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時間到了八月,秋老虎來襲,天氣熱得人心發慌。
一大早,宮裡面來了旨意,宣國公府姑娘進宮面見皇後娘娘。而且是不分嫡庶。意思就是,大房,二房,三房的姑娘都要進宮。
這可急壞了老太太。沒個原因,突然就來了旨意,召見府里的姑娘,這究竟是個什麼說法。
老太太有心想從宣旨太監裡問出點消息來,可是宣旨太監就跟鋸的葫蘆一樣,什麼都不肯說。
宋安然示意老太太稍安勿躁,來想辦法。同時讓老太太安排姑娘們梳妝打扮,教導規矩,一會就要進宮去了。
宋安然送宣旨太監到花廳喝茶,一路上和太監寒暄,旁敲側擊地打聽消息。
出人意料的是,面對宋安然,宣旨太監竟然意外的爽快。
宣旨太監告訴宋安然,「皇後娘娘著急承郡王的婚事。」
後面的容不用宣旨太監說,宋安然也都想明白了。皇後下旨宣國公府的姑娘,這分明是要替承郡王選妃啊。此事麻煩得很。
不過此時宋安然更好奇宣旨太監的態度,為何面對的時候就這麼好說話。
宣旨太監也沒賣關子,直言說道:「咱家承蒙劉公公看重,自然要替劉公公分憂。」
宋安然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宣旨太監竟然是劉小七的人。
宋安然不得不嘆劉小七的能力,短短時間,他的手竟然已經到了皇后的坤寧宮。他就不怕手得太長,被人斬斷嗎?宋安然微蹙眉頭,替宮裡面的劉小七擔心。
不過宋安然轉念又一想,劉小七在宮裡面沉浮多年,又有劉福的前車之鑒,應該不會愚蠢到給人送上這麼明顯的把柄。
宋安然打算繼續試探這位宣旨太監。卻不料,宣旨太監嚴實,後面竟然什麼都不肯。
宋安然也是無法可想。
宋安然安排了人招呼宣旨太監,然後急匆匆返回上房,告訴老太太,皇后召見姑娘們是為了給承郡王選妃。
老太太皺眉,問道:「此事當真?」
宋安然點點頭,「此事八九不離十。」
老太太很煩躁,國公府從來就沒打算將閨送皇家。承郡王的份看著是很高貴,可是這裡面的風險誰也說不清。
宋安然又說道:「接到旨意的肯定不止我們國公府一家,孫媳婦想別家肯定也接到了旨意。」
老太太點點頭,「大郎媳婦,你說現在該怎麼辦?」
「妹妹們肯定是要進宮的。至於進宮後會不會被選上,事後該如何作,孫媳婦以為此事該趕告訴國公爺還有世子爺。有他們二人在朝中運作,應該能讓妹妹們免於被指婚的命運。不過孫媳婦拿不準二嬸娘和三嬸娘的心意,萬一們樂意讓閨……」
「就算們樂意,也得經過老和國公爺的同意。沒有老和國公爺點頭,誰都不準將閨嫁皇家。」
老太太厲聲打斷宋安然的話,顯然是太著急了。
老太太當即命人,將這個消息給在朝中當差的國公爺還有宓送去,讓他們二人留心宮裡面的況。
然後老太太又將所有的姑娘召集到跟前,細細叮囑。
姑娘們這會都是盛裝打扮,一個個看上去都是花容月貌。這讓來太太大皺眉頭。打扮得這麼漂亮,萬一被皇後娘娘看中了怎麼辦。
宋安然湊到老太太跟前,說道:「皇後娘娘喜樸素。」
言下之意,姑娘們打扮得華麗一點,說不定還能逃過一劫。
老太太這才放心下來,
老太太又重複叮囑,「進了宮都守著宮裡面的規矩,任何人都不能走,也不能說話。不懂的就不要裝懂,明白嗎?」
「孫明白!」幾個姑娘齊聲說道。
老太太繼續嘮叨,恨不得將自己幾十年的經驗一腦的傳授給姑娘們。
有丫鬟進來,說宣旨公公那裡開始催促了。
老太太嘆息一聲,「罷了,該代的老都代清楚了,你們好自為之吧。」
揮揮手,讓姑娘們跟著公公一起進宮。
