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就山

《劍來》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就山

鄭大風手,是偶然,還是故意為之?

老廚子果然有一手啊。擱這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呢?

這一招,可以學!

看著躍躍試的鄭大風,陳靈均覺得自己必須當一回鐵骨錚錚的諍友了,以心聲說道:“大風兄弟,聽我一句勸,千萬別學這門手藝,信我一回,結果只會適得其反,你看老廚子的相貌再不濟,可他閉不說話的時候,還是有幾分人模狗樣的,換那朵落花砸你頭上,在子眼中,覺就是……能說不?”

鄭大風笑呵呵道:“說說看。洗耳恭聽。”

陳靈均低嗓音道:“掉茅坑啊。”

鄭大風按住青的腦袋,“都會用上比喻了,會聊啊。”

陳靈均唉聲嘆氣,自怨自艾道:“果然是忠言逆耳。”

鄭大風一下子就沒了興致,隨便找了個借口,讓陳靈均代勞帶路,漢子神黯然,背影落幕,獨自下山去了。

朱斂如今時常這般,把睡覺當修行了,大伙兒都已見怪不怪。

按照小米粒泄出來的諜報,好像是老廚子跟好人山主約了一場架,地點就在自家福地里邊的南苑國京城,今年冬,下雪就打。

鄭大風走出青石板小路,一條集靈峰主神道,可上可下,猶豫了一下,鄭大風就往山頂走去。

轉頭看了眼山腳那邊,山門牌坊的一柱子后邊,會有一張竹椅,坐著個連私箓都無得授的假道士。

其實名年景,仙尉只是他的字,再給自己取了個走江湖的道號“虛玄”。

他是山主從大驪京城那邊“拐來”的,所以落魄山這邊跟著山主,都習慣了喊他一聲仙尉道長。

只有陳靈均跟他混得了,才會故意將“玄虛”顛倒過來,調侃稱呼他一聲玄虛道長,故弄玄虛的玄虛嘛。

Advertisement

仙尉境界是不高,臉皮可不薄,浪跡江湖多年,還臊這個?反而喜歡景清道友的這種說法。

道士仙尉每天就是天晴看門,雙袖各藏一本書,邊無人時,看正經的,邊有人時,就看那本更正經的。

天雨……還能如何,在屋里躲雨唄。

至多就是撐一把傘,裝裝樣子,坐在山門口,凍得跟鵪鶉似的,坐不了多久,就回屋子看書去了。

略估算,浩然天下,接連下了九天整的雨水?

青冥天下,大概是五天。西方佛國,可能是四天。

蠻荒天下,一天半。五彩天下,半天?

鄭大風本以為仙尉在這場“天下”降雨過程中,會莫名其妙破個幾境來著。

破境不稀奇,不破境才是怪事。

可偏偏事就是這麼稀奇古怪。

不曾想仙尉一境界“穩重”得不可理喻,堪稱雷打不,這都雨停了,道士來落魄山時是二境,如今還是二境。

畢竟修行是自家事,鄭大風不好提醒什麼,也不宜多

山下常說一語道破天機,山上卻有“可惜道破”的忌諱。

鄭大風雙手抱住后腦勺,雙肩晃著上山去,山風拂面,神清氣爽。

嘿,既然山路上不見岑姑娘的婀娜影,肯定是在山頂白玉廣場上邊練拳呢。子出拳,輾轉騰挪,起伏不定,能不好看?

緩步拾階而上,鄭大風整理了一下衫,吐了口水在手心,捋了捋鬢角發

以前師父不跟自己聊天,師兄李二,也不知是假傳圣旨,還是看師弟比他更英俊就故意拿話惡心自己,說他鄭大風之所以學武不氣候,求神不靈,慕道不誠,高不低不就,最終落個兩頭不靠的境,學無所,武無所,只因為既是一個耳、心思不定的人,又是一個本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該追求什麼的人。這些年來,在五彩天下飛升城,鄭大風反復嚼著這幾句重話,曉得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不然也不會想著去大旁邊,造個祠廟當個神道。可是心深,鄭大風還是……懶。

