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高兩境

《劍來》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高兩境

陳平安沉默片刻,淡然說道:“我在京城逛了幾地方,如果早知如此,我上次絕對不會答應下山參加觀禮。”

張彩芹臉尷尬,試探問道:“那就推掉那場觀禮?”

陳平安眉心,無奈道:“你覺得這樣做合適嗎?”

約莫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緣故,反倒是張雨腳壯著膽子問道:“陳山主,可以說說看為何如此不看好柳豫的原因嗎?”

陳平安說道:“整座東宮潛邸,上梁不正下梁歪,除了一位任湘綺的詹事府清紀郎,他還算略通經濟庶務,其余我見著的七個東宮員,衙署各異,階不同,全是沽名釣譽之輩,從詹事府的詹事,通事舍人,再到左春坊的左庶子,右春坊的司直郎,司經局的太子洗馬,正字,我都親眼見過了。”

張雨腳震驚異常,心中大奇,原來陳真是一場“閑逛”。

其中品秩極高的東宮六傅,更多是虛銜,是朝廷賞賜給某些老臣的榮貴頭銜而已,其實與日常的東宮教輔完全無涉了,所以真正管事的,還是那座清貴的詹事府領銜,再加上左、右春坊兩署和司經局,總計四座東宮衙門,為了方便相互間的文書傳遞,便一同寄署于詹事府辦公,詹事府不在宮,建造在位于皇城和外城之間的玉龍河邊上,因為青杏國京城占地不大,衙門也不算與皇帝陛下如何“疏遠”。其中司經局設主太子洗馬二人,秩不高,只是從五品下,主要是負責東宮書籍的刊緝、編校和收藏,但是帽子不大,卻是人人垂涎的職,市井老話都說宰相門房三品,更何況是東宮的太子屬,潛邸舊人?而且這些清貴員都可以將此作為翰林遷轉階梯。

Advertisement

陳平安補了一句,“而且這里邊的大多數員,他們都覺得太子柳豫是個很好騙的傻子。”

言下之意,柳豫被這群自家的東宮員當了傻子,你們幫著青杏國和落魄山牽線做的天曹郡張氏,更是傻子,而我陳平安作為落魄山的山主,無形中就了那個最大的傻子。

陳平安說道:“我并不介意給誰錦上添花,而是介意因為自己的出現,導致某些事錯上加錯,甚至失去了糾錯的可能。”

張雨腳似懂非懂。

張筇好奇問道:“陳先生,那我們現在該做什麼?”

陳平安笑道:“做事半途而廢,不是我的習慣。既然都是借住的客人,那就跟天曹郡張氏合力,幫著灑掃庭院。”

張筇如釋重負,抱拳致謝,“榮幸之至。”

近期青杏國廟堂的確比較熱鬧,先是左庶子作為詹事府左春坊之主,呈上一份奏疏,建議朝廷用“流外人”補缺某些清貴職。吏部對此不是沒有異議,甚至就連同為詹事府高的右庶子都公開唱反調,堅持員品行優劣與出高低全無關系。再就是工部侍郎請求將政務繁重的工部,提升為六部“前行”衙署,為此不惜跟兵部員在朝堂上大吵特吵起來。而太子殿下的及冠禮,就了青杏國禮部員接下來的重中之重,對于那幾場各部二三品大佬紛紛下場、你來我往面紅耳赤的爭執,你們吵你們的,我們禮部只要辦好了這場慶典,就是大功一樁。

青杏國柳氏皇帝確實是年紀大了,不得不考慮起太子如何順利繼承大統的事了,先前為了讓這場觀禮顯得更有分量,多顯貴紛紛離京,舍了臉皮不要,或明示或暗示,不惜花錢都要請人來參加典禮。此次青杏國破例請別國修士觀禮的鬧劇,很快就停歇下來了,只因為據說會有一位份依舊云遮霧繞的大人蒞臨青杏國。

Advertisement

越傳越夸張,一開始是某位德高重的元嬰老神仙,后來是神誥宗祖師堂的某位真君,接下來是云林姜氏某位家族祠堂老人,最后就更夸張沒邊了,傳得有鼻子有眼睛的,據說柳氏請的,正是那位寶瓶洲大兩位公侯之一的淋漓伯曹涌!

