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一千二十二章 山水有重復

《劍來》 第一千二十二章 山水有重復

陸沉嘖嘖稱奇道:“按照趙浮的這個算賬法子,好像比程虔提出的那個更能牽和凝聚人心啊。”

陳平安笑道:“陸掌教何必如此為難自己的徒子徒孫。”

陸沉明擺著是給趙浮接連出了兩個天大的難題。

先以樹枝勝整座合歡山,迫使趙浮無法盤山破境躋元嬰。這已經導致原本可以掙個盆滿缽盈、再讓程虔輸個底朝天的趙浮,功虧一簣。

這就已經是個死局了。

這還不止,陸沉再喊來靈飛宮湘君,讓坐鎮此地,使得趙浮束手束腳,不宜使出一些雷厲風行的下作手段。

陸沉臉尷尬,“稱不上,不能算。”

溫仔細自然聽不見陸沉言語,這位溫宗師只是將架在酒桌上,意態慵懶笑道:“真是辛苦趙金丹費心思了。”

湘君祖師突然神微變,再看向白茅的眼神,便截然不同了。

趙浮淡然道:“天無絕人之路,破局之法,也不是沒有,就看諸位有無興趣聽上一聽了。”

裴錢聽到這里,作為局外人,都有幾分好奇了。

陳平安說道:“不難猜,傳信其余兩國,放緩腳步,獨獨讓青杏國朝廷兵馬,更早到達合歡山地界,趙浮坐鎮合歡山,驅使山上眾人,與程虔和天曹郡張氏,來個徹頭徹尾的拼,當然前提是先撇下程虔,與柳氏皇帝沒談攏。與此同時,趙浮再暗中承諾那兩國,會讓出所有地盤和各家財,最終只余下一座孤零零的合歡山,愿意繼續牽扯和掣肘青杏國柳氏、金闕派垂青峰以及天曹郡張氏,此戰過后,合歡山今夜府上客人,可以全部給兩國朝廷禮、刑兩部置。趙浮得以息之后,他自會尋找機會,行斷尾求生之舉,強行終止盤山一道,帶著虞醇脂他們一同擔山而逃,只需找到那布陣的邊境府,在青杏國京城匿起來,趙浮不會急于報仇,最大可能,會一路潛逃到桐葉洲吧,耐心等待哪天躋了元嬰境,再來一趟故地重游,找垂青峰程虔和天曹郡張氏的麻煩。”

Advertisement

潑墨峰之巔。

天君曹溶,是第一次使用三山符,來到此地后,除了師尊,還有一個意料之外的人

曹溶先行拜禮,“曹溶拜見師尊。”

陸沉點點頭。

陳平安抱拳笑道:“見過曹天君。”

在老龍城戰場,這位白霜王朝的居道士,大放異彩,戰功卓著。

尤其是曹溶一手箱底的神通手段,更是護住了整座老龍城藩邸。

曹溶曾經祭出一本山水花鳥冊,其中四幅山水畫,分別鈐印有有白玉京三位掌教的私章,分別是大掌教寇名的“道經師”,真無敵余斗的“文有第一,武無第二”,師尊陸沉的“石至如今”。關鍵還有公認與白玉京最不對付的玄都觀孫懷中的一枚印章,“桃花又開”。

此外四幅花鳥冊,是曹溶靠自己的山上香火,求來的。

符箓于玄,“一鳴驚人”。龍虎山趙天籟,法印“雛”。

此外還有火龍真人,繡虎崔瀺。一人篆刻“嘰嘰喳喳不停”。一人花押“白眼”。

當年曹溶便是扯下了前邊四頁,宛如為一座大驪藩邸所在的老龍城,增添了四件法,四層天地陣法制。

曹溶打了個稽首,微笑道:“有幸得見陳山主。”

作為一位貨真價實的得道之人,自有獨步天地間的氣度。

當年寶瓶洲戰事結束,事了拂云游去,之后游歷數洲山河,曹溶剛從流霞洲返回,那邊有一與寶瓶洲秋風祠、海上夜航船差不多時候現世的古府境,其中有一條群山綿延而的龍脈,如一條懸空流轉的江河。天隅天蜀主,攜手道尋寶,畢竟是一被譽為“不死鄉”的玄妙地界,便是仙人,都要眼饞幾分,然后曹溶就到了他們,雙方起了點爭執,結果就是各自退出境。

Advertisement

陸沉滿臉幽怨,看樣子,自己徒弟都比自己牌面大啊。

陸沉說道:“曹溶,你給湘君傳去一道旨,就說我早已離開合歡山地界,讓接下來想如何就如何。”

曹溶再次稽首,“謹遵法旨。”

畢竟陸沉是除了一個師尊份,還是白玉京掌教之一。

“白尋人憂,生此頭發中。”

陸沉拍了拍弟子的肩膀,唏噓道:“曹溶,你也老了。”

曹溶低頭言語,“弟子魯鈍,辛苦尋道三千載,始終未能證得霞舉飛升之法,愧對師尊教誨。”

陸沉安道:“無妨無妨,反正你我師徒都一個德行,都靠自己師尊的面子走天下。”

曹溶道心再堅韌,又有外人在場,故而聽聞此言也是老臉一紅。

“既然道與之貌,天與之形。自然是臨摹山水,要先在畫外捉住山水。”

陸沉雙手籠袖,抬頭向合歡山那邊,“舊時天氣,換了人間。換了山河,舊時天氣。”

稍稍偏轉上移視線,陸沉沉默片刻,說道:“陳平安,記得與裴錢打聲招呼,一切目之所及,記憶人事,數目不要過量。畢竟不是自以為忘的,就是真的忘記,畢竟心神不一。”

若以臟腑對五行,就是肺藏魄,肝藏魂,還有一個心藏神。

而裴錢好像想要忘記什麼就忘記,想要記起什麼就記起。這似乎是從小就掌握的一門訣竅,是一種沒有道理可講的天賦。

陳平安點頭道:“已經與說過此事了。”

陸沉轉頭向陳平安,片刻之后,陸沉也沒說什麼,重新抬頭天。

不知何人,贈送何人,一枚竹簡,寫有山水有重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