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湯圓小說 武俠仙俠 劍來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就山

《劍來》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就山

清嘉笑道:“絕無虛言。”

小米粒頓時眉飛舞起來。

名遠揚,哈。家喻戶曉,哈哈。

湖的大水怪,個兒不高,名氣不小。譽滿天下,還不止一座,哦豁哦豁。

至于境界啥的,都是誤會,嘿,小誤會,嘿嘿。

清嘉猶在揣測眼前“小姑娘”的真實道行,莫非真是那種已經返璞歸真、擁有道書所謂赤子之心的“得道真人”?

本來就是在巡山,樂得陪著景清跟鴛湖仙長一起再走一趟霽峰。

清嘉看著那個在前邊帶路的“小姑娘”,搖了搖頭,落魄山中藏龍臥虎,不值得奇怪,就不去猜這位護山供奉的修為了。

陳靈均突然指了指路旁崖刻,“鴛湖道友,你覺得這幾個字寫得怎樣?”

清嘉看了一眼,點頭贊賞道:“是極見功底的第一等草書,如壯士拔劍,神采飛。”

陳靈均早已打好腹稿,立即跟上一句,“就是鄭大風刻的,連我家山主老爺都說他學力不弱,是有子功的。”

大風兄弟,我只能幫到這里了。

都說人一白遮百丑,可憐男子一丑空奈何。

清嘉在心間憋了一個積攢已久的問題,百思不得其解,先前就問過鄭先生,只是鄭先生好像明知答案,卻故意不說,讓自己到了落魄山再問主人。這個疑,就是陳平安為何會選擇“落魄山”作為道場,開山立派之基礎,落魄?可不是個太好的說法啊。山下人講究吉語,山上人只會忌諱更多。關于此事,甚至連蠻荒天下的家鄉修士,都揣測極多,爭來吵去,就是沒個定論。

清嘉猶豫道:“我有一問,不知適不適合開口。”

隨即有些自嘲,估計自己真見著了那位年輕,再好奇都不敢當面開口詢問了。

Advertisement

小米粒撓撓臉,朝景清眉頭,景清你來回答。

陳靈均一貫是個心大的,哈哈笑道:“道友只管問,我肯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在山外,我可能還要謹慎幾分,要說在山中,自家地盤,有山主老爺撐腰,老子渾是膽!

清嘉問道:“此山名落魄,是否藏著大學問?”

結果陳靈均一聽就抓瞎了,鴛湖道友問得刁鉆啊,他還真就從沒想過這麼個近在咫尺的問題。

咳嗽幾聲,暗示小米粒,你跟山主老爺無話不聊,有沒有現的答案?

小米粒跟陳靈均是極有默契的,立即轉頭笑道:“來落魄山之前,我就問過好人山主了,他說是落魄山是家鄉縣志早有的古名,當年選取山頭,親自山勘驗,瞧見這里比較有眼緣,就花錢買下了,好人山主那會兒沒想太多。”

其實陳平安跟說得更多,涉及到了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機幕,小米粒可不會竹筒倒豆子,逢人只說三句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嘛。

清嘉點點頭,不再刨問底,想了想,忍不住又問道:“兩位道友,機會難得,我還有另外一問,不吐不快。眾所皆知,人有三魂七魄,浩然先賢在古書上記載,人之氣命魂,形曰魄。道家又言魂乃神,魄是神。可是自古以來煉氣修仙的靈書笈,以及我輩修士的修行之路,卻是金丹境可以神出竅遠游,元嬰境塑造出一副,前者是虛,類魂游天地間,后者是實,更契合形,如此一來,就與魄有了歧義?敢問兩位道友,此間道理,作何解說?到底是古書寫錯了,還是我們修道走了歧路?”

