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郡境,有三騎并駕齊驅于風雪天,循著地圖指示,岔出相對寬闊的道,轉一條山中小路。
晌午時分,只因為這場鵝大雪下個不停,三人視線模糊,使得本就崎嶇的山間小道愈發難行,虧得三人坐騎,都非劣馬,而是出自京城道院的駿馬,據說是山蛟后裔,雖然脈稀薄,但是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這趟出門,他們除了各自的通關文牒,最重要的,還是那道出自本國京城吏部侍郎親筆撰寫、由護國真人畫押、再由汝州最大道觀勘驗批示通過的公文。
為首一騎,年輕子,戴烏紗冠,穿一件厚實溫暖的碧青道袍。
曲眉頰,段看著顯瘦實,乘一匹淺黃駿馬。
一雙繡鞋微微出,輕點金鐙。
后邊兩騎,一男一,男子騎黑馬,作青素雅的道袍裝束,頭戴竹編斗笠,背劍。
子材魁梧,本就黝黑,在雪天映照下就更如黑炭了,穿得卻是花俏,一件描金團花的胭脂紅,袖口繡鸞。
作為隨從丫鬟,年紀不大,就是材過于壯碩了點。腰間懸配一刀樸刀。
騎乘的也是一匹高頭大馬,兩邊各掛一只老舊箱子。一箱裝,一箱裝書。
還有一件價值連城的方寸,小姐也一并給予保管,是家族老太爺在小姐躋府境之時賜下的重寶。
有了方寸,這趟出門,他們才可以輕裝簡行,除了各自斜挎包裹和馬鞍兩邊掛著的兩只箱子,那些可以折疊起來杌,食盒花幾,以及瓶瓶罐罐,都一并裝了方寸。
來潁川郡長社縣擔任一座小道觀住持的子,名簡素,在去年冬時分,剛剛躋府境,暫無道號。
師兄柴,字元嘉,觀海境,道號“繩墨”。祖籍并不在潁川郡所屬的南山國,而是師門金槨派道場所在的轂率國,國境古木參天,在青冥汝州極負盛名。
侍蘇乘,小名花俏。是個地地道道的“花癡”,擅長種植各種花卉,尤其通栽培牡丹,在京城那邊,簡家的花園都是小有名氣的,一半功勞歸花俏。
最近一年,天時可謂古怪,先是去年夏大旱,號稱五百年不遇,天下諸州水神、水仙一脈苦不迭,聽聞許多河伯直接被大日曝曬得金崩裂了,然后是冬就連綿暴雪,就說今日,都是暮春時節了,依舊是雪大如花,柴扶了扶斗笠,手擋在邊,說道:“師妹,明年開春,玉皇城就會按例頒發道號,你到了長社縣道觀那邊,千萬千萬,別忘記自擬幾個心儀的道號,最好在今年秋前就寄給京城家族和師門祖師堂,兩邊都好替你早做準備,幫你謀劃謀劃,爭取讓你喜歡的某個道號,保證能夠在玉皇城那邊通過,至書信往來一次,聽師兄一句勸,一些個意思太大的道號,就別想著運氣了,肯定通不過的,雖說每位道都有三個自擬道號,可以讓玉皇城報備,但是青冥十四州,一甲子才能到的盛會,寄希于此的天下道何其多,數以百萬計,每人三個,加在一起,輒就是千萬個道號,功討封的難度可想而知……”
簡素笑著打斷師兄的碎碎念,“跟白玉京玉皇城‘討封’,本來就是運氣的事,通不過是正常的,通過了才是意外之喜。反正討封不,大不了就用我們南山國自家的那些備用道號好了。”
各州道有無道號,是一道分水嶺。這意味著授箓道士找到了度師,如俗子及冠,有了個字。
只是在青冥天下,想要有個道號,可不容易。
各國朝廷,都專門設置有一座專門記載道號的檔案庫,每過甲子,修正、更新和補充一次,
因為天下十四州大小道觀,所有的十方叢林,都屬于白玉京,故而任何一位道的道號,絕對不能重復。
所以每逢甲子期限一到,就是一場多如過江之鯽的“求道”盛會,若是能夠得個玉皇城親自頒發、寄出一道公文的道號,就會被道視為“得道”,討著了一個天大的好兆頭,所以柴和簡素才會在閑聊中稱之為“討封”。而且創建玉皇城的道士,又是白玉京大掌教,道祖首徒,所以憑此得到的道號,意義非凡。
