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重生異能 逃荒后種田:我有靈泉空間旺全家 第246章 石板進村引轟動

《逃荒后種田:我有靈泉空間旺全家》 第246章 石板進村引轟動

“你們快來,村口來了好多輛牛車”。

“還真是的,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多的牛車,好像有二十輛吧!”

“我剛剛數了,就是整整二十輛牛車。”

“薛大娘,你什麼時候算數這麼好了,我記得你上次十以都數不清的啊!”

“唉,我給你說,你還得多虧了吳晴晴家,他們家在教包包作坊的工算數,我兒媳婦回來教我兒子和孫子的時候,我順帶學了學。”

“哎喲,這麼大的事兒,我那兒媳婦還真是的,回家竟然不吭一聲,我等下工了,一定要問問。”

“你們說這麼多輛牛車是去誰家的?這排場還真大!”

“誰知道呢!”

“會不會只是從我們村中路過?”

“他們有道不走,干嘛要從我們村中路過,他們應該是到我們村里來的。”

“這有什麼好爭論的,等下他們走近了,我們問問就知道他們是來找誰家的了。”

“羨慕啊,我小時候就想買一頭牛,結果我現在都年過五旬了,還連一個牛尾都買不起!”

“我們大武朝可不準宰殺耕牛,牛尾你肯定買不起!”

“你看你這人還真是較真,就不允許我胡調侃兩句。”

“嘿嘿嘿,別氣別氣,怎麼不準了,叔你隨便說。”

“你們看牛車上拉了東西,你們看得清是什麼東西嗎?”

“離得太遠了看不清,等牛車走近了就知道是什麼東西了。”

大槐樹下閑來無事的村人就這樣東一句西一句的翹首以待著,等著這二十輛牛車的到來。

牛車剛剛進村口,還未走近大槐樹,大槐樹下的村人便坐不住了,紛紛圍了上去。

這份熱完全不亞于之前第一次看見劉三爺家馬車進村時候的熱

Advertisement

“哎喲,我還說拉的是什麼,結果是石板啊?”

“他們拉這麼多石板來我們桃花村干什麼?”

“石板當然是用來鋪地的。”

“我知道是鋪地,但是你知道是給誰家鋪地的嗎?”

“我們村誰家要用石板鋪地?”

“不會是給吳晴晴家拉的吧,他們家就正在修房子。”

...

正當眾人議論紛紛的時候,從領頭的牛車上跳下來一位四十出頭的中年大漢。

他先是對著村人拱了拱手,然后再出聲問道:“敢問各位鄉親,吳晴晴家怎麼走...”

這位中年大漢話還沒說完,就被一道聲音給打斷了。

“哎呀,還真被我猜中了,真是給吳晴晴家送貨的。”

中年大漢也不惱,笑呵呵的應道:“是,我們確實是給吳晴晴家送貨的。”

“我看你們不像是石崗村的,除了石崗村之外,這莒南縣還有其他的采石場嗎?”

中年大漢答道:“據我所知,莒南縣確實只有石崗村一家采石場。”

“那你們這是哪里的石板,你們又是打哪里來的?”

中年大漢爽朗一笑,“各位鄉親,我們是莒南縣的,我們這石板也是從莒南縣送來的。

我在莒南縣開了一家售賣石材的鋪子,至于這些石板基本都是我從隔壁縣進的貨。”

“吳晴晴家怎麼不從石崗村的采石場采購,反而跑去莒南縣采購,這樣多不方便。”

“聽說吳晴晴的兩個舅舅都在莒南縣的采石場上工,們家不是更應該照顧照顧石崗村采石場的生意嘛!”

中年大漢也將村人的這一番議論聲聽進了耳里,他解釋道:“這些石板不是吳晴晴姑娘找在下訂購的?”

村人反問道:“不是吳晴晴訂購的,還能是誰?難道是他爹吳二虎?”

Advertisement

中年大漢笑道:“這是縣令大人讓我們送來的,說是謝吳晴晴姑娘的謝禮!”

“什麼?”

“我沒聽差吧?”

“縣令大人?是昨天來我們桃花村的那個縣令大人嗎?”

“縣令大人還有幾個,我們莒南縣就只有一個縣令大人,我想多半就是昨天來我們桃花村的縣令大人。”

“后生,真的是我們莒南縣的縣令大人嗎?”

中年大漢笑著點了點頭,“確實是我們莒南縣的縣令大人派人通知我們送來的。

麻煩各位鄉親給我們指指路,我們好快點去將貨送到。”

聽到這里,大槐樹下的村人都震驚不已,紛紛猜測著吳晴晴和縣令大人的關系。

“后生,你知道縣令大人和吳晴晴家的關系嗎?”

中年大漢搖頭道:“我就是一個送貨的,我怎麼會知道縣令大人的事。”

他們還真是想多了,連他們本村人都不知道吳晴晴和縣令大人的關系,這個中年大漢應該就更加的不清楚了。

昨天縣令大人來通報表揚吳晴晴的事他們是知道的。

村長徐有田可是專門把他們都聚集在曬場里,專題學習了吳晴晴為大武朝創新和奉獻的神。

他們起初不知道吳晴晴做了什麼大事,讓朝廷都要通報表揚

直到最后徐有田說出了拌桶,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因為這個件,他們也才知道了吳晴晴是發明拌桶的人。

而他們之前一直以為的吳三虎,只是制作拌桶的人。

昨天除了通報表揚吳晴晴發明拌桶有功。

徐有田還讓他們在場的人,積極的建言獻策。

說這是大武朝的皇上要求的,要他們向吳晴晴學習,積極的為大武朝的發展做貢獻。

皇上那是他們在戲文里才能聽見的詞,萬萬沒想到他們從徐有田的口中竟然也聽見了。

Advertisement

而且,這個所謂的皇上竟然還知道吳晴晴,這是多麼大的榮耀啊。

他們作為與吳晴晴一個村的村民,頓時也覺倍榮耀,腰桿不自覺的都直了。

至于徐有田讓他們積極的建言獻策的話,他們便自拋之腦后了。

他們有幾斤幾兩,他們自己還是知道的。

他們都是一些榆木腦袋,哪里想得出那麼多的主意來。

因此他們也只能羨慕羨慕吳晴晴,再找機會沾沾就行了。

他們確實是羨慕吳晴晴的,聽說朝廷可是賞了吳晴晴一百五十兩白銀,還有五十匹錦緞呢!

這些東西對吳晴晴家來說,可能不算什麼,但是對他們這些沒啥賺錢門路的人來說,一百五十兩白銀可夠他們生活一輩子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