國公府的姑娘們個個都很忐忑。們都是第一次進宮。並不知道這次進宮對們意味著什麼。不過也有聰明的從老太太的態度中猜出來一點幕,比如琴,還有瑤瑤。不過們也不敢來,就怕行差踏錯牽連到家族。
送走了姑娘們,老太太只覺著渾疲憊,渾力氣都被掏空了。
老太太對宋安然說道:「老乏了,外面的事你多盯著點。」
「老太太放心,孫媳婦已經派人到宮門口守著。一有消息,就會傳回來。」
老太太點點頭,打發了宋安然。
家姑娘全進宮,倒是讓葉家人和文家人驚疑不定。們想打聽消息,卻沒地方打聽。因為無論是二房還是三房,都是一頭霧水。
至於宋安然這裡,是一個字都不會。
姑娘們上午進宮,過了中午還沒有消息傳回來。就連宓那裡也沒有靜。
宋安然耐心等待,二房和三房卻著急得不行。們不敢擾老太太,就來擾宋安然。宋安然乾脆閉門謝客。現在說什麼都是多餘,不如等姑娘們回來后再說的事。
等到傍晚,姑娘們竟然同國公爺還有宓一起回府。
一時間驚了所有人。
大家齊聚上房。
結果宋安然發現人群中了兩個人,一個是大房的琴,還有一個則是三房的瑤瑤。
三太太哆嗦著,問國公爺,「我家瑤瑤呢?」
老太太也急切地問道:「瑤瑤和琴兒怎麼回事?難不出事了?」
「老太太多慮了。三丫頭和四丫頭都被皇後娘娘留在了宮裡面。同時留宮的還有鎮國公府的姑娘,定國公府的姑娘,吳國公府的姑娘,以及楊家姑娘,沈家姑娘,寧家姑娘等。」
國公爺口中所說的這幾家,都是京城文武頂尖的家族。
老太太頓時明白過來,問道:「皇后還沒定?」
國公爺搖頭,「還沒定!」
「沒定什麼?」二太太孫氏好奇地問道。
三太太葉氏也是眼地看著老太太。
老太太嘆了一聲,說道:「宮裡有意替承郡王選妃。皇后將姑娘們留在宮裡面,是打算親自考察姑娘們的品和才學。」
皇後娘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擔心僅憑一面挑選兒媳婦,又會選到關氏那樣的人。所以這次,乾脆將首次見面表現不錯的姑娘都留在宮裡面,慢慢挑選。
二太太孫氏聞言,當即就笑了起來,「恭喜三弟妹。瑤瑤要是被選中了,弟妹搖一變就了王爺的丈母娘。可惜我家婷婷沒這福氣。」
婷婷嘟著,一臉不樂意。顯然是記恨琴和瑤瑤會被皇后挑中。
三太太面無表,不喜不怒,也不理會二太太。
老太太不輕不重地說了一句,「老二媳婦,你說兩句。」
二太太孫氏呵呵一笑,「老太太,兒媳知道你在愁什麼。這種事發愁也沒用。正所謂姻緣天註定。要是三丫頭和四丫頭真同皇室有緣,我們攔也沒用。」
老太太哼了一聲。
宓卻在此時說道:「我們國公府之前嫁了飛飛到皇室,結果早逝。就算兩位妹妹的姻緣真的在皇家,我也要斬斷這份姻緣。」
宓說得殺氣騰騰,不容任何人反駁。
二太太孫氏被宓的氣勢驚住,不敢再說話。
國公爺連連點頭,說道:「大郎說的沒錯,我們國公府不需要攀附皇室。以國公府如今的權勢,離皇家越遠越好,免得被宮裡面猜忌。」
是啊,承郡王可是皇帝的嫡長子。萬一承郡王要奪位,到時候國公府的立場就尷尬了。本就是黃泥掉,不是屎也是屎。
國公爺不允許自家陷這樣尷尬的境地,所以這門婚事無論如何都不能答應。
不過像定國公府之類的,就不用發愁了。
定國公府本來就是本朝最大的外戚,他們家要不要和皇家結親,本就無所謂。
至於吳國公府,吳國公夫人娘家同皇後娘家有親戚關係。所以吳國公府也比晉國公府了一層顧慮。
還有鎮國公府,鎮國公被泰寧帝還有永和帝先後戴了綠帽子這件事,瞞得了天下人,但是瞞不了國公爺這類人。
因為有著這層原因在,鎮國公府的境相對而言也很安全。被戴了綠帽子都不敢吭聲的鎮國公,有膽量參與奪嫡之爭嗎?就算他敢參與,他有那勢力嗎?