你們青杏國,怎麼不干脆說自己請了落魄山的那個陳平安?

在陳平安喊來天曹郡張氏一行人之前。

其中一位太子洗馬的金屋藏之地。夜幕沉沉,雨打芭蕉。

員是青壯歲數,當打之年,氣吁吁翻下馬,意猶未盡,躺在娘的一團白膩,怔怔想著心事。

子坐起手挽起散,笑問一句,京城都說太子殿下馬上就要登基當皇帝了,老爺你是不是就可以升了?

自家老爺可是在那潛邸為多年的扶龍之臣,等到太子殿下穿上了龍袍坐了龍椅,嘿,天底下有比這更一人得道犬升天的好事嗎?好像沒有。就是不知道這輩子有無那個幸運,能夠近距離看一眼皇帝陛下的容貌。

員斜瞥一眼白花花的風景,約莫是不喜提及太子柳豫時的神采奕奕,他嗤笑一聲,“你也別覺得太子殿下如何了不起,一件服而已,服,男人不還是男人,子還是子。”

笑得花枝招展,晃得男人一陣眼花,他嘆了口氣,今夜已經連戰兩場,已經有心無力了。

等他坐起子便路趴在床上,玉橫放,手勾起地上的凌衫,啪一聲,挨了一記打,巍巍。

拋了一記眼,幫著他穿上服,男人扯了扯角,知道出了屋子就不會嚼舌頭,“一個頭小子,懂什麼場門道,詹事府和兩春坊那邊,誰稍微丟給他一點大而空的東西,他就覺得是個治國良策了。”

Advertisement

與太子殿下相久了,就會發現,也就那樣。

除了投了個好胎,不能說全無本事,就是虛,書上的圣賢道理那是懂得一大堆的,只是又有什麼用呢,金玉其外罷了。

只說右庶子為何跟左庶子唱反調,還不是因為各自出不同,后又各自跟著一大幫暫時功名不顯的讀書人?卿相王孫和文學端士也好,苦無出路的草澤閑士也罷,你柳豫當真知道什麼真才實學?幾篇拜謁詩,棋枰手談幾局,就知道對方有幾斤幾兩的才學、能夠判定對方有無治國良方了?半桶水,最喜歡不懂裝懂。就像他這個當太子洗馬的,只是為了投其所好,私底下研究了多本棋譜、印蛻,對著那一摞法帖練了多個字,才寫出一手太子殿下最為鐘的簪花小楷?

墻頭那邊,貓著一個無聲無息的背劍年。

天未亮,一輛車駕,參加早朝,車廂的左庶子大人,低頭呵著氣,下了場大雨,這段道路泥濘不堪,顛簸得厲害,到了街那邊才會變得平整。馬車路過一排起早貪黑的攤子,各吃食都有,都是等著上朝老爺們的,攤販們相互間偶爾閑聊,都會嘆一句,原來當也不容易。

車夫嫻停下馬車,隨手丟了一把銅錢到桌上,興許是力道沒有掌握好,興許是故意的,幾顆銅錢就那麼滾落在地。

是老主顧了,攤販趕忙小跑幾步,低頭哈腰,照著老規矩遞給車夫過去一只食盒,車夫接過食盒,喊了一聲大人,再輕輕掀起簾子,車廂再接過去,胡對付一頓早餐。攤販著手,等到馬車過去了,這才彎腰撿起泥濘里的幾顆銅錢,再將指尖悄悄蹭了蹭圍,這些有資格去早朝的老爺,一個比一個講究,干凈得很吶。

Advertisement

又一輛馬車停在附近,攤販們都練出了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是那位工部侍郎老爺的車駕了。

