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題外話

《劍來》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題外話

但是當荊蒿看到于玄邊的老秀才,差點,當真是差一點就轉頭走人。

上次在文廟議事,只是遙遙旁觀了一場鴛鴦渚的熱鬧而已,至多就是府上客人,山上道友,說了幾句不是那麼中聽的言語。

然后那個左右就興師問罪找上門,雖然只遞出一劍,就讓被譽為“八十道法皆登頂”的荊蒿,傷不輕。

讀書人脾氣這麼差,任你左右空有一超神化的劍,還是當不文廟那邊的陪祀圣賢。

于玄假裝沒看見那個境尷尬的荊蒿道友,只是以心聲笑問道:“老秀才,怎麼回事,貧道記得荊蒿只是挨了左右一劍,可你那弟子,又不是喜歡翻舊賬的人,一般與人問劍結束,某件事就算翻篇了,荊蒿不至于瞧見你,就這麼膽戰心驚吧?”

這還是于玄說得含蓄了,以荊蒿的為人世,只要有機會,是肯定會上桿子與文圣套近乎的,也會想著將某些事翻篇。

可憐荊蒿,堂堂流霞洲山上第一人,在遠猶猶豫豫,一時間為難不已。

確實,如果只是被打了一頓,荊蒿就當是啞吃黃連,忍了那個左右便是。

關鍵在左右離開沒多久,就又來了個讓荊蒿不得不主磕頭的大人,對方同樣是一位劍修,但是與宗門祖山所在的青宮山極有淵源。

如果說古蜀地界,是此人的得道之地,那麼青宮山,便是這位劍修的修道之地。

故而荊蒿這一脈,其實是鳩占鵲巢,屬于“借住”,只不過真正的主人,自從斬龍一役落幕,便消失了三千年之久。久而久之,一座宗門,除了荊蒿這位祖師爺,就無一人知曉這等驚人幕了。

老秀才笑瞇瞇道:“于老哥有所不知,當時在文廟,左右前腳剛走,那位陳仙君后腳就跟上了,等于又澆了一盆冷水在荊蒿的頭上,荊蒿被嚇得不輕。”

Advertisement

于玄愈發好奇,“怎麼講,給說道說道。”

老秀才說道:“荊蒿那一脈的祖師爺,與陳仙君道緣不淺,雙方關系有點類似……顧清崧與陸沉,所以后者如果出山,荊蒿就得讓出那座祖山了,歸原主,就算荊蒿找文廟撒潑都不管用。”

于玄恍然大悟,那青宮山,原來曾是斬龍人陳清流的道場?

所以當斬龍之人在文廟議事期間重新現世,天底下最恐慌的練氣士,可能就是自認“德不配位且技不如人”的荊蒿了。

果不其然,被陳清流找上門后,荊蒿就已在心中瞬間打定了主意,惹不起躲得起,干脆將整個宗門搬遷出青宮山地界,長痛不如短痛,雖說宗門必然會大傷元氣,可好過天提心吊膽。

不曾想那位一開始確有“收山”打算的陳仙君,好似臨時改變注意,言下之意,等于是送出了青宮山給荊蒿。

但是話里有話,算是與荊蒿提了兩個小要求,一個是被荊蒿關閉的弟子,他陳清流看得順眼,你得恢復對方的宗主份。

當時陳清流說是你不愿意就算了。

荊蒿當然不敢不愿意,自己的骨氣再百般不愿意,可肩上的那顆腦袋必須點這個頭。

陳清流當時的第二個要求,是說將來可能會有他的一個山上朋友,游歷流霞洲,如果順路去青宮山做客,讓荊蒿上點心。

被陳仙君說是“好兄弟”的那位山上前輩,道號“落魄山小龍王”。

還說以后荊蒿與這位道友見了面,便可以一眼認出。

所以荊蒿事后便通過各種渠道和手段,讓幾個得力的心腹弟子親自走了趟寶瓶洲,去打探落魄山的消息,結果傳回青宮山的報,卻讓荊蒿震怒不已,直接下了一道措辭嚴厲近乎申飭的法旨,將他們罵了個狗淋頭不說,在信末尾寫下兩字,再探!