故而大掌教寇名,宛如這撥道甲子一屆鼎盛科舉的“座師”一般。
為了爭搶和預定道號,所以開春這一天,職掌天下道士譜牒道籍錄檔頒布的白玉京玉皇城,就會于子時“開門”,傳信飛劍、七彩符箓如蝗群一般,遮天蔽日,蜂擁而至,就為了幫助自家王朝道場的道求來一個早早相中的“意”道號。
十四州,許多早就是上五境的大修士,甚至至今都無一個正經道號,為的就是“運氣”,結果十幾次了,都未能討封功。
花俏手拍掉坐騎馬脖鬃間的積雪,說道:“小姐,朝廷禮部預留道號,從白玉京到咱們汝州,歷來都是被赤金王朝過了一手,可能期間還要再被其余幾個大王朝篩選一遍,最后才到我們南山國,就只剩下那麼百來個道號,還都是別人撿剩下的了,寓意平平,聽著就很一般,有些生僻晦得都不像道號了,我連某些字都不認識,竟然還有些三字、四字道號的,像話嗎,稍微過得去點的,早就被那倆門派祖師堂搶走,或是被那幾座最大的道觀跟朝廷走后門,悄悄花重金買走了。好不容易剩下幾個湊合的道號,也都是被人爭來搶去,打破頭去。”
見師妹還是有些心不在焉,柴便說道:“經常因為這個而起風波,許多豪門世族為此明爭暗斗,齟齬不合。”
簡素手接過飄落在掌心的落雪,喃喃道:“道號不也是外嗎?俗子爭名奪利,有可原,可我們是道士啊。”
柴搖搖頭,倍無奈,正要辯解一番,好讓師妹的想法不要這麼天真,太不務實了。
簡素明顯不愿跟師兄爭吵此事,已經笑道:“曉得了曉得了,我一定會上心的。”
此外,所有上五境道的道號,哪怕已經兵解離世的,后世都不得重復他們的道號。
聽說陸掌教就一直建議,要求對外開放歷史上那些玉璞境道的道號。
傳聞這位掌教還曾建議,將某些過世地仙的道號,白玉京可以代為封存、保管百年。
各個道場的后世弟子、徒孫,或是家族子弟,如果將來有誰功躋地仙,就可以補缺,算是繼承這個道號。在這之前,那位道士同樣可以按照流程走,擁有一個按部就班而來的道號,但是躋地仙之時,如果想要繼承道號,就可以走一趟白玉京玉皇城,親自取回道場祖師爺、或是家族先祖的那個道號,而且兩個道號并不沖突,無需取舍,可以同時擁有兩個道號,就像文人雅士的自號、別號。
但是可惜這兩個提議,都未獲得通過,整座天下都心知肚明,能夠駁回陸掌教建議的白玉京道士,就只能是余掌教了。
聽說浩然天下那邊,就沒有這樣的講究,只有一些大仙府的譜牒修士,道號才會被中土文廟嚴格報備和歸檔。
小門小派的譜牒修士,只要別聲張,得了便宜就著樂,不對外大肆宣揚此事,當然也別取那種名氣過大的“老舊”道號,一般來說都沒什麼,文廟書院管不過來,當地朝廷不愿管。至于那些所謂的山澤野修,就更可以隨便取道號了。
要說那座蠻荒天下,不提也罷,就是個無法無天的地兒,哪有半點規矩可言。
侍花俏憂心忡忡,“小姐,洪淼卸任之時,留了個不大不小的爛攤子,關于那頭流竄犯的鬼,份腳尚無定論,這頭鬼,至今還沒有被捕獲,蹤跡不明,我們還是得小心些。盡量多走驛路道,走這些山野小徑。”
山間古道,人跡罕至,道路狹窄,馬車本就上不來,山路間的凹槽,多是茶馬鹽商留下的馬蹄坑洼,道路積雪厚重,馬蹄不小心踩到,就會一瘸一拐,柴扶了扶頭頂的竹編斗笠,點頭道:“花俏所言不差,我們還是要小心。”
簡素笑道:“按照縣志記載,山中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廢棄道館,我們見過了,就繼續走路。”
