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夫子自道捫心自問

《劍來》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夫子自道捫心自問

“武夫由六升七,是為金,金破境,就是能夠與中五境練氣士一般風的遠游境,所以才會被稱為羽化境。”

“煉神三境,尤其是金境,傳聞別有天,或憑個人機緣或是家學師承,得以另辟蹊徑者,就可以借助驅使、聘請、祈求三法,就像請神上一般,用來加持自魄,如沙場士卒披掛甲胄,如煉氣士穿法袍。只不過我所學拳法,不走這條道路。”

“至于九境山巔境,以及在此之上的止境。在這之間,我只說有一關隘,名為‘撞天門’。”

陳平安微笑道:“你們今天聽說過,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學武教拳是有的,但是喂拳不是喂飯,得靠你們自己熬。”

就在此時,草原之主拓跋大澤抱拳,眼神誠懇,用一口蹩腳的中原雅言開口道:“懇請陳劍仙不再藏私,傾力而為,給我們抖摟一手絕學,反正我這輩子不敢奢什麼山巔境,止境更是想都不敢想了,就想著能夠親眼看一看到底什麼是止境武夫的大宗師氣象!”

“既然你都這麼說了,還覺得我會讓你看見嗎?”

陳平安反問道:“你當是花錢看戲呢?嗯?”

程元山開始擔心拓跋大澤這小子會不會躺地上睡覺了。

拓跋大澤卻是神不變,反而大笑不已,大聲道:“方才說了幾句矯話,陳先生容我改個口,老子這輩子要去山巔看一看,親自領教什麼‘撞天門’!至于與不,死了才知答案!”

也不見陳平安拉開拳架,一襲青衫依舊只是抬腳再跺腳。

以這座大木觀和秋氣湖祖山作為中心,剎那之間,在周邊高高豎立起四面墻壁。水起懸天,人心魄。

四面高墻無聲無息退回湖中,顯而易見,那位青衫劍仙這是抖摟了兩手大宗師修為?

Advertisement

拓跋大澤張著,沉默片刻,嘿嘿笑道:“陳先生,說真的,我兩了,能不能坐著休息一會兒,緩一緩?”

陳平安笑著點頭,“能屈能大丈夫。”

“武夫煉氣魂魄膽,那麼煉氣士在三魂七魄一途的研究,只會更深更遠。其中三魂為胎、爽靈、幽。”

“煉氣士境界劃分更多,總計十五境……”

陳平安抖了抖袖子,那幅武夫人山河圖消逝不見。

當陳平安說到這里,懷復突然開口言語,“先前陳先生有一語,‘通于神明,參于天地’,又說不見其事而見其功,謂之神。”

一陣嘩然,一眾議事員雖然聲音都不大,但是聚在一起就不小了,都覺得你這位山君在要關頭,問東問西作甚?!

畢竟煉氣士未必對武道境界太興趣,但是純粹武夫卻一定對煉氣士境界不敢有任何掉以輕心。

模樣的山君懷復,置若罔聞,只是盯著那位青衫劍仙,繼續自顧自說道:“我對于自己如何為山水神靈,不想著追本溯源,但是心中卻有疑,這些年來始終百思不得其解,在此虛心請教先生,若說人難得,那麼死而為鬼,其中某些文武英靈,之所以有異于神識昏昧、漸漸消散天地間的孤魂野鬼,在于一點人真靈不散?還是前世存善心行好事得善果得好報使然?若果真是此理,生人死后為何又會轉為厲鬼,又為何我觀看某些鬼的生平業報,明明是前生惡行累累之輩,卻能長久存在于人間,甚至是竊據山水,建造祠廟立起神像,堂而皇之百姓香火?難道是還需要再往前尋求脈絡,追溯三世甚至是更多的業力和因果之循環?”

陳平安猶豫了一下,說道:“我只清楚英靈的出現,能夠長久行走于間而無礙,確是一點真靈不滅使然。其余不知。”

Advertisement

懷復點點頭,“我未來自行探尋答案。”

也不用陳平安開口說話,他就自己一屁坐在椅子上。

孫琬琰跟著詢問,“我也有一問想要請教,曾經在書上見到一句話,惟天下至誠能盡其,此語有理無理?”