Advertisement

比那個每天吃過早飯想午飯和晚飯、吃過了晚飯還惦念著弄頓夜宵的鐘倩好不到哪里去。

俗子所,出了門,有旁人溜須拍馬,捧追屁,回了家,妻妾群,金山銀山。

道人所求,低一點的,層層境界攀登,當那益壽延年的陸地神仙,高一些的,長生不朽,縹緲飛升,希冀著與天地同壽。

鄭大風將這些都看得很淡。

就當是狗改不了吃屎好了。

鄭大風先登頂集靈峰,沒瞧見岑鴛機,就打算再去趟后山,那個曹鴦的小姑娘,每次見著自己好像就會赧,保不齊對自己有點意思?

姑娘好眼,不曉得是垂涎自己的容貌,還是看出了自己的武學絕頂?

兩者兼有?唉,又要辜負們的一片癡了。

鄭大風繞過山頂原先的山神廟,趴在欄桿邊,向北邊一路綿延而去的群山,滿眼青黛,雨后尤其可

不知道蘇店那丫頭,到了人生地不的青冥天下,見著了那個素未蒙面的師兄學拳,能不能學到真傳。

這可是一個當之無愧的大人

哪怕說他是數座天下,整個人間的武道第一人,都沒異議。

先是劍氣長城的末代祭,燕國。之后是驪珠天的閽者,謝新恩。如今是青冥天下的武學第一人,山林江仙。

鄭大風在飛升城待過些年頭了,對那邊的風土人十分稔。

再加上跟捻芯姑娘經常眉目傳,關系老好了,對劍氣長城的掌故更是如數家珍。

相較于名聲顯赫的避暑行宮,躲寒行宮就有點不夠看了,類似前者的附庸,兩者很有一些正宮娘娘和冷宮嬪妃的意思。

外界都會將避暑行宮和直接掛鉤,一提起其中某個稱呼,就會自然而然想到另外一個,而在兩任,蕭愻和陳平安手上,確實都將避暑行宮推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先后讓蠻荒、浩然兩座天下的練氣士都對這個地名記憶深刻起來。

Advertisement

如今飛升城的躲寒行宮,已經轉到齊狩和捻芯住持事務的刑一脈手上,為刑劍修的衙署和武夫的演武場。

可事實上,躲寒行宮在很久之前,卻是祭一脈的專屬地盤。只是劍氣長城的檔案,故意對此避諱不談。

一個避暑,一個躲寒。躲寒?躲什麼寒?為什麼要躲?

難道劍氣長城的這兩座行宮,與遠古天庭五至高中的火神和水神,各有淵源?

陳平安曾經問過老大劍仙這一連串問題,結果老大劍仙讓他去問祭,說祭是管這一塊的,比較清楚這些都嫌糙的老黃歷。陳平安只好又問祭除了檔上邊的那個名字,世履歷如何,為何會被抹掉記錄,此人當下在何。老大劍仙說你可以去問上任,記得那個羊角辮跟祭好像混得蠻好,關系不差的。陳平安氣得牙,說你讓我去跟已經是十四境的蕭愻當面問這個,是問完就可以跑啊,還是問完就得死啊?老大劍仙就拍了拍新任的肩膀,嘆一句,所以說啊,不能只是個子比蕭愻高,不管用嘛,等你境界跟持平,不就可以問了,問完就能跑,想多聊幾句就多聊幾句。

驪珠天設置閽者,本就是在崔瀺手上才有的。

陳平安已經知道現任閽者還是林正誠,至于上任閽者不見記載,碌碌無為,好像是師兄崔瀺對他的作為并不滿意,才換了在窯務督造署當差的林正誠,再往上,就是那個化名謝新恩的外鄉人了,此人名義上是楊老頭的弟子,份與后來的李二、鄭大風相當。而“謝新恩”作為劍氣長城的最后一任祭,悄然離開家鄉,倒懸山是必經之路,之后在海上偶遇昔年浩然武道第一人的張條霞,打了一架,切磋而已,在那之后,在桐葉洲登陸,找到鎮妖樓的青同,按照青同泄給小陌的幕,雙方是話不投機,不歡而散。然后才是去往寶瓶洲,驪珠天。

