間都是無人區,明軍勉強行軍的話,糧草消耗太大,就算能夠進到都,高明瞻也可以把繳獲的糧食都燒個,李國英看不出鄧名奪回都能有什麼益。
“拿下都、重慶,我這個川陝總督也就算是實至名歸了,從建昌到都要翻越大山,西賊應該興趣也不大。嗯,這樣我沒有了後顧之憂,無論是夔東還是建昌都不會對我再興趣,我可以從容地積蓄力量,將來無論是平西王要再攻雲南,還是朝廷調集重兵圍攻三峽,我都可能分到一些功勞。”前不久高明瞻路過保寧,李國英曾經和他討論過四川的戰局,得知鄧名率領大軍返回後,高明瞻顯得非常張。李國英努力給這個副手打氣,表示自己會把鄧名的主力拖住,讓他儘快拿下都,然後再移師重慶與自己匯合:“堅守一段時間就夠了,高明瞻應該用不了太久就能拿下都,若是平西王的援軍能及時趕到的話,那更是高枕無憂了。”
……
此時,高明瞻已經抵達了劍閣。三王訌前,劉文秀對川北的力很大,清軍只把保寧當一個前哨站看,防重點在漢中,所以對攻打劍閣沒有毫的興趣;三王訌後,吳三桂員甘陝的全部力量去攻打雲貴,當然也不會多看劍閣這個無足重輕的明軍據點一眼。
李國英第一次打都的念頭,還是在譚詣投降後,當時他打算先花幾個月時間穩固萬縣,然後在六、七月前後出兵,走劍閣、江油這條路攻打都;但隨後兩譚先後戰敗,沒有能夠取得萬縣,重慶依舊到威脅,所以這件事就此耽擱下來了。雖然一直沒有餘力發起進攻,但李國英對劍閣等地的偵查工作和降活並沒有中止,因此高明瞻對劍閣的兵力瞭如指掌。
雖然知道劍閣只有一千多農民兵和幾百婦孺,有武的不超過一半,有盔甲的更是寥寥無幾,但高明瞻並沒有因此而大意,除了帶了三千五百披甲兵外,他還帶著十門大炮。主力部隊完集結後,高明瞻才下令全軍一起出,向劍閣全速出發,他希強大的軍容能夠徹底摧毀守軍的鬥志,順利說服劍閣明軍投降。如果明軍不肯投降的話,高明瞻就會在當天使用大炮發起猛攻。
可不等高明瞻率領主力抵達,前面的探子就報告劍閣已經空無一人,探馬檢查了劍閣附近的明軍營房,無一例外都已經被拋棄了。
“賊人大概二十天前就走了。”高明瞻親自檢查了劍閣後,得出了這樣的判斷,那時他纔剛剛開始集結部隊:“一年多以來,就沒有發現劍閣的賊人出來偵查過一次,投奔過來的降兵甚至說,他們已經有兩年多沒有對嘉陵江進行偵查了。怎麼會這麼巧,我才一集結他們就出來偵查了?難道消息走了不?”
不過高明瞻心中的疑慮一閃而過,他覺得這事不太可能,知道清軍有攻擊都意圖的人並不多。在這裡進行集結後,高明瞻一直止士兵隨便出營,據他所知這個命令得到了很好的執行,而且甘陝兵和劍閣那裡的明軍又沒有毫的,爲什麼要去通風報信?就算有,又是如何做到神不知、鬼不覺的?至於會不會是重慶那邊泄的,高明瞻更是沒有過毫的懷疑:首先重慶那邊幾乎沒有人知道此事,數高級將領如王明德雖然清楚,但他們肯定不會說出去,而且川西、川東明軍之間的聯絡也並不頻繁。
“運氣真不好。”思來想去,高明瞻最後認定是劍閣明軍因爲某種原因突然出來偵查,偶然地發現了自己的舉。
高明瞻原本已經把駐紮在劍閣的這一千多明軍視爲自己的輔兵,打算盡數徵發到自己的大軍中協助搬運,沒想到這一千多人力居然就這樣逃出了他的手掌心。不但明軍盡數逃走,他們還把所有的冬糧都搬一起走了,高明瞻看到那些空空如也的倉庫後,知道此次出征需要的糧食也會比計劃裡的多一些。
“看來降兵的話不能盡信啊,”去年投奔過來的那兩降兵一個病死,一個在重慶戰役中陣亡,高明瞻記得他們說過劍閣軍心、士氣並不高:“居然還能當機立斷撤退,而且還一起撤走了,而且還能控制得住軍隊,沒有人叛逃過來。”
高明瞻當然不知道,接到都報信後,劍閣守軍立刻關閉了關口,然後一隊隊分頭撤退的,遠比他想像的要從容和有秩序得多:“不過他們大概是在二十天前逃走的,所以也不會知道我到底集中了多兵力。”
當時已經完集結的清軍大概只有三千多人,這些兵力把劍閣明軍嚇跑不奇怪,不過明軍大概也不會認爲清軍會用三千兵力進攻江油。
“呵呵,劍閣天險,賊人若據險扼守,還是我軍大患,現在賊人倉皇逃走,將天險拱手相讓,本斷定他們已經不堪一戰了。”雖然沒能抓做明軍補充軍力,也沒能繳獲劍閣守軍的存糧,但高明瞻還是笑著鼓舞士氣。
聽到統帥的話後,清軍士兵也紛紛好,雖然甘陝綠營並沒有把一千多農民兵放在心上,不過心裡還是不可能一張都沒有,現在劍閣不戰而得讓清軍都鬆了一口氣。
“繼續前進,向江油進軍。”高明瞻下令道。
在進軍過程中,不死心的高明瞻還命令仔細搜索道路兩側,他仍盼著劍閣明軍沒有逃遠,而是抱著僥倖心理躲在附近。不過清軍的搜索隊一無所獲,道路兩旁沒有毫人類活的跡象,最後高明瞻也只好放棄:“罷了,可能真是逃去江油了,反正到了那裡把他們和江油的人一起抓住就好。”
景曆115年,天下紛亂,三國鼎立。昏迷三年了的壽王世子葉灼在這一天睜開了眼睛...葉灼本隻想安安靜靜的當一條鹹魚,做一個聲色犬馬的紈絝,可奈何,人太優秀了,到哪裡都會發光。且看葉灼如何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條隻屬於他的賢王之路!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贅婿當自強。 二十一世紀青年魂穿前知縣公子,沒有三千美嬌娘,更沒有十萬雪花銀。 唯有楊柳岸,曉風殘月,一曲離騷,道不盡的風流……
簡介:衛平穿越至硝煙彌漫的抗日戰場之上,憑借著高超的戰斗力和戰術素養,他訓練出一支號稱幽靈的特種部隊,背負著一個民族沉重的苦難和四萬萬人的悲憤,以眼還眼,以血還血。
明末亂世,世人皆瘋。一個郡王,如何生存?別無他法,唯有比別人更瘋!我是瘋王我怕誰!不服?來。本王發個瘋,弄死你!
簡介:葉凡穿越到了大興帝國,即將成為太監的他,被皇后侍女劫走了,成為皇后寢宮一個名副其實的假太監。一心游戲的葉凡,當然不會放過最美的皇后,通過不懈的努力,他終于如愿以償,當得知皇后的秘密后,他松開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