前邊帶路的小姑娘,腳步快了些。

也不將兩只袖子甩得飛起了,必須搬救兵了,先以心聲呼喚大風兄弟,說機會來了,那鴛湖道友問了個好問題,你趕跑過來幫忙解答,說不得就要對你刮目相看……鄭大風那邊沒理睬,陳靈均只好心中反復默念魏檗的神號“夜游”,魏檗問是什麼事?陳靈均趕說明了況,魏檗打賞了一個滾字,陳靈均無奈,只好繼續以心聲大喊鄭大風,再不來救場,以后兄弟就麼的做了。在后山那邊正忙著給曹鴦指點拳法的鄭大風,只好告辭,風而起,頃刻間便已經落在山路這邊,形飄逸,雙腳地之時,漢子輕抖袖子,與清嘉笑臉相向。

Advertisement

撇開容貌氣質不談,確是有些宗師風范的。

鄭大風聚音線,與陳靈均埋怨道:“你又不是不清楚,我習慣了行走江湖靠臉吃飯,玄理治學非我所長。”

陳靈均白眼道:“廢話,辦正事。可別讓外人覺得我們落魄山沒學問。”

鄭大風倍無奈,只得讓清嘉復述那個問題,一聽過后,松了口氣,嚇我一跳,原來是個學塾蒙問學究的問題。

他娘的還以為鴛湖姐姐要問怎麼一步登天白日飛升呢。

可是鄭大風還得故意假裝沉思量一番,這才笑答道:“禮圣造字,但是他親自解字下定義的,反而不多,如果我沒記錯,其中就有一句‘魄者,鬼之盛也’。需知魂魄二字最早的古篆,魂字就是上云下鬼,魄字則是左白右鬼。要說為何看似與道家宗旨相悖,造化大道互參而已。煉氣士,古稱道士,所行之事,本就是逆流而上,竊,奪造化,轉天關與地軸,憑此超凡圣,仙作祖。”

清嘉聞言若有所悟。

鄭大風笑道:“多聊幾句題外話?”

清嘉正道:“愿聞其詳,洗耳恭聽。”

鄭大風與并肩而行,微笑道:“萬年之前是遠古,登天一役,攻破天庭,神道崩塌,在那之后,天下底定,原本只有雛形的三教諸子百家,都有了長足發展,那些有天命、有氣運的仙材高才,聞道得度,證道飛升,各自開辟和尋覓天福地,逍遙自在,想與天地同在。其次得壽,就陸地真人境界,常駐人間。再次可得須臾歡愉,魂魄終究離散,幽明界限不明。七千年前是上古,一撥遠古神靈余孽得以留存,占據一部分舊神位,各司其職,神職權柄稍有削減而已,蛟龍依舊負責行云布雨,人間開始出現城隍廟,以及朝廷封正的嶄新神靈,屬于正統,以及多如牛的各地祠,同人間香火,免得舊神祇匿其中,借機死灰復燃,簡而言之,‘封神’是為了“分神”,年復一年,辭舊迎新,中土文廟,建立每年敲響報春鼓的傳統,就其實是一種與天地的宣示,對天外的申飭。五千年前是中古,三千年以斬龍一役作為節點,時至今日,被山上煉氣士籠統視為近代了。如今這一場雨,你我恰逢其會,估著又是一個新的轉折點,至于后世會如何定論,總要再等個千年才行。”

Advertisement

“禮圣除了萬年之前的造字制禮,絕天地通,在約莫八千年前,還曾與高人聯手制定更為細致的規矩,浩然人間依循禮圣訂立的上古禮制,建造祠廟,供奉神主,編訂家譜,香火祭祀。人之三魂七魄,與生死掛鉤,人生在世,居住間,魂魄一,形神和合。人死之后,魂氣上升歸天,魄形落下屬地,神棲于廟,葬藏魄,各得其所,魂會因為歸于宗廟神主而祀永存,不至于游魂不定,淪為孤魂野鬼,而魄則隨著尸的腐朽而消失,骨形骸皆復歸于土即是天命,下葬之時需有三次號泣,還要說一句封棺語,才算蓋棺落定了魄。故而魂魄,除了數量有別,歸宿各異,猶有主次之分,便是魂升天上,魄居地下。”

“三教祖師當然厲害,但是我只佩服禮圣一人而已。”

陳靈均聽得一驚一乍,自己果然沒看錯大風兄弟,有點東西啊。

即便是胡說瞎編的容,能夠一下子編撰出這麼多,都不帶氣的,那也屬于相當有急智了吧?