Advertisement

原來寶瓶洲落魄山那邊,確實有一位青模樣的練氣士,但是按照第一封諜報顯示,卻是個在北俱蘆洲那邊走功的元嬰境水蛟。就只是一條地仙水蛟?也難怪荊蒿會暴跳如雷,你們是一幫蠢貨,當你們師尊也是傻子嗎?

第二份報,容更為詳細,連那個名陳靈均的真是條小水蛇,都給刨問底出來了,早先作為大隋高氏藩屬的黃庭國境,有條江,那陳靈均與水神關系莫逆,是個格極為跳的……青。只是后來遇到了那位當時尚未發跡的年輕,算是最早跟隨陳平安去落魄山修行的“元老”之一。

這就讓老謀深算的荊蒿愈發驚疑不定了。

一個斬龍之人,與一條元嬰境水蛟,稱兄道弟,誰信?

只是荊蒿打死不信,又能如何?總不能真被打死才肯信吧。

總之不管真相如何,都繞不開落魄山和陳平安就是了。

既然繞不開陳平安,那麼今夜見著文圣,荊蒿就更心虛了。

禮圣幾乎不手文廟事務,亞圣在蠻荒天下,所以如今文廟真正管事的,就是這個好似擔任臨時一把手的老秀才了。

老秀才笑道:“于老哥,先前你被仙槎道友罵那幾句,真不算冤枉了你。”

于玄無奈道:“手不打笑臉人,作為譜牒修士,常有觀禮,推不得,參加各酒局,酒桌上的人往來,免不了與人說幾句場面話。”

浩然九洲的流霞洲,屬于一等一的山水形勝之地,山上的修道有之士,都喜歡去那邊游歷。在那邊建造有別宮的別洲修士,不計其數。尤其是天隅天那對道,又是出了名的好客,竹海天的青神山酒宴,與天隅天的三伏宴,都極負盛名。于玄經常外出游歷,荊蒿又是個擅長湊熱鬧的,與于玄算不得朋友,卻也是混了個臉的,荊蒿對外說自己是于玄的朋友,于玄總不能專門發一封山水邸報說不是。

Advertisement

那荊蒿還是著頭皮,趕來這邊給于玄道賀幾句,再與文圣致歉。

老秀才倒是沒有板起臉說什麼,就只是笑呵呵,也不搭話。

不愧是號稱大大小小酒局破千場的荊蒿,事到臨頭,便豁出去了,與于玄談笑風生,再偶爾見針說幾句陳的年輕有為,反正愣是聊了小半個時辰才告辭。

老秀才坐在葫蘆上邊,自顧自喝酒,都要替于玄和荊蒿尷尬得摳腳。

期間荊蒿壯起膽子,與文圣旁敲側擊一句,說是自家青宮山,歡迎陳和靈均道友蒞臨寒舍,只是懇請事先與他們打聲招呼,他荊蒿必須在流霞洲邊境線上親自迎接貴客。

老秀才佩服不已,要境界有境界,要臉皮又臉皮,不得不說,有些位置,真是荊蒿之流才能坐上去。

老秀才便說了句一語雙關的話,“畢竟是山頂數得著的修道有之士,總不能一天到晚兩耳不聞窗外事。家務事解決好了,山外事也稍微上點心。”

只見那荊蒿神肅穆,起就是一個作揖,長久彎腰不起,來了一句斬釘截鐵的言語,“謹遵文圣教誨!”

文圣所謂的山外事,當然就是天下事了。

懂了,蠻荒天下那邊,不得自家青宮山一脈修士的影,一本文廟功德簿上,當有青宮山修士的名字。

荊蒿一走,就復歸清凈了。

于玄疑道:“老秀才,那位靈均道友是何方神圣?”

都是人世故拿得爐火純青的老狐貍了,于玄一下子就聽出荊蒿的言外之意,顯然是將此人與陳平安一般地位看待的。

老秀才笑道:“了不得,可了不得,先前道祖游歷驪珠天舊址,就是這位靈均道友負責為落魄山出面待客,第一次瞧見碧霄主,便大大方方邀請老觀主去山中做客,保證管飽。見著了道祖,更是不卑不,風骨凜凜,勸說道祖改個名字。”

Advertisement

于玄一臉震驚道:“什麼?!”

即便如今躋了十四境,登高遠,于玄還真不敢說自己就可以與那位碧霄主掰手腕了,甚至未來千百年都是如此。

況且都說這位東海觀道觀的臭牛鼻子老道,是出了名的睚眥必報,最喜歡記仇。

道祖多半是騎牛游歷了,那麼這位靈均道友的所謂“管飽”?不是當面挑釁是什麼?

一句“自出來無敵手,得饒人不饒人”,可不是什麼夫子自道的大話狂言,當年這位落寶灘碧霄主,也就是到道祖,才吃了個大虧,否則在漫長的遠古歲月里,在這位前輩手上吃過苦頭的人間“道士”,不在數。

至于讓道祖改名,又是什麼緣故?!

天底下真有這麼不知死活……膽氣豪壯的英雄好漢?

老秀才笑道:“于老哥得空了,不妨親自去趟落魄山,就知道那邊的風氣之淳樸、待客之誠摯了。”

于玄輕輕點頭,聽聞靈均道友的壯舉之前,那寶瓶洲落魄山,老真人可去可不去,現在覺得是必去不可了。

無法想象,不曉得怎樣的一方水土,才能養育出這般鐵骨錚錚的豪杰,怎麼覺比起顧清崧,依舊有過之而無不及?

天下修士,既有他于玄、邊老秀才、還有陸沉那樣的,確實屬于比較萬事好說話了。

卻也有碧霄主、余斗和鄭居中、高孤這般比較喜歡較真的修士,你去當面開個玩笑試試看?

此次于玄合道,確實比較突兀,出人意料,再加上浩然天下這邊,修士想要飛升天外,規矩重重,而且一些與文廟關系不佳、惡劣或是十分一般的山巔修士,也不愿意因為此事與中土文廟通報、求,多是想著哪天于玄返回中土神洲所在宗門,再去登門寒暄幾句。

所以除了顧清崧,還有荊蒿這種臉皮厚的修士,于玄那撥境界相仿的山上朋友,今天幾乎都沒有面。

老秀才合道所在,是桐葉、婆娑和扶搖三洲陸地,哪怕在天外,喊人不難。

只是三洲山河,滿目瘡痍,尤其是飛升、仙人兩境大修士,早已凋零得七七八八。

于玄試探與老秀才客氣一句,“不然貧道跟中土神洲的幾個至好友,知會一聲?”

老秀才滿臉猶豫道:“這樣不太好吧?”

天底下哪有主跟人討要賀禮的道理。

這跟火龍真人那種“你們人不到趴地峰不打、諸位的紅包必須得到,畢竟紅包再薄,好歹也是個心意”有什麼兩樣?

于玄便順水推舟點點頭,改口道:“是不太好。”

老秀才立即跟著改口,“其實也還好。畢竟是這麼大的喜事,只此一遭的事,比當新郎還難得。”

于玄一時無言。

你那關門弟子,如今真有這麼窮嗎?

沒記錯的話,之前在天外,他與白景,可沒掙。

退一萬步說,真沒錢,陳平安也敢在桐葉洲發起開鑿大一事?

于玄有點無奈,這事給老秀才整得好像越來越變味了。

老秀才長脖子眺遠方,笑道:“哎呦,青冥天下那邊來人了。于老哥,羨慕羨慕,朋友真多啊。”

于玄瞥了眼遠,笑道:“都是沒見過的,算哪門子朋友。”

老秀才盤而坐,拿酒壺敲了敲膝蓋,“此次青冥天下的最新天下十人,候補的人數有點多?”

于玄點頭道:“足足二十一人。”

先前即便尚未功合道星河,于玄依舊將人間一覽無余。

尤其是某些牽引星辰一道的練氣士,都是需要通過種種與于玄“拜山頭”的,所以老秀才的那句調侃,屬于一語中的。

其中白玉京,有三位道候補之列,當然,如果加上那個剛剛進神霄城的刑豪素,就有四位了。

第一位來此的青冥道士,是位出白玉京的年邁道,聃耳屬肩,白眉覆顴,相貌清癯,一看就是位老神仙。

老道士道齡極長,兩條雪白長眉,天生長眉者往往長壽,尤其是這類“耳曼者”,是典型的富貴壽考之相貌。

三教百家練氣士,其中以道士最為高壽,是公認的。

只是見著了年齡只是自己一個零頭的文圣,離開白玉京碧云樓的老真人也是笑著主打招呼一聲老秀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