侍郎大人正在頭疼一國武庫的儲備,兵部幾庫房那些堆積山的兵,到底該如何清除庫存。

朝堂上的暗流涌,衙署間的明爭暗斗,跟老百姓都沒什麼關系,反正是歌舞升平的好世道,不用打仗就好。

每當收起早餐攤子,發現比昨天多了幾錢銀子,今天就是好日子,若是了幾文錢,爭取明兒多掙就是了。

一個草鞋年花了十幾文錢,沒吃飽。最近接連幾天都是在這邊買頓早餐,細嚼慢咽。

只有一個任湘綺的員,好像每天都是走下馬車,在這邊落座吃早飯,心不在焉,經常碎碎念叨著,習慣手指掐算,好似在算賬。年一打聽,才知道他名氣不小,是正兒八經的科舉傳臚出,而且任湘綺竟然還是出某個地方郡家族,卻只因為年輕氣盛,不太會做人,就被戶部那邊給打發到了詹事府,坐了好些年的冷板凳,好些個當年績不如他的科場同年,如今都發跡了,這邊的攤販們小道消息很靈通,都說如今詹事府的二把手,就是這個任湘綺的同年,名次靠后的二甲進士,白寒族,如今反而騎到頭上去了。草鞋年便好奇詢問,清紀郎這個又不大,怎麼參加早朝。攤販們大笑不已,反問你就沒瞧見這位清紀郎的馬車,方向不對?

玉龍河邊的詹事府,幾個值夜員,哈欠連天,調侃著左右春坊或是司經局最近發生的趣事,用來提神,打發瞌睡蟲。

右春坊,幾個員,茶壺里都裝著酒水,各自心照不宣,抿一口,夸夸其談那國是國策,缺的不是才本事,只是

相對最為清閑的司經局,正在聊著某某衙門的某某大人近期降服了哪匹胭脂烈馬,哪位功勛后代與哪位公卿子弟在何地大打出手了,誰在哪里購置了一座大宅子,買了哪些孤本書籍、誰的真跡字畫。

看來青杏國太子殿下,養了一大幫憂國憂民的富貴閑人,就等你柳豫登基,便可以大展拳腳施展抱負了?

額頭上著符箓的草鞋年,就這麼在各座衙署間穿廊過道,大搖大擺,如無人之境,偶爾輕輕吹起那張符箓,起起落落。

皇宮,老皇帝柳龢臨時召見了十幾位廟堂重臣,太子殿下柳豫,和金闕派當代掌門的護國真人程虔,今夜一并參與議事。

畢竟那麼一個遠在天邊、高過云霄的大人,大駕臨本國,由不得他們不用心,所有的細節都需要反復推敲,絕對不能出一一毫的紕喝什麼仙家酒釀,如何挑選時令蔬果和特糕點,座椅案幾的形制,屋古董珍玩和字畫書籍的篩選,各自放在何,等等,都是學問。這不禮部那邊剛剛商議出一個初步方案,陳山主到了青杏國以后,下榻的地址,禮部衙門那邊暫時有三個備案,鴻臚寺名下的某座會館,京城那座名為松濤館的仙家客棧,金闕派的垂青峰,三者各有優劣,選擇鴻臚寺會館,優點是朝廷可以全盤管控所有環節,缺點是不夠……仙氣,略顯寒酸了,擔心那位陳山主誤以為他們青杏國不夠上心,敷衍了事。松濤館地理位置好,而且就在京城,但是朝廷需要臨時大興土木,臨時營造出一座仙家府邸,工部那邊已經籌備好足夠的山上材料,幾乎等于是“照搬”了一座仙家宮闕,但這就需要跟松濤館討價還價,戶部那邊為此專項撥款了一大筆神仙錢,只等皇帝陛下這邊下旨“敕建”。若說選址金闕派,靈氣充沛的仙府、周邊戒嚴等諸多事務都可以省去,唯一問題,就是距離京城太遠了,而皇帝陛下顯然更希能夠借助這個千載難逢的寶貴機會,讓太子柳豫與那位出文圣一脈的陳山主多接,若是雙方格投緣,話語投機,這對柳氏國祚而言,就真是百年千年高枕無憂了。

故而皇帝陛下心深,還是更偏向于將陳山主的下榻地點選在松濤館。

刑部尚書輕聲道:“陛下,五城兵馬司那邊剛剛得到消息,張筇一行人今夜匆匆趕到了松濤館,按照規矩,我部供奉沒有追查他們去見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