只是當陳靈均聽到最后那句話,趕踹了鄭大風一腳,你說話悠著點,別這麼沒大沒小的。

清嘉停下腳步,側與那漢子打了個稽首,鄭重其事道:“謝過先生此番教誨,如撥云見日,茅塞頓開。”

鄭大風趕躲開,笑道:“隨便扯了幾句閑天而已,當不起鴛湖道友這份大禮。”

清嘉神采奕奕,更添,愈發艷得不可方,真是驚心魄了,“稍后能否去先生屋舍叨擾一二?”

鄭大風搖搖頭,笑著拍了拍自己的肚子,“學力微薄,已經空了,再聊就要怯。”

不容分說,鄭大風就已經風離去。

清嘉還想挽留,探臂手,只是猶豫了一下,還是作罷。

Advertisement

世外高人,不外如此。

而那個瀟灑遠游的漢子,還在暗自竊喜,“這一手擒故縱,爐火純青,真是絕了!”

他哪里料到那個姐姐的問道之心不夠堅定,站在原地,只是喟然長嘆一聲,就此作罷了。

鄭大風到了山門口那邊,也顧不得跟仙尉言語,屁顛屁顛跑去屋子整理起被褥了,晃了晃床腳,牢固得很,肯定不會吱呀作響。

仙尉有些好奇,就走去宅子,鄭大風抹著,腳步如飛,嚷嚷道:“我來幫忙看門,你只管休歇。”

仙尉不明就里,只是樂得閑,就去了自己的屋子,書房屋那塊文房匾額,是請鄭大風提筆寫的字,老廚子幫忙做的匾,名為“虛玄”,兩個金漆古篆大字。

氣派。

貨真價實的金漆呢。

其實仙尉還有幾個備選的書齋名號,例如讀未見書齋,或是重讀已過目書齋。

人生嘛,想要賞心悅目,得清福,無非是讀未見新書,與相舊人再見。

只不過思來想去,仙尉還是覺得做人不能忘本,這個道號陪伴自己多年,掛在那邊,就當是個提醒,曾經苦過。

仙尉進了書房,將袖中兩本正經書都取出,桌上幾乎所有的文房清供,都是暖樹送來的,逢年過節就添補一件,積多。

端坐在一把四出頭帽椅上,從案頭一座小書山中出本道書,名字有點長,是那《玉清金笥青華文金寶煉丹訣》。

仙尉讀書有個習慣,喜歡看序文和后跋。

進了落魄山,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道書笈,都可以手可得了,但是這個習慣還是沒變,道理很簡單,除卻首尾,中間的,看不懂啊。

字自然都是認得,串聯在一起,仙尉就看得如墜云霧了,莫名其妙,總覺得看不懂,并無裨益,不說手頭這本相對比較務虛的道書,便是那些細致講解過程、一一標明關隘和修行法的仙家修煉笈,仙尉看了,還是等于沒看,毫無波瀾,反而犯困,想要打瞌睡……

對此并不氣惱,仙尉一直就知道自己不是什麼真正的神仙種子,沒有道門,能夠誤打誤撞修煉法,為二境練氣士,實屬僥幸。

看門一事,其實也就是點卯落座而已,得閑時,仙尉就來書房這邊自飲自酌,喝點老酒,搞倆下酒菜,順便看書,下棋打譜。

別看仙尉道長每日都要看門,每天的日夜功課,可都不曾如何落下,不敢有毫憊懶,擔心丟掉飯碗,重新在那江湖里邊游。只是仙尉自認限于天資,進展緩慢而已,以前不算太過心急,是曉得了落魄山不看重境界高低,得過且過也無妨,如今收了個徒弟,還是正兒八經的室弟子,加上林飛經如今境界不低,按照魏山君的說法,就是此子道基深厚,仙骨不輕,拜門下,行大運了。關鍵是弟子境界高過師父,多不像話,咱們仙尉道長便有些掛不住臉。

其實魏檗的這個說法,一語雙關,看似是在恭喜仙尉道長,實則是夸贊林飛經的福緣深厚,非同尋常,能夠拜他為師,了“道士”仙尉名義上的大弟子。

可是仙尉哪里知道這里邊的彎繞,于原本心灰意冷的修道一事,總算又有了點勝負心。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