陳平安點頭笑道:“當然有理。”

孫琬琰笑道:“那就更奇怪了,在座某些家伙,也算得什麼心誠之人,或者說是……好人?”

陳平安淡然道:“能否修道,神,上山仙,無關善惡,只在純粹,且在機緣。”

孫琬琰言又止。

陳平安微笑道:“所以才要另外的某些人同樣站在這里,別給某些人讓出位置和道路,孫道友,你覺得呢?”

孫琬琰眼睛一亮,儀態萬方地側施了個萬福,笑著落座。

那個自號陶者的老人,沙啞開口道:“一事求教,何謂修道?”

陳平安答道:“其有矣,惟其時矣。故而心誠則形,形則有神,神則能化,有理之義而遇事愈明,變化代興,是謂天德,是為修道,是謂至人,是為得道。”

“夫子自道即是傳道!”

老人咀嚼片刻,贊嘆不已,笑著抱拳道:“老胳膊老了,請夫子賜座。”

陳平安出手,微笑道:“老先生只管隨意。”

鐘倩算是看明白了,敢是臉皮厚一點的,就都能坐回去?只說這個老家伙,是鬼吧,扯啥老胳膊老的。

所以鐘倩咳嗽一聲,扭扭半天,才試探開口問道:“陳山主?”

陳平安笑道:“自家人,知知底的,要坐也行,站著軸也可以,只看鐘宗師當下的心。”

鐘倩哪里會客氣,趕坐下,靠著椅背,長雙,雙手扶住椅把手,舒舒服服吐出一口氣。

反正我已經仁至義盡了。

Advertisement

自己跟著山君懷復,孫琬琰和那個老家伙,幫著你們盡可能多爭取一些時間去記住第二幅仙圖了。

陳平安繼續說道:“下五境,銅皮境,草境,柳筋境,骨氣境,筑廬境。與武夫煉三境同異,諸位自行會。其中第三境,別稱留人境。”

“中五境,府境,觀海境,龍門境,金丹境,元嬰境。‘結金丹客,方是我輩人’。高君如今就是金丹境,與元嬰境一起稱為地仙。可以神出竅遠游山河,可以淬煉出一副。”

“上五境,玉璞,仙人,飛升。第十四境,天人合一,暫名合道。第十五境,沒有名稱。”

相較于第一幅山河圖,這位陳劍仙似乎關于第二幅星象圖,說得過于言簡意賅了?

其實將細節都已記住的高君著頭皮,以心聲說道:“陳山主為何這般厚此薄彼?”

“只是君子可以欺之以方,才有沒有跟你多計較什麼。你這個湖山派掌門,就別得寸進尺了。”

陳平安便以心聲提醒道:“多學學我,見好就收。”

那幅仙圖就此消散。

高君思來想去,終究是無言以對。

陳平安手捻起那片樹葉,輕輕丟出,在眾人視野中一閃而逝。

蓮藕福地已經是升無可升的上等品秩福地,以后至多是再多出一座與之銜接的小天。

如此一來,只要落魄山不作攔阻,如今已經是金丹的高君就必然是元嬰境,甚至有希上五境。

孫琬琰資質極佳,甚至可以轉門檻極高的符箓一道,未來就肯定不低,只要給兩本道書,一本只需是浩然門品秩的符箓道書,再加上一本適宜鬼煉氣的笈,孫琬琰在未來百年之,一定會為那種劍修除外、同境無敵手的金丹地仙。

Advertisement

俞真意當年傳授給主投靠自己的程元山的幾種傳道法,藏私不多,可以算是僅次于高君的半個親傳弟子了。

所以胎換骨的程元山,確有金丹資質,只不過有資質是一回事,是另外一回事,上山修道,絆腳幾次,在所難免。

敬仰樓周姝真,當年的學武就,如今修道的骨資質,都與臂圣程元山在伯仲之間。

但是有一點,周姝真要比程元山更有優勢,那就是占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便宜,俞真意是全靠自己琢磨出來的仙家法,敬仰樓卻是名副其實的家學淵源深厚,是煉氣士拿來就可以用的現笈,就有五十余部,只說周姝真和當代樓主,就分別修煉了十余種仙家法。