Advertisement

藥鋪楊老頭,教出來的弟子,無一例外,都是武夫。從謝新恩,到李二,鄭大風,再到最后的蘇店、石靈山。

當然在謝新恩之前,肯定還有還有一些“師兄師姐”,不過純粹武夫的壽命,終究不比練氣士,除非是謝新恩這種例外,想來都已是黃土一抔了吧。

劍氣長城歷史上,最后一位止境武夫,是寧府的老嬤嬤白煉霜。

按照一脈的檔案記錄,往上追溯,上一位止境武夫,足足隔了好幾百年,而且依舊是一位子宗師。

哪怕一直往前翻頁,在劍氣長城的漫長歷史當中,能夠躋山巔和止境的武學宗師,數量還是得可憐。

之所以如此反常,自然是劍氣長城早有謀劃,筑堤截流,厚積薄發,讓某人獨占了武運。

這個某人,就是末代祭,姓燕名國。真名燕國。

陳平安曾經在一份檔案錄上邊,看到明顯是蕭愻筆跡的一句批注。

“每一位純粹武夫的,就是一座香火鼎盛的萬神殿。”

萬年之前,兵家初祖一手開辟武道,為人間別開生面,可惜登頂卻未能登天,無法為三教祖師那樣的十五境大修士,據說恰恰就因為他負武運,此路與神道過近,反而了丟不掉的累贅。除非他散去全部氣運,才有機會。只是當時馬上就要迎來登天一役,他便揚言以后再說,大戰在即,多出一份殺力也是好的。至于后來結果如何,就是那場差點再次引發人間大的分裂訌了,他被共斬,囚在天外萬年。

當年陳平安還問了老大劍仙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寧姚為何會在小鎮那麼重的傷。

陳清都當時的回答比較敷衍,只說是有人算了一卦,大致是寧丫頭該有此劫,越早越好。壞事不怕早,反而好收拾。

鄭大風直起,視線聚集在一座山頭上邊。

距離落魄山北邊不遠的地方,有個不大不小的山頭,也沒個主人在那邊修道,就那麼荒廢了。

記得魏檗提起過一次,好像以前那座山上有過些營造工程,只是潦草了事,做做樣子似的,便半途而廢了。

再北邊,就是那座龍泉劍宗搬遷諸峰一空形的還劍湖了。

此山與此水,都略顯孤零零的,長久不言不語。

鄭大風想了想,那座形單影只的山頭,好像是金穰山來著?

一事,其實跟修道也差不多。

山不就我,我去就山。

大概一廂愿的單相思,就是走近了,卻只能在山腳看山。

————

鄭大風去了后山,隨后陳靈均就帶著清嘉來到山頂,前后腳,打算先逛過這邊再帶去霽峰那邊看看。

清嘉看著那座山巔建筑,疑道:“此地是?”

原來這邊并無懸掛匾額,但是掛了一幅容很長的楹聯,怎麼看都不像是一座仙府,倒更像是一座祠廟?

早先為何懸掛在此?如今又為何不撤掉?

陳靈均笑著解釋道:“以前這里有座山神廟,此是舊址,后來山神老爺換地方了,搬去了棋墩山。剛才我們上山的路,其實就是一條燒香神道。我家老爺很喜歡這幅楹聯,就留下了,按照本地習俗,可以作‘余著’。雖然看著是有點怪怪的,有些不搭,不過我家老爺很信這個的,可不是當擺設做做樣子而已。”

清嘉恍然,難怪。

又看了那幅對聯幾眼,默默記下容。

人間私語,天若聞雷。祖宗雖遠,祭祀宜誠。上一世我是誰,別管,需重待今生,命由吾作,千古在此一日。

暗室虧心,神目如電。子孫雖愚,詩書宜讀。下輩子誰是我,不問,莫輕視此,福自己求,三才在此六尺。

陳靈均也不催促挪步,咱們落魄山,是學問吶。咱可是在福中最知福惜福的。

先前在走來落魄山的路上,任由仙人境的清嘉如何竭盡目力,終究是山外看山,云遮霧繞,看不真切。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