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60節 人心(下)

《伐清》 第60節 人心(下)

跟在鄭瓚緒背後的則是鄭襲,見到甘輝等人後,鄭襲也是後怕不已。

“鄭經害了建平候(鄭泰),藉口是建平候要擁立我作……”鄭泰一直是鄭經的堅強後盾,鄭襲本人是鄭經送到金門給鄭泰的,不過並不妨礙鄭經用此做殺害鄭泰的罪名:“在廈門大肆捕殺建平侯的部下時,死他們的罪名都是和我謀做,要是我再被抓住,如何能活命?”

聽鄭瓚緒和鄭襲說明了前因後果後,張煌言急忙帶他們去營地休息,同時接引逃難的金門明軍登陸。這一萬多兵和數萬軍屬都是驚弓之鳥,匆匆從金門逃離後一路向著舟山狂奔,到此纔算是驚魂稍定。

……

當夜,廈門,又是一支艦隊如離弦之箭,匆匆逃離廈門港。背後的廈門港火沖天,佔領港口的鄭經部下見到“敵人”已經落海而逃,立刻縱火燒燬了來不及開走的大部分戰艦,還指著夜中的艦隊破口大罵。

“陳將軍,我們去哪裡?”

逃到海上,艦隊的旗艦上,一個滿臉黑灰的偏將大口地氣,向他的統帥詢問道。

被問到的將領正是鄭功的右虎衛陳蟒。

在廈門海大捷中,陳蟒拒絕服從陳鵬的投降命令,親自率領一百餘人向領著兩萬人登陸的施瑯發起衝鋒,並把施瑯趕下了大海。大捷之後,鄭功提拔陳蟒爲右虎衛提督,左右虎衛在鄭功出征時就是藩主的衛隊,地位類似鄧名的三堵牆、遊騎兵,只不過編制更大。鄭功進攻臺灣時帶走了左虎衛,陳蟒奉命帶領右虎衛鎮守廈門,相當於廈門衛戍司令

Advertisement

鄭經在搜捕殺害了鄭泰的部下後,開始進一步清洗,那些在之前父子之爭中沒有無條件站在他一邊的鄭家舊臣陸續遭殃。鄭經先是派部隊對陳蟒的軍隊進行監視,然後就命令陳蟒去拜見他。但陳蟒已經知道了鄭泰部下的遭遇,不肯束手待斃,居然抗拒命令,率領右虎衛公開叛變。

陳蟒突襲佔領了廈門港口,還有許多明軍將領聞訊帶兵前來和陳蟒會師,肩並肩地對抗鄭經的軍隊,很快叛軍就超過兩萬人。見叛軍勢大,鄭經也沒有立刻展開鎮,而是派人來勸降。

陳蟒等人一邊和鄭經討價還價,一邊準備糧草、淡水,今夜就趁黑逃出廈門,臨走時還把港口的設施盡數點燃。

“去舟山。”陳蟒在逃走前,已經和其他叛逃者商議妥當,在金門海域外完了集結,然後揚起風帆向舟山而去。

在鄧名前世,走投無路的陳蟒在閩海盤旋了數日後,向曾經被他打得落海而逃的手下敗將施瑯投降。至此鄭功十年生聚、從四省召集來的豪傑壯士,一大半都帶著船隻和家人投降了清廷,讓福建清軍不費吹灰之力之就得到了和鄭經勢均力敵的水師。本來因爲黃梧海令而雙手空空的李率泰、施瑯,靠著這幾萬投奔過來的鄭家兵馬,輕而易舉地拿下了鄭功時代固若金湯的金門,不過對於鄭功經營近二十年的大本營廈門,李率泰、施瑯依舊不敢輕言進攻。

而鄭經此時也把廈門折騰得人心四散,每日每夜都有明軍浮海投奔清軍,見狀鄭經失去了抵抗的鬥志,下令全軍放棄廈門出逃臺灣。鄭經從臺灣返回廈門謀殺鄭泰的初衷就是統一事權,建立自己的無上權威。而他也確實達到了這一目的,代價就是把他父親留下的兵強將,百上千的戰艦以及苦心經營的金、廈全部拱手送給清廷,並失去了臺灣海峽的絕對控制權,還有鄭泰這個鄭家海貿的總負責人,以及絕大部分由鄭泰掌管的在大陸、日本、呂宋的合作伙伴。

Advertisement

……

這時,在廬州府,鄧名也接了江南各地員的私下問候,以及這些清廷員對明軍武功的祝福。

在款待這些員的時候,鄧名寫好了給蔣國柱和林啓龍的親筆信,兩封信的容完全一樣:“漢將軍名,帶戰艦七百、九萬大軍下江南,其中披甲四萬。”

“就這麼一句?”任堂吃驚地問道,他見到鄧名寫信時,就興致地湊過來想發揮一下自己在文學上的優勢。明軍已經得知東南府近來對舟山軍的態度發生不變化,任堂打算在信中痛斥蔣國柱他們居心叵測、背信棄義,在寫檄文這方面,任堂自信能比鄧名強不

“對,就這麼一句。嗯,字不多,這已經多了。”鄧名把兩封信——或者說兩個字條團起來扔到一邊,重新鋪開紙,再次提筆寫下:“披甲四萬。”

“好了。”鄧名在兩封信末都署上自己的姓名,又重重地按下自己的印信,命令把這兩封信立刻送去南京和淮安。

鄧名對任堂解釋道:“蔣總督和林總督就是兩個文盲,其它的字都不認識,就認識‘披甲’這兩個字。上次我和他們籤協議,字寫得太多了,超過他們識字能力和理解能力了,所以我不責怪他們。這次我的信簡單明瞭,他們倆一定能看得懂。”

(本章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