當初陸臺幾次做客敬仰樓,其實就是為了堵門和攔路,堅決不讓俞真意進去看書。

俞真意能比他更閑?陸臺的這個魔教教主,當得那才一個整天吃飽了沒事做。

只說最后一次,陸臺更是帶上了那幾位嫡傳弟子,明擺著就是奔著守株待兔、順勢做掉俞真意的,陸臺連山水陣法都布置好了。

可惜俞真意悄然退走了。

至于那頭修行火法的走水湖蛟,只要魏良管束得當,甚至可以為一位元嬰。

這就是得天獨厚的機緣了,真名胡焦,大道高遠,又是第一位走江的怪之屬,被此方天地所青睞,屬于法外開恩。

這才讓心存“要以火法烹煮江河”的一條開竅山蛇,有驚無險涉水功。

魏良若是此時不管,難道等到境界超出了魏良,依舊桀驁不馴,肆意妄為,再由落魄山來管?

純粹武夫當中,曹逆很快就是金境了。

至于暫時還是天下第一的鐘倩,只要別一年到頭都在落魄山那邊,只顧著蹭吃蹭喝,多跟老廚子“蹭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遠游境武夫,懸念不大。

唯一的問題,在于鐘倩在躋遠游境之后,一旦被其他純粹武夫追上并且趕超,例如曹逆,鐘倩就很難更上一層樓,順勢躋山巔境了。

這座天下,武運充沛是不假,但是武運的流轉,可不講究什麼公平。

只說那個江神子,或者說鬼蔣泉,習武天賦并不遜于鐘倩。李鄴侯邊的皎月湖客卿,武夫殺青,其實就可以被蔣泉拿來當作“真跡”去臨摹。

當然還有那個袁黃,估計以后武學就不低。

至于烏江,比起江神子和袁黃,無論是目前打熬出來的武夫魄,還是天資,以及拳意的凝練程度,還是要差了明顯一截。

學拳一事,魄堅韌與拳意渾厚,才是千金不易的立之本。煉煉氣總計六個境界,每個臺階,都需要走得步步穩當扎實。

那個曾經給烏江當師父的陶斜,自學武很一般,教徒弟更是馬虎得一塌糊涂。

我陳平安來教拳,給自己十年功夫,這會兒的烏江,不得是遠游境起步?

陳平安說道:“既然閑聊結束,那就該定規矩了,若有異議,可以商量。”

那個斧正山的山神老嫗諂,低頭彎腰笑道:“陳劍仙,我能不能也坐下聆聽教誨?”

陳平安默不作聲,只是老嫗邊那張椅子砰然碎裂,竟是當場化作齏

老嫗被嚇得連連告罪,北晉國皇帝唐鐵意眼皮子微,拓跋大澤同樣心生警惕。

陳平安雙手籠袖,緩緩道:“家國天下,仙家道場,江湖門派,有規有矩,才是正理。”

“煉氣士的仙家府邸,山水神靈的神主祠廟,鬼怪的山頭道場,山上與山下,廟堂和江湖,以及幽明殊途,朝廷封正也好,祠也罷,反正都需要循規蹈矩。”

“東岳趙巨然,其治所所在,負責執掌天下鬼間,故而需要趙山君兼管人間所有城隍廟。”

山君趙巨然愣了愣,依舊是坐著抱拳還禮,沉聲道:“東岳領旨!”

“中岳鄭洲,職掌天下文運流轉,第一座文廟就建造在中岳,主祀至圣先師,副祀道士碧霄主。”

陳平安繼續道:“至于一眾陪祀圣賢,主殿和東西兩座側殿,各自陪祀幾人,這些祭祀的禮制規格,鄭山君你與四國君主和其余山君自擬定。兩幅掛像,我隨后會給鄭山君帶回治所。”

一直站著的鄭洲顯然極為意外,仍是抱拳朗聲道:“謹遵法旨!”

說完這個,鄭洲便大大方方落座了。

“南岳懷復,職掌天下武運流轉,建造首座武廟,同樣是商議選擇哪些名將作為陪祀。武廟主祀道士碧霄主。副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