總而言之,宮裡面對鎮國公府是比較輕視的。
再說沈家,楊家,寧家之類的。
楊家樹大深,將姑娘嫁給蕭譯都沒事。所以楊家再舍一個姑娘出來嫁給蕭訓,同樣不會有事。反正無論誰做皇帝,都不能輕視楊家,還得重用楊家。
至於沈家,沈家純粹就是投機。也不知走了什麼門路,了皇後娘娘的眼。
寧家更無所謂了,本就是皇后的娘家,嫁不嫁沒區別。
唯有晉國公府,樹大招風,極易被宮裡面猜忌。所以其他人家都可以將姑娘嫁皇室,唯獨晉國公府不行。
宋安然有些心虛,私下裡同蕭訓有合作。本質上說,這算是的私事。而且還是在婚前定下來的合作。但是嫁給宓,也是國公府的一員。外人極有可能將的行為看做國公府的默許。
宋安然拉了拉宓的袖。在想理由拒絕皇後娘娘之前,必須將的因素考慮進去。
宓示意宋安然不用擔心。此事他早有主意。
宋安然卻突然想起一件事。
乞巧節那天巧遇承郡王蕭訓。當時國公府的姑娘都跟在和宓的後。
蕭訓看著姑娘們的眼神,本就容易惹人猜疑。宋安然心想,今日皇後下旨召見國公府的姑娘,會不會同那日的見面有關聯。
果真如此的話,就有必要找蕭訓聊一聊,闡明兩人的合作方式。蕭訓若是再敢手國公府的事,就別怪終止合作。
最後國公爺拍板,和皇室結親的事要慎重。他會想辦法,讓琴和瑤瑤早日出宮。
二太太孫氏撇撇,覺著大房有些太小心了。難道國公府不同皇室結親,國公府就不會被猜忌嗎?這本就是謬論。
至於三太太同三老爺,兩口子都有些猶豫。還沒想明白,同皇室結親到底是好多還是壞多。
兩口子回到三房,就坐在一起商量。
三太太說道:「老爺,此事你得那個主意。」
三老爺不爽地說道:「大哥都做主了,我拿什麼主意。」
「國公爺是國公爺,你是你。瑤瑤是你的親閨,你不能不管。」三太太態度很明確。
三老爺蹙眉,想了想說道:「承郡王是嫡長子,他遲早會參與進奪位之爭。要是瑤瑤嫁給了他,那我們三房甚至國公府,都了承郡王的盟友。承郡王要是勝了,一切都好說。要是敗了,又該如何是好?反正這門親事好壞各半。」
頓了頓,三老爺又繼續說道:「要是承郡王勝了,那我們國公府就了外戚。要是瑤瑤生了兒子,那更麻煩,未來幾十年還要繼續同別的外戚爭。爭來的結果要麼生要麼死。反正做外戚,老老實實還能保命。一旦鬧騰得厲害了,說不定全組都得倒霉。」
三太太蹙眉,「老爺的意思是,不讓瑤瑤嫁給承郡王?」
三老爺皺眉深思,「其實大哥的想法也是對的。要保家族幾代人富貴,最好別做外戚。你看飛飛嫁給了魯郡王,最後落到什麼下場。宮裡面說打殺了就打殺了,一點面子都不給我們國公府。」
是啊,飛飛還是大房嫡長,國公爺的親閨。宮裡面都能不給面子,直接打殺了事。家瑤瑤只是三房嫡,和飛飛的分量比起來差了一截。要是瑤瑤嫁給了承郡王,一旦出事,國公府未必能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