柴無奈道:“師妹,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先前游歷集萃峰山腳的黃庭觀,還有隨后兩古舊跡,你好像都是這麼說的。”
汝州境,最大的名勝古跡,是那座建造在集萃峰山腳的黃庭觀,堪稱巨觀,被尊為由白玉京南華城分出黃庭一脈的道脈祖庭所在,觀所祭祀祖師,德崇道高,正是南華城的副城主,被尊稱為魏夫人,道號“紫虛”,青冥天下子元君第一尊。
魏夫人也是此次天下十人候補之一。
的嫡傳弟子當中,有位天授神通的冠,司職天下百花的開落,史書上曾有“分付群芳不出山,人間春季不開花”的舉,因此差點被余掌教親手拘押進鎮岳宮煙霞面壁思過,還是大掌教幫忙求,再與那位冠一并行走天下諸州,將百花還與人間,將功補過,才免去這樁責罰。
一般大的道觀,尤其是某某宮,往往保存有大量歲月悠久的碑刻,例如某年某月的重修碑記,香客們的捐產碑記,或是記錄家底的畝產碑記,以及還有那種專門記載道統傳承的香火碑記等。每有廟會,商賈云集,肩踵。每逢法會,更是仙凡雜,化形的怪聯袂而至,來此聆聽道家仙們的青詞寶誥,鐘鼓齊鳴,玉磬悠揚。
三騎冒雪來到了山間那座破敗不堪的道館,都有些失,原本按照地方縣志上所記載的容,道館側殿墻壁上題有一首佚名的龍蛇歌。記載了一樁仙家典故,曾有年樵夫,誤此山,因緣際會之下,得授仙法,曾涉水戮蛟捉龍虬,妻二仙而歸,最后在市井間看破紅塵,攜手道重返山中,建造道館,這位得道館主擅長丹青,曾在自家道場立起一屏風,親手以畫筆點簇群馬,千變萬姿,栩栩如生,每過一年便有一匹駿馬“躍出”屏風,化作靈奔騰于天地間,屏風上的這匹馬便會隨之褪去,等到百年之后,彩繪群馬皆已經變作白描。館主喜好游戲人間,經常姓埋名,在各國皇宮龍璧上為龍點睛,一遇風雨氣候,壁上石龍便會抖軀髯,一飛沖天,或是豪門影壁、書房桌案之上繪畫鷹、雀,活靈活現,見之為真,手拂之方知為假。相傳此仙還曾畫龍于白素絹布,贈予某位末代亡-國之君,絹布舒卷間便有云氣繚繞,將其珍藏在畫匣之,常有悶雷震……最終館主攜兩位道一并飛仙離去。余下空無一人的道館,過路樵夫和羈旅商賈,都說經常可以聽聞群馬于壁上揚蹄夜鳴,如同與在此借宿的路人索要飲水、草料……
結果到了早已淪為廢墟的道館,什麼都沒有瞧見。
別說是那架屏風了,就連偏殿壁上的那幅馬圖都是布滿斤斧鑿痕,甚至許多青磚都被人撬走了,估計被雕琢了磚硯,了后世文人桌上的案頭清供吧。
簡素嘆道:“可惜就這麼廢棄了,不然在這里建造一座府城道院,綽綽有余。”
柴笑道:“若是縣志記錄果真是真,館主仙人曾經親繪素龍贈予前朝皇帝,那麼作為新君的南山國開國皇帝,當然不愿意在此重建道館了。”
在偏殿暫作休歇,勉強借著殘破墻壁躲避風雪,花俏從方寸當中取出家伙什,開始生起火堆,架鍋煮飯,再給道柴溫了一壺黃酒。
簡素坐在小繡凳上,想起一事,問道:“靈境觀那邊的況?”
“師父,星辰子說,他師父煉了個在天上飛的大舟寶貝,全天下只有他師父會,是真的嗎” “真的。”曹振看了看腳下的超大型飛峰,點頭。 “師父,你聽說了沒?青龍峰上的那條蛟,好像有變成金龍的可能!” “咱們家風水池裡,撈條青龍拿去玩,不要打擾我炒菜。” “師父,我聽說……” “不管你聽說了什麼,去我的房間找一找,都……啊,等一下,讓你師姐先出來。”
山野村姑,亦有凌雲之志。 我輩女修當自強! 這是本土修仙者的故事,這是小人物的奮鬥史。 沒有重生、穿書、金手指。 有的,只是那